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羧酸循环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72
转发:0
评论:0
发现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像1930年代,柠檬酸循环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就已由阿尔伯特·圣捷尔吉阐明。阿尔伯特·圣捷尔吉因他对柠檬酸循环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体延胡索酸的研究,而获得193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柠檬酸循环本身则是由德国生物化学家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在1937年于锡菲大学发现的。他因对柠檬酸循环的研究而获得195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进化构成柠檬酸循环的一些化学反应在厌氧细菌中就已出现了。柠檬酸循环本身则可能经过多次进化。从理论上说,柠檬酸循环并不是没有相关的替代方案。然而,柠檬酸循环的效率却是最高的。即使存在进化上独立的能替代柠檬酸循环的过程,它们也应该已通过趋同演化而与柠檬酸循环融合。在有氧呼吸中的位置糖类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糖酵解后,生成的终产物是丙酮酸。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外膜上的通道蛋白,再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丙酮酸转位酶进入线粒体基质。之后,丙酮酸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氧化,转...

发现

三羧酸循环

  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像

1930年代,柠檬酸循环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就已由阿尔伯特·圣捷尔吉阐明。阿尔伯特·圣捷尔吉因他对柠檬酸循环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体延胡索酸的研究,而获得193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柠檬酸循环本身则是由德国生物化学家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在1937年于锡菲大学发现的。他因对柠檬酸循环的研究而获得195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

进化

构成柠檬酸循环的一些化学反应在厌氧细菌中就已出现了。柠檬酸循环本身则可能经过多次进化 。从理论上说,柠檬酸循环并不是没有相关的替代方案。然而,柠檬酸循环的效率却是最高的。即使存在进化上独立的能替代柠檬酸循环的过程,它们也应该已通过趋同演化而与柠檬酸循环融合 。

在有氧呼吸中的位置

糖类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糖酵解后,生成的终产物是丙酮酸。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外膜上的通道蛋白,再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丙酮酸转位酶进入线粒体基质。之后,丙酮酸经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氧化,转化为可进入柠檬酸循环的乙酰辅酶A,这一过程称为丙酮酸氧化 。柠檬酸循环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中,但也有一部分会于线粒体内膜或嵴膜上发生。原核生物的柠檬酸循环则发生于细胞质基质中。柠檬酸循环产生的还原辅酶会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与氧气反应,产生的能量会部分转移到ATP中 。

概述

柠檬酸循环是一个关键的代谢途径,它统一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

 

步骤

柠檬酸循环可概括为8大反应步骤 :

第一步,乙酰辅酶A(Acetyl-CoA)与四碳的草酰乙酸(Oxaloacetate)发生缩合反应和硫酯水解,生成柠檬酸(Citrate)。由于硫酯水解释放能量,反应是不可逆的。

第二步,柠檬酸在乌头酸酶(Aconitase)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异柠檬酸(Isocitrate)。乌头酸酶可以催化顺乌头酸的水合反应及水合产物柠檬酸、异柠檬酸的脱水反应。该反应是可逆的,在pH=7.0,25摄氏度条件下,平衡混合物中柠檬酸和异柠檬酸的比例为9:1。但因为异柠檬酸不断消耗,反应平衡方不断右移。

第三步,异柠檬酸在 异柠檬酸脱氢酶 ( 英语 :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 (Isocitrate dehydrogenase)作用下,经中间体草酰琥珀酸(Oxalosuccinate)生成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在异柠檬酸转化为草酰琥珀酸的过程中,有一分子NAD 还原为NADH。草酰琥珀酸具有β-酮酸的结构,容易发生脱羧反应。该反应中,酶的活性要在Mg 或Mn 离子的辅助下才可实现。总的来说,该过程生成了一分子NADH以及一分子CO 2 。

第四步,α-酮戊二酸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α-Ketoglutar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的催化作用下,与辅酶A化合,生成琥珀酰辅酶A(Succinyl-CoA),该过程还会生成一分子CO 2 ,以及一分子NADH。该反应的机理与丙酮酸氧化机理相似,在生理条件下同样是一个单向反应。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由三种酶组成:α-酮戊二酸脱氢酶(E1)、二氢硫辛酰转琥珀酸酶(E2)、二氢硫辛酰脱氢酶(E3),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要在一些辅助因子的辅助下才能发挥功能。

第五步,在 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 ( 英语 : Succinyl-CoA synthetase ) (Succinyl-CoA synthetase)的催化下,琥珀酸辅酶A转化为琥珀酸(Succinate)和辅酶A,该过程生成一分子GTP(植物和微生物生成的是ATP)。该过程是柠檬酸循环中唯一一个伴随高能磷酸键生成的反应。

