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北洞山汉墓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9
转发:0
评论:0
北洞山楚王墓位于徐州市铜山茅村洞山村境内,1986年9月南京大学考古系和徐州博物馆联合进行发掘。这座汉墓开凿于一座15米的小山中,早年被盗,但仍清理出不少珍贵的文物。该墓出土的56片鳞甲形玉衣片,最能说明墓主人楚王的身份。发掘出土的各式陶俑422件,其中墓室中出土的多半残破,因受过多次盗扰,色彩脱落严重,墓室内出土的陶俑可分为男、女立侍俑和抚瑟俑三种。而在露天甬道两侧的7个壁龛中,出土的224件彩绘仪卫陶俑,却幸运地未遭盗墓者光顾。绝大部分保存完整,神态逼真,宛若真人,惟尺寸稍小,大多在50—58厘米之间。其颜色丰富多样,有红、白、黑、绿、蓝、紫、绛诸色,色调配置和谐,衣纹线条流畅飘逸。虽然陶俑采用模制成型,但彩绘均不相同,面部表情生动细致,眉目、胡须纤细如毫,形式多样,甚至连单、双眼睑都清晰可辨,融雕塑和绘画技艺于一体。北洞山楚王墓出土彩绘俑根据他们的姿态或冠式可分为持笏俑、持兵俑和背箭

北洞山楚王墓位于徐州市铜山茅村洞山村境内,1986年9月南京大学考古系和徐州博物馆联合进行发掘。这座汉墓开凿于一座15米的小山中,早年被盗,但仍清理出不少珍贵的文物。该墓出土的56片鳞甲形玉衣片,最能说明墓主人楚王的身份。发掘出土的各式陶俑422件,其中墓室土的多半残破,因受过多次盗扰,色彩脱落严重,墓室内出土的陶俑可分为男、女立侍俑和抚瑟俑三种。而在露天甬道两侧的7个壁龛中,出土的224件彩绘仪卫陶俑,却幸运地未遭盗墓者光顾。绝大部分保存完整,神态逼真,宛若真人,惟尺寸稍小,大多在50—58厘米之间。其颜色丰富多样,有红、白、黑、绿、蓝、紫、绛诸色,色调配置和谐,衣纹线条流畅飘逸。虽然陶俑采用模制成型,但彩绘均不相同,面部表情生动细致,眉目、胡须纤细如毫,形式多样,甚至连单、双眼睑都清晰可辨,融雕塑和绘画技艺于一体。

北洞山楚王墓出土彩绘俑根据他们的姿态或冠式可分为持笏俑、持兵俑和背箭箙俑三种形制。

持笏俑共出土9件,除一件头戴绛紫色帽外,均是头戴冠,冠已朽,帽带系结于颏下。由此可判断,他们的头上当时应是戴无帻之冠。而唯一的带帽持笏俑应是仪卫俑群中身份最高的官员,可能为郎中令。

北洞山楚王墓出土数量最多的彩绘俑是执兵陶俑,共计有151件,其中戴帽执兵陶俑104件,戴绛紫色帽,帽带系结于颏下,戴冠执兵陶俑47件。从这组陶俑的分布位置和各部位特征可以判断,戴冠者身份略高于带帽者。他们均为双手执握兵器,面部细眉长目,留有各种式样的八字胡须,神态各异。胸前配长剑或环手刀。腰间束带并悬挂组带和绶带,部分俑的绶带所系长方形物上有“郎中”或“中郎”二字。他们的双手半握拳置于右肋,左拳在上,右拳居下,所执兵器为木质长戟但已朽烂。穿肥袴,足登圆首或双尖翘首履。

北洞山楚王墓共出土背箭箙陶俑64件,包括双襟长袍背箭箙俑6件,曲裾深衣背箭箙俑58件。皆头戴帽,身佩长剑,背负箭箙,箭箙通过腋下和左肩的三根带子固定,系结于胸前,形成三角形,便于背负和奔跑。陶俑双手半握拳于腰两侧,左手略交于右手,掌心向下,作持物状。从所背箭箙推测可能双手持弓,少数俑手中仍遗留有髹朱漆的朽痕。

北洞山楚王墓出土的彩绘仪卫陶俑还有一大特色就是除一件陶俑外皆佩有长剑,从佩剑的长短、颜色、装饰上可以看出,汉剑的种类繁多,装饰各异,也体现出佩戴者的身份各不相同。从图片可以看到,有的剑柄非常长,从肩部一直到腰部,而且剑柄上有数十道箍;有的剑首非常巨大,形状奇特,让今天的人们难以理解和想象。但通过考古发掘证明,在山东巨野红土山西汉墓和河北满城汉墓都出土过陶俑上所描绘的剑,反映出当时佩剑之风的盛行,也印证了《晋书·舆服志》中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的记载。

