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菩萨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31
转发:0
评论:0
南传佛教观点这尊中亚雕像刻画了做菩萨时的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南传菩萨道认为,菩萨是在佛法失传之后,在未来成佛、重新开启正法之教的修行者。菩萨的主要修行内容就是十波罗密。此外,上座部佛教所定义的菩萨也包括了一切发愿在未来成为佛陀圣弟子的修行者,即声闻菩萨。北传大乘佛教观点北齐时期的三菩萨石造像。大乘佛教认为(根据《华严经》等经典),从初发心(初信位的菩萨)直到圆满成佛,总共有五十二个阶位,即菩萨五十二位。菩萨是佛的胁侍,每位佛有两位等觉菩萨作为胁侍: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两位胁侍菩萨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现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胁侍为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娑婆三圣);华严世界释迦牟尼佛的胁侍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华严三圣);东方琉璃光世界药师佛的胁侍为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东方三圣)。佛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解脱于苦难、轮回之中。大乘佛教佛经称某些菩萨在远古...

南传佛教观点

菩萨

  这尊中亚雕像刻画了做菩萨时的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

南传菩萨道认为,菩萨是在佛法失传之后,在未来成佛、重新开启正法之教的修行者。菩萨的主要修行内容就是十波罗密。此外,上座部佛教所定义的菩萨也包括了一切发愿在未来成为佛陀圣弟子的修行者,即声闻菩萨。

北传大乘佛教观点

菩萨

 北齐时期的三菩萨石造像。

大乘佛教认为(根据《华严经》等经典),从初发心(初信位的菩萨)直到圆满成佛,总共有五十二个阶位,即菩萨五十二位。菩萨是佛的胁侍,每位佛有两位等觉菩萨作为胁侍: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两位胁侍菩萨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现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胁侍为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娑婆三圣);华严世界释迦牟尼佛的胁侍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华严三圣);东方琉璃光世界药师佛的胁侍为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东方三圣)。佛菩萨的任务是将所有轮回中的众生解脱于苦难、轮回之中。

大乘佛教佛经称某些菩萨在远古已成佛,如观世音菩萨过去佛号正法明如来,他们以大慈悲心,为度众生示现菩萨形象,倒驾慈航重入世间教化救度。

四菩萨

四尊菩萨的组合,意义因宗派或依据经典而异。

四大菩萨

四大菩萨一般指:

观音菩萨;以大悲闻名,救度人间苦难。

地藏菩萨:以大愿闻名,主要拯救六道众生。

文殊菩萨;以大智闻名,象征智慧。

普贤菩萨;以大行闻名,象征实践。

八大菩萨

关于八大菩萨有多种说法。弥勒、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虚空藏、金刚手、除盖障等大菩萨,通常造像多依此而为。或有加入大势至、无尽意、宝檀华、药王、药上等大菩萨者。

二十五菩萨

二十五菩萨出自《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普贤菩萨、 法自在菩萨、 狮子吼菩萨、 陀罗尼菩萨、虚空藏菩萨、 德藏菩萨、 宝藏菩萨、 金藏菩萨、 金刚菩萨、 山海慧菩萨、 光明王菩萨、 华严王菩萨、 众宝王菩萨、 月光王菩萨、 日照王菩萨、 三昧王菩萨、 自在王菩萨、 大自在王菩萨、 白象王菩萨、 大威德王菩萨、 无边身菩萨。

菩萨分类

菩萨有三:

一果地菩萨。已经证得佛果,为了引度众生,应化为菩萨身者;如观世音、地藏王、弥勒。

二因地菩萨。因地菩萨者,依修行而得菩萨果位者。

三愿地菩萨。愿地菩萨者,谓发愿愿行菩萨道者。

金刚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前面菩萨指愿地菩萨(即正在修菩萨行,但还未修成菩萨果位者),后面菩萨指因地菩萨(已经修到菩萨果位者)。

菩萨阶位

菩萨

  麦积山石窟的菩萨像

菩萨五十二阶位

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总共有五十二个菩萨的阶位:

十信位

十住位

十行位

十回向位

十地

等觉位

妙觉位

断除了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不再有执著恐怖、颠倒、梦想。不忧虑生活,不惧怕死亡,不怨人毁谤。进入初地的菩萨,等于生到诸佛如来的家中去了。助人为本,以布施为乐,能绍隆佛种,能弘法度生,因为分证了佛陀的法身,相应了菩提,欢喜踊跃,所以叫欢喜地。

自己修行十善,也劝人勤修十善,不再误犯微细的戒律,远离垢染,获得三业清净,能够广行慈悲,饶益有情,所以叫离垢地。

勤求佛法,受持佛法,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动心,精修定学,得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定,不再为贪瞋愚痴暗蔽,圣格升华,像光明一样,驱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发光地。

精进修习三十七道品,除了我执、法执,见解上没有愚痴,思想上也无谬误,不生爱染,不起瞋怒,智慧的光像火焰一样的炽盛,照亮了佛道,所以叫做焰慧地。

不但修满了禅定,而且更证悟真实的谛理,离诸戏论,证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这是极难到达的阶位,所以叫做难胜地。

