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0
转发:0
评论:0
生平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出生于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斯坦尼斯拉夫(1962年改称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父亲为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父母二人都是乡村教师,后来举家迁往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她曾在几个当地报纸任职记者,然后在明斯克为文学杂志记者。她叙述了职业生涯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如美苏冷战,苏联阿富汗战争,苏联的秋天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到卢卡申科政权迫害后,她在2000年离开白俄罗斯。国际城市避难网络提供她庇护所,接下来十年,她住在巴黎,哥德堡和柏林,在2011年搬回明斯克。2015年10月8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书籍作品《切尔诺贝利的悲鸣》。2013年,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入围最终决选名单。主要作品俄语原作Uvoyny–nezhenskoyelitso(War’sUnwomanlyFace),Minsk:Mastatskayalita

生平

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出生于苏联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斯坦尼斯拉夫(1962年改称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父亲为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父母二人都是乡村教师,后来举家迁往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她曾在几个当地报纸任职记者,然后在明斯克为文学杂志记者 。她叙述了职业生涯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如美苏冷战,苏联阿富汗战争,苏联的秋天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受到卢卡申科政权后,她在2000年离开白俄罗斯。国际城市避难网络提供她庇护所,接下来十年,她住在巴黎,哥德堡和柏林,在2011年搬回明斯克 。2015年10月8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书籍作品《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

2013年,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入围最终决选名单。

主要作品

俄语原作

U voyny – ne zhenskoye litso (War’s Unwomanly Face) , Minsk: Mastatskaya litaratura, 1985.

Tsinkovye malchiki (Zinc-Covered Boys) , Moscow: Molodaya Gvardiya, 1991.

Zacharovannye smertiu (Enchanted with Death) , Moscow: Slovo, 1994. ISBN 5-85050-357-9

Chernobylskaya molitva (Voices from Chernobyl) , Moscow: Ostozhye, 1997. ISBN 5-86095-088-8

Poslednie svideteli : sto nedetskikh kolybelnykh (The Last Witnesses: the Book of Unchildlike Stories) , Moscow, Palmira, 2004, ISBN 5-94957-040-5 (first edition: Moscow: Molodaya Gvardiya, 1985)

Vremia sekond hend (Second-hand Time) , Moscow: Vremia, 2013. ISBN 978-5-9691-1129-5

中文译作

《战争中没有女性》 作者: [苏] 阿列克茜叶维契 出版社: 昆仑出版社 丛书: 外国军事文学译丛 译者: 吕宁思 出版年: 1985年9月1版北京1印 页数: 259 定价: 1.30元人民币

装帧: 平装统一书号: 10282-4

《锌皮娃娃兵》,高莽译,2012,九州出版社,ISBN 978-7-5108-3083-9。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2014,凤凰出版社

《我还是想你,妈妈》,晴朗李寒译,2015,九州出版社,ISBN 978-7-5108-3893-4。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吕宁思译,2015,九州出版社,ISBN 978-7-5108-3913-9。根据莫斯科时代出版公司2013年版本译出。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方祖芳、郭成业译,2015,九州出版社,ISBN 978-7-5360-7137-7。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方祖芳、郭成业译,2011,泰电电业,馥林文化出版,ISBN 978-986-6076-2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斯韦特兰娜·约瑟福芙娜·阿利卢耶娃
早年生涯1926年2月28日,斯韦特兰娜出生在莫斯科,其母亲是斯大林的第二任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结婚17岁时,斯韦特兰娜与莫斯科大学的学生格里戈里·莫洛佐夫恋爱并结婚。1945年,斯韦特兰娜生下了儿子约瑟夫·阿利卢耶夫。1947年,双方被迫离婚。1949年,斯韦特兰娜被嫁给了安德烈·日丹诺夫的儿子尤里。1950年,女儿叶卡捷琳娜出生。1982年,斯韦特兰娜与女儿一同移民到英国的剑桥。1984年,她回到苏联,并与女儿一起获得了市民权,居住在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1986年再次出国,来到英国的布里斯托尔。2011年11月22日,斯韦特兰娜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的里奇兰中心逝世,享年85岁。
· 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克鲁泡特金
生平П·А·克鲁泡特金出生于莫斯科,他的父亲阿列克谢·彼得罗维奇·克鲁泡特金是斯摩棱斯克的世袭亲王,属留里克王朝的后裔,少将军衔。克鲁泡特金家族的姓氏来源于伊凡三世的孙子——无谓的罗斯季斯拉夫。他们家族在三个省拥有庄园,共计1200名农奴为他们的家族服务。他的母亲,叶卡捷琳娜·尼古拉耶夫娜·苏莉玛是尼古拉·谢苗诺维奇·苏立玛将军的女儿,博览群书,具有自由思想,但在П·А·克鲁泡特金三岁的时候去世。苏立玛家族则承袭自扎波罗热哥萨克的阿塔玛纳伊凡·米哈伊洛维奇·苏立玛,一位赫梅利尼茨基起义时期的战将,因当时在率领他的军队攻克了柯达要塞而受到被波兰-立陶宛联邦压迫的难民的爱戴。1857年,15岁的克鲁泡特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莫斯科第一中学后,进入圣彼得堡的皇家士官生学校,这个学校是由100多15岁的贵族子