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弗洛伊德
生平
弗洛伊德出生在美国纽约,14岁即完成高中学业,当他1953年从芝加哥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时,年仅17岁,并于1958年在物理学获得了第二个学士学位。
他在1960年代早期成为计算机操作员,并发表了许多出名的论文,并当他27岁时,被任命为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副教授,并于6年后成为斯坦福大学的正教授。此时他并没有博士学位。
贡献
弗洛伊德的主要贡献包括弗洛伊德算法,能有效地发现图的所有最短路径;他的工作有词法解析;他在一篇独立发表的文章里引入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图像渲染的误差扩散法,也被称为弗洛伊德-斯坦伯格抖动(但他区分了抖动和扩散)。
他一个显著的成就是开创性地在程序验证中使用了逻辑断言。在他1967年的论文《如何确定程序的意义》 Assigning Meanings to Programs 中首先提出,之后演化为霍尔逻辑。
弗洛伊德与高德纳工作很密切,他是高德纳的著作《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的主要评审,并且在书中被多次提及。他与理查德·贝尔格(Richard Beigel)合著有《机器的语言:可计算和形式语言的介绍》 The Language of Machines: 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bility and Formal Languages 。
弗洛伊德于1978年获得图灵奖,并做“程序设计的风范”( The Paradigms of Programming )的演讲,图灵奖引文是: 在构造高效、可靠性软件方法学领域的显著影响;在下列计算机科学重要分支的奠基性的贡献:分析理论,编程语言语义,自动程序验证,自动程序综合生成和算法分析。
外部参考
/floyd
R.W. Floyd, "Assigning Meaning to Programs", in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on Applied Mathematics, Vol. 19, J.T. Schwartz (Ed.), A.M.S., 1967, pp. 19-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