圆满了般若智慧,经常安住在灭尽定中,不起有漏心识分别,照见缘起性空,彻悟诸法自性,可说真实的佛法已现前,所以称现前地。

安住在灭尽定中,出定入定,随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诸佛法,度众生而有无限方便,远大的目标,即将到达,所以叫做远行地。

功德任运增进,愿恼不再现行,不为名利所动和境风所诱,只有大愿度生,所以叫做不动地。

无相无功用行,自证的固然无功用行,为他说法,也不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净法力,守护佛法宝藏,以纯善的智慧开示众生,所以叫做善慧地。

是真正的法王子了。所谓补处菩萨,就要成佛了。有大慈悲,大神通,那福德智慧的云朵,严密护身,可以发为电光,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诸魔外,终成佛道。

参考资料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上集)》,海涛法师编著,ISBN 957-29607-7-6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下集)》,海涛法师编著,ISBN 957-29607-8-4

《佛教的重要名词解说》,全佛编辑部编著,ISBN 978-957-2031-5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晒菩萨
1111话说朱元璋在讨饭途中生了场大病,躺在一座破庙里,后在花园湖边老庙台与一姓王的讨饭婆相识。朱元璋病重的三天里,王婆整天讨来百家饭菜装于罐中,还开心地取名叫"珍珠翡翠白玉汤"。朱元璋病好后,仍到处讨饭。1111当时石门山上有座不大的寺庙,庙里香火不旺,只住着两个和尚。寺调虽不大,但也分个前堂后殿、左舍右院的,殿内塑有如来佛、观世音、十八罗汉,个个也是高大金身。朱元璋与和尚交涉好,白天出门讨饭,晚上回寺庙里住宿,每隔几天帮助和尚替菩萨清扫一次尘,如遇天阴下雨不好走东村、跑西村的讨饭,就帮和尚干些挑水、劈柴、生火做饭的杂事,双方愿意,在一段日子里相得也还算好。1111有一天,天还没亮就听雷轰轰,雨哗哗,朱元璋睡得迷迷糊糊的,心想今天又是雨,又不能出门讨饭了,多睡一会吧。岂知夏天的雨下得急,走得快,雨后天晴,是个大好天。和尚起来后一看朱元璋还在睡,就过去轻轻踢了朱元璋两下,一边道:"这么好的...
· 菩萨戒
内容菩萨戒,总名三聚净戒,分成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经典汉传佛教汉传佛教中,菩萨戒有二大传统,第一个传统来自于瑜伽行唯识派的《菩萨地持经》(出自《瑜伽师地论》中),最早由昙无谶传入;第二个传统则来自《大梵网经》的菩萨戒经,相传由鸠摩罗什传入。其中以《大梵网经》为主流。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菩萨戒有两个传承,第一个传承来自寂天《入菩萨行论》与《学处要集》,第二个传承来自无著《菩萨地论》(同样出自《瑜伽师地论》之中)。仪轨历史发展菩萨戒之起源据《续高僧传》卷一记载:波罗末陀、或称拘那罗陀,华译真谛三藏,西天竺人(西印度),五代十国梁大同十二年东来中土,时年三十余岁。受梁武帝好遇,逢国难而往北齐、后赴东魏,在这之间,真谛法师述译金光明经、摄大乘论、唯识论、、等。另有求受菩萨戒者,唯译本仅‘菩萨戒经二十二品’,拟返西携大乘经论再来支那,以补缺憾,然遇风暴船翻未果。又据僧肇法师于《梵网经》序:五代十
· 叶衣菩萨
介绍叶衣菩萨是一位消除疾病瘟疫、遮止怖畏灾难的殊胜女性菩萨。叶衣菩萨有许多种不同的化身,例如黑叶衣菩萨、蓝叶衣菩萨、绿叶衣菩萨、黄叶衣菩萨等等,其中也有不同的形象,但他们其实都是同一位菩萨的不同化身,而不同化身的叶衣菩萨也都各有心咒。经典相关的汉译经典主要有《叶衣观自在菩萨经》、《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形象参见观世音菩萨多罗菩萨
· 弥勒菩萨
音义弥勒的梵文Maitreya是常见婆罗门姓氏,字根源自梵文Maitrī,意为慈爱。中国唐朝时玄奘到印度求学时,见到梵文原本,所以译为梅呾利耶。学术研究在玄奘之前,后汉及三国时期的早期译经家,见到的佛经是由西域辗转得到。现代语言学研究认为,吐火罗文的Metrak,故译为弥勒。现代学者从语言学分析起步展开联想,认为弥勒可能与在中亚流行的密特拉(Mitra)神和印度的密多罗(Mitra)神有关。当代中国语言学家季羡林与学者钱文忠,进一步表示:基督教的救世主弥赛亚(Messiah)与佛家的弥勒(Maitreya)可能是同一个人。佛教中的弥勒信仰在佛教史上,弥勒的记载起源甚早,很可能在第一次结集后、第二次结集前就已经出现,比如在汉译《阿含经》中可见于说一切有部的《中阿含经》,和法藏部的《长阿含经》。“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当有佛。名弥勒如来。”这是各个佛教部派皆认可的基本共识,但是在具体细节上则有...
· 萧菩萨哥
参考文献《辽史·卷71·后妃列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