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奥托·施特恩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0
转发:0
评论:0
生平简介奥托·施特恩1888年2月17日生于德意志帝国上西里西亚的索劳(即现在波兰的若雷,波兰语:Żory),1892年与父母移居布雷斯劳(今波兰弗罗茨瓦夫),在那里上了中学。施特恩从1906年开始学习物理化学,1912年在布累斯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在布拉格查理大学结识了爱因斯坦,后来跟随他来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1913年在苏黎世的埃得根诺工业大学担任物理化学无薪讲师。1914至1921年任法兰克福大学理论物理学无薪讲师,其间服过一段兵役。1921至1922年任罗斯托克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23年至1933年任汉堡大学物理化学系教授和实验室负责人。1933年移居美国,开始担任匹兹堡的卡内基技术学院的物理学研究教授,后来又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名誉教授,直到1945年退休。学术贡献施特恩早年的研究是在理论物理领域,在统计热力学与量子理论方面有一些重要论文。从1919年他开始转向实...

生平简介

奥托·施特恩1888年2月17日生于德意志帝国上西里西亚的索劳(即现在波兰的若雷,波兰语: Żory ),1892年与父母移居布雷斯劳(今波兰弗罗茨瓦夫),在那里上了中学。施特恩从1906年开始学习物理化学,1912年在布累斯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在布拉格查理大学结识了爱因斯坦,后来跟随他来到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1913年在苏黎世的埃得根诺工业大学担任物理化学无薪讲师。1914至1921年任法兰克福大学理论物理学无薪讲师,其间服过一段兵役。1921至1922年任罗斯托克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23年至1933年任汉堡大学物理化学系教授和实验室负责人。1933年移居美国,开始担任匹兹堡的卡内基技术学院的物理学研究教授,后来又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名誉教授,直到1945年退休。

学术贡献

施特恩早年的研究是在理论物理领域,在统计热力学与量子理论方面有一些重要论文。从1919年他开始转向实验物理,由他研发和使用的分子束方法成为研究分子、原子、原子核性质的有力工具,该方法最初的意图是为了证明气体速率分布的麦克斯韦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1922年他同瓦尔特·盖拉赫合作,做了磁场对磁矩的作用力使原子发生偏转的施特恩-盖拉赫实验,而后又测量了包括质子在内的亚原子粒子的磁矩。1929年的氢、氦射线衍射实验是对原子和分子的波性质的精彩演示。

诺贝尔物理学奖

施特恩荣获了194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当年唯一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的获奖理由是:“对分子束方法的发展以及对质子磁矩的发现”。获奖理由中没有提及施特恩-盖拉赫实验,因为当时盖拉赫已经是纳粹科学家了。

参考资料

诺贝尔官方网站关于奥托·施特恩简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奥托·尤利耶维奇·施密特
传记他出生于俄罗斯帝国的莫吉廖夫(现在的白俄罗斯),父亲为定居于库尔兰的德国后裔,而母亲则是拉脱维亚人1913年从基辅大学毕业并与维拉·亚尼茨卡娅(VeraYanitskaia)结婚。在那里,从1916年始从事无薪大学讲师(privat-docent)工作。1917年十月革命后大学,他成为一名在数个人民委员会中任职的委员(苏联人民委员会)-如:1918年至1920年的材料技术供应人民委员会(NarodnyiKomissariatProdovolstviya)、1921年至1922年的财政人民委员(NarodnyiKomissariatFinansov)。施密特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发展高等教育体系、出版和科学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他曾在教育人民委员(Narkompros)-苏联人民委员会和共产主义学院的国家科学委员会工作过。1921年到1924年,施密特受聘为国家出版社(苏联出版社)主...
· 奥托·拉施
柯尼斯堡战役1945年1月21日,东普鲁士战役打响。1945年3月,苏军攻打柯尼斯堡。德军拒不投降。1945年4月9日,苏军攻破要塞,他下令德军投降。
· 奥托·哈恩
主要贡献哈恩1904年从镭盐中分离出一种新的放射性物质射钍(Th)。以后又发现射锕(Th)、新钍1(Ra)、新钍2(Ac)、铀Z(Pa)、原锕(Pa)和一些被称为放射性淀质的核素,为阐明天然放射系各核素间的关系起了重要作用。放射化学中常用的反冲分离法和研究固态物质结构的射气法都是哈恩提出的。他还在同晶共沉淀方面提出了哈恩定律。1917年发现放射性元素镤。1921年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同质异能现象。哈恩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1938年和F.斯特拉斯曼(英语:FritzStrassmann)一起发现核裂变现象,揭示了利用核能的可能性。铀经中子照射后产生了一些β-放射性核素,开始不少科学家认为是超铀元素。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在仔细鉴定核反应产物后,肯定其中之一是放射性钡,当时在瑞典的莉泽·迈特纳和奥托·罗伯特·弗里施认为这是铀核被中子击中后分裂成的质量相近的碎片。哈恩因为发现了核裂变现象获得1944年...
· 奥托·哈恩奖
获奖者2005年:特奥多尔·亨施奥托·哈恩奖的前身奥托·哈恩化学和物理学奖奥托·哈恩化学和物理学奖(Otto-Hahn-PreisesfürChemieundPhysik)授予在化学或物理学领域做出纯理论研究或应用发展的德国人,1953年由德国化学学会和德国物理学会发起设立,获奖者被授予一枚金质奖章、奖金(2003年为2.5万欧元)和证书。获奖者:1955年:莉泽·迈特纳和海因里希·奥托·威兰1959年:汉斯·梅尔魏因(HansMeerwein)1962年:曼弗雷德·艾根1965年:埃里希·许克尔(ErichHückel)1967年:格奥尔格·维蒂希1974年:弗里德里希·洪德(FriedrichHund...
· 奥托·肖特
生平他在1851年生于德国维滕镇。肖特从莱比锡大学毕业后不久,加入蔡司公司,从事光学玻璃的研究。1884年奥托·肖特和蔡司厂的恩斯特·阿贝在耶拿创建肖特玻璃厂。肖特玻璃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名的光学玻璃。1935年8月21日,肖特在耶拿逝世,享年84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