这些彩绘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汉代及以前色彩保存最好的彩绘俑群,堪称我国西汉时期陶俑艺术的,对研究西汉诸侯王的仪卫制度和服饰剑式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银雀山汉墓
发掘银雀山位于临沂市区东南,是一个小土坡。坡上原来满山遍野生长着一种灌木,叫银雀花,每逢早春,银雀花烂漫如雪,东面的土坡长着金雀花,则如黄雀飞舞,金雀山、银雀山由此得名。目前金雀花仅在市人民公园内尚存有一小块野生林,银雀花则荡然无存。1972年4月10日上午,临沂县城关建筑管理站工作的文物爱好者老工人孟季华向文物组报告发现了一座古墓。考古工作者前往开始发掘,最初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汉代墓穴,打算尽快结束发掘。后来一个工作者无意中发现发掘出来的竹片上有字,疑为竹简。考古工作者们立即上报,军队方面甚至派出了一个班来保护发掘工作。命名为银雀山一号、二号墓的墓址开凿在山崖之中,两墓椁室结构基本相同,是长方形竖穴,各有一椁一棺。椁内有隔板分割,一侧是棺、另一侧是放置随葬器物的边厢。一号墓出土竹简4942枚,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墨子》、《管子》、《晏子春秋》、《唐勒...
· 后楼山汉墓群
M1墓主:戴玉面罩枕蟠龙玉枕M1的随葬器物很丰富,共出土了陶、铜、铁、玉骨器等139件器物。陶器的品种多样,鼎、盒、壶、钫、茧形壶、仓、釜、盘、瓿、灶,另外还出土了10件女立俑和4件男立俑。在出土的11件玉器中,除了玉佩、玉璜这样的器物外,在墓主头部发现的玉面罩、蟠龙铜架镶玉枕毫无疑问是最抢眼的,也成为了后楼山1号汉墓最惊艳的发现。根据出土器物情况,考古人员把这座汉墓的时间确定为西汉早期,墓主为男性。M4墓主:身披银缕玉衣考古人员在M4的墓室里还发现了上百枚方形的玉衣片,玉衣片之间用银缕连接。在一座竖穴墓内发现上百枚玉衣片,这种情况对考古人员来说,并不多见。M6墓主:腰系金带扣M6虽规模较大,且未经盗扰,但出土文物较少,多为陶器,有鼎、盒、壶、钫、茧形壶、盆、匜、仓、灶、井、磨、猪圈等。不过,有件器物的出现却尤为重要:一对金带扣。这对金带扣是纯金铸造,其中一带板边侧有椭圆形扣眼,缺舌扣。两...
· 桂林虞山韶音洞联
韶音洞在桂林市北极路东的虞山西麓,又名舜洞。洞内有宋人书刻韶音洞三字,张的《韶音洞记》等。洞前清风林木,后有淙淙潭水,交响成韵,似演奏舜帝所作的《韶乐》。在韶音洞有一联:是处薰风来舜洞有时积雪见尧山薰风:香风。尧山:即桂林尧山,为桂林八景之一。
· 成都老官山汉墓是否与项羽的孙子有关?
成都老官山汉墓是否与项羽的孙子有关?自2012年7月开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成都地铁(微博)3号线建设工地的一处西汉墓地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先后出土汉代医简、汉代织锦机模型等震惊世界的发现。此次考古发现,也被评为2013年中国考古六大发现之一。在此次考古中,专家发现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其中M1(一号墓)的年代为汉武帝时期,4座汉墓的6位墓主遗骸均保存较好。随后,这些遗骸的人体体质学研究分析工作交由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原海兵博士负责。日前,原海兵博士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刊登了《楚人后裔的天府之殇―――生物考古视角下的老官山墓》一文,从人类体质学的角度初步解析了老官山汉墓一号墓墓主的相关信息。原海兵认为,在M1墓出土了有“景氏”铭文的漆器,他认为这表明墓主和楚文化有一定联系。也有学者认为景氏为楚项氏,也就是说M1的墓主人...
· 望都汉墓
位于河北省望都所药村东,京广铁路西侧,为东汉郛阳侯孙程墓葬。孙程,字稚卿,生年不详,涿郡新城人(今河北徐水县西南),东汉宦官。安帝时为中黄门,给事长乐宫。安帝死后,因和宦官王康等拥立济阴王刘保为帝(顺帝)有功,被封为郛阳侯,食邑万户,132年卒后葬于此。汉墓长46.7米,宽32.7米,封土最高处11米,墓顶长满椿树、榆树、槐树,郁郁葱葱。墓室低于地表2米,坐北朝南,由墓道、墓门、前室、东西耳室、东西侧室、后室及北壁小龛等构成。墓内出土文物主要有:三层陶楼、石棋盘、涂朱陶盘、涂朱陶碗、陶灶、陶井、龙首陶勺及残损的陶鸡、陶鸭、陶楼、陶缸、陶猪圈残片等。上述文物全部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望都汉墓壁画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保存完好的东汉墓室壁画之一。在汉代墓室壁画中,望都壁画具有独特的风格,预示魏晋以后人物画的更大进展,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演变及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望都汉墓于2006年5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