接下来,琥珀酸经过三步反应,重新转化为草酰乙酸。

第六步,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延胡索酸(Fumarate)。该过程中有一分子FAD还原为FADH 2 生成。

第七步,延胡索酸经延胡索酸酶(Fumarase)催化,与一分子水化合,转化为L-苹果酸(L-Malate)。

第八步,L-苹果酸在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的催化作用下,转化为草酰乙酸。该过程生成一分子NADH。该反应平衡倾向于苹果酸一侧,但因草酰乙酸不断消耗,反应得以持续进行。基于上述理由,该反应也是柠檬酸循环的一个重要调控位点 。

至此,柠檬酸循环完成。生成的草酰乙酸可再次进入柠檬酸循环 。

添补反应

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能会因参与其他代谢过程而消耗,添补反应(Anaplerotic reactions)能够补充柠檬酸循环的各中间产物.使得其物质量保持相对平衡 。添补反应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以一分子丙酮酸和一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为原料,合成一分子草酰乙酸的反应。而在植物体内,乙醛酸循环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另外,乳酸可以先氧化为丙酮酸,然后再通过羧化反应转化为草酰乙酸进入柠檬酸循环 。

总反应式

高等动物的柠檬酸循环可用下式表示:

每一轮柠檬酸循环中,生成三分子NADH、一分子FADH 2 、一分子GTP、两个碳原子以CO 2 的形式离开循环。完整的三羧酸循环进行一轮,草酰乙酸的分子数目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从静反应的意义上讲,可以认为草酰乙酸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

两个碳原子以CO 2 的形式离开循环。二氧化碳分子数与乙酰辅酶A带入的碳原子数相同,使整个循环的碳原子数守恒。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碳原子不一定就是构成乙酰辅酶A的乙酰基的那两个碳原子 。

柠檬酸循环生成的NADH、FADH 2 中蕴藏的化学能会在接下来的氧化磷酸化中转化至ATP分子中 。

调控及抑制

调控

多种途径均可调控柠檬酸循环的进行。总的来说,当细胞供能充足时(ATP、NADH、乙酰辅酶A等物质浓度升高),柠檬酸循环速度较慢,而当细胞供能处于不足状态时(ADP浓度高,ATP、NADH浓度低),柠檬酸循环的速度会加快,保证能为生物体提供适量的ATP以及还原辅酶 。

首先,因为柠檬酸循环是呼吸作用的一个环节,对下游的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进行调控即可对柠檬酸循环起到调控作用。对柠檬酸循环上游的丙酮酸氧化进行调控也可以起调控柠檬酸活性的作用。另外,也可以通过调控柠檬酸循环中的酶的活性起调控柠檬酸循环的作用。从化学原理上讲,对能进行得较彻底的反应进行调控效果较好,因此,丙酮酸脱氢酶、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是较好的调控位点。对柠檬酸循环的调控通常来说与细胞的状态有密切关系。比如,脱氢酶需要钙离子的激活,而肌肉收缩时,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会升高,这也正是需能较高的时候。此外,一些酶也能直接和ATP/ADP,或NADH/NAD 反应,并发生活性变化,比如异柠檬酸脱氢酶能经由ADP活化,也可透过ATP/NADH来抑制。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受NAD /NADH比值的影响。此外,柠檬酸循环的中间体的浓度也可以对柠檬酸循环的活性起到调控作用。比如,草酰乙酸可以抑制琥珀酰脱氢酶的活性。不过,这类调控在体内到底发挥多大的作用,目前还未得到充分研究。

抑制

部分物质可以通过化学作用抑制柠檬酸循环的进行,其中,以下三种物质研究得较透彻:氟乙酸、亚砷酸、丙二酸 。

其中,氟乙酸通过生成氟乙酰辅酶A,再生成氟柠檬酸。氟柠檬酸能抑制乌头酸酶的活性,使得柠檬酸循环无法继续进行。利用这一原理,可以用氟乙酸制造杀虫剂或灭鼠药。 亚砷酸能抑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的酶活性 。丙二酸与琥珀酸脱氢酶的底物琥珀酸结构相似,能通过与该酶发生不可逆结合使其失活 。

与其他代谢过程的关系

柠檬酸循环与包括脂肪酸合成、糖异生、转氨基作用、嘌呤和嘧啶的合成等在内的多种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

糖异生及转氨基作用

在人的肝、肾中,柠檬酸循环中的草酰乙酸可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在糖异生作用中,最关键的酶是磷酸丙酮酸羧基激酶,它可以使草酰乙酸脱羧,生成磷酸丙酮酸,GTP分子为该反应提供能量。值得注意的是,琥珀酰辅酶A转化为琥珀酸过程中生成的GTP分子可用于上述过程,是一个糖异生与柠檬酸循环联系的纽带 。

