山顶洞人
发现
山顶洞
1930年,在对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堆积物的清理过程中,于龙骨山顶部发现了一个新的洞口,因此称其为“山顶洞”。1933年至1934年间,由中国地质调查所的裴文中主持,对该洞穴进行了系统发掘。出土化石材料包括三具相当完整的头骨,还有其它不完整的颅骨、下颌骨及牙齿标本,总共代表至少8个遗体。
分析
山顶洞人头骨化石模型和石器模型,收藏于上海自然博物馆
山顶洞人3个头骨(化石编号分别为PA·101,PA·102,PA·103)分属于老年男性、中年女性和青年女性。头骨硕大,上面部低矮,整个面部中等程度的突出,眼眶较低,梨形孔较阔,其下缘呈鼻前窝形,与现代黄种人相似。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约为1.1—1.8万多年前,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距今约3万年。而柳江人是中国以至整个东亚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柳江人的生存年代目前尚无确切数据,依据铀系法测定的结果,最小值为距今约6.7万年,最大值距今约22.7万年~10.1万年。
山顶洞人的文化遗物丰富多样。石器很少而且制作粗糙,与北京猿人石器相差不多。骨器中有一根骨针,针身光滑,微弯,一端有针孔(用其他带尖器物挖成的),可见山顶洞人已经会缝制衣物,并能制造和使用细的纤维。装饰品丰富多彩,有穿孔的兽牙、蚶壳、石珠、小砾石、鱼的眶上骨、短的骨管和去除横突和棘突的鱼类脊椎骨。牙齿和砾石的孔是从两面对钻或挖而成。孔的周围多带红色,可能是用红色的条带串连所致。意味着山顶洞人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生活中也有休暇不需终日劳累了。
山顶洞中还发现48种哺乳动物化石,除少数为绝灭种(洞熊、最后鬣狗等),其中多为现生种(赤鹿、亚洲象等),其中有落入洞隙的熊和虎的骨架,还有现在生活在炎热地带的猎豹和鸵鸟化石,说明当时气候相当温暖。山顶洞人骨周围散布着红色的赤铁矿粉末,这是埋葬死者的标志。
种群
1930年代,魏敦瑞(英语:Franz Weidenreich)(Franz Weidenreich)对山顶洞人化石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认为三具头骨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现代人群:101号头骨接近“原始蒙古人种”(primitive Mongoloid),102号头骨类似美拉尼西亚人(Melanesoid),103号头骨则属于爱斯基摩人类型(Eskimoid)。山顶洞人的头骨具有一系列与蒙古人种有关的特征,可能代表原始的蒙古人种类型。他强调山顶洞人并非现代中国人祖先的代表,也许移居自别处。
后来,中国人类学家吴新智对山顶洞人头骨模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发现山顶洞人的三个头骨有许多共同的原始特征,同时也具有许多现代蒙古人种的基本特征。吴新智认为,魏敦瑞推断三具头骨分属三个不同人种的形态学特征依据实际与中国人、爱斯基摩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相近,这3具头骨不能据此归入三个不同的群体类型,而都应归于正在形成的蒙古人种,而头骨之间的特征差异说明一些蒙古人种形态细节尚未完全形成。
此后几十年中,学术界普遍认为,山顶洞人代表着尚未分化完成的古老型蒙古人种(Archaic Mongoloid)、原始蒙古人种(Primitive Mongoloid)或原蒙古人种(Proto Mongoloi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