柠檬酸循环的一些中间体可通过转氨基作用,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氨基酸。比如,α-酮戊二酸可以转化为谷氨酸,草酰乙酸可以转化为天冬氨酸。上述过程是可逆的,即氨基酸也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转化为柠檬酸循环的中间体而进入柠檬酸循环分解代谢。不过,氨基酸通过上述途径分解代谢产生的能量很少,一般情况下,只占生物体总产能的1%不到 。

脂肪酸合成

在非反刍动物体内,细胞质基质中发生的长链脂肪酸合成以乙酰辅酶A为主要原料。但丙酮酸氧化生成的乙酰辅酶A却位于线粒体基质内,且乙酰辅酶A是无法穿过线粒体膜的。不过,在乌头酸酶与底物的结合处于饱和状态的条件下,线粒体基质中的柠檬酸可转运到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中的ATP-柠檬酸裂解酶可将柠檬酸裂解为乙酰辅酶A以及草酰乙酸。后者即可用于脂肪酸合成过程。这样的机制也能保证只有当柠檬酸循环的强度达到一定强度的条件下,柠檬酸才可以用于脂肪酸合成 。另外,输入线粒体的脂肪酸(脂肪的消化产物)也能通过转化为乙酰辅酶A进入循环 。

卟啉合成

另外,琥珀酰辅酶A亦是卟啉环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卟啉中大部分的碳原子都来自琥珀酰辅酶A。卟啉是 血红素蛋白 ( 英语 : Hemeprotein ) (包括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等)的重要组成成分 。

参见

糖酵解

氧化磷酸化

转氨基作用

糖异生

注释

^植物及微生物产生的是ATP,而不是GTP。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羧酸
化学性质羧酸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虚线为氢键)因为羧基由能产生氢键的羟基和羰基组成,所以所有羧酸都具有极性。存在于非极性物质中的羧酸常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碳数较少的羧酸(C1~C5)较能溶于水,而随着碳数增加就越难溶于水,但羧基所接的烷基碳数较多的羧酸却比较能溶于极性较小的醚类跟醇类物质。从结构中可以预期羧酸是极性的,它可以跟同类或其他分子生成氢键,所以羧酸跟醇有相似的溶解性。它们都可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如苯、醚,也可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可溶于水。气态的羧酸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所以与相若分子量的其他化合物相比,它有异常高的沸点。例如丁酸的沸点为164℃,丁醇的沸点则只有118℃。常温下,甲酸、乙酸、丙酸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丁酸至壬酸是有不舒服气味的油状液体,10个碳以上的一元羧酸是无味的蜡状固体,二元羧酸和芳香族羧酸是结晶态的固体。羧酸分子可能因分...
· 二羧酸
例子
· 羧酸衍生物
参见羧酸
· For循环
for循环的种类传统的for循环for-loopsC语言中传统的for-loop包含三个部分:初始化、条件、递增,这三个部分都是可有可无的。for(INITIALIZATION;CONDITION;AFTERTHOUGHT){//Codeforthefor-loop"sbodygoeshere.}初始化是宣告(或者赋值)任何需要的变数的动作。如果你要使用多个变数,则变数的种类要一致。条件的部分则是检查是否离开这个循环,也就是让程式码往下执行。如果条件判断为假,则离开循环。递增在每跑一次循环都会重复执行一次。在此以Java为例:for(inti=0;i<100;i++)//Printsthenumbers0to99(andnot100),eachseparatedbyaspace.{System.out.print(i);System.out.print("");}System.out.pr...
· 氮循环
基本概念空气中含有大约78%的氮气,占有绝大部分的氮元素。氮是许多生物过程的基本元素;它存在于所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是构成诸如DNA等的核酸的四种基本元素之一。在植物中,大量的氮素被用于制造可进行光合作用供植物生长的叶绿素分子。加工,或者固定,是将气态的游离态氮转变为可被有机体吸收的化合态氮的必经过程。一部分氮素由闪电所固定,同时绝大部分的氮素被非共生或共生的固氮细菌所固定。这些细菌拥有可促进氮气氢化成为氨的固氮酶,生成的氨再被这种细菌通过一系列的转化以形成自身组织的一部分。某一些固氮细菌,例如根瘤菌,寄生在豆科植物(例如豌豆或蚕豆)的根瘤中。这些细菌和植物建立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为植物生产氨以换取糖类。因此可通过栽种豆科植物使氮素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还有一些其它的植物可供建立这种共生关系。其它植物利用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硝酸根离子或铵离子以获取氮素。动物体内的所有氮素则均由在食物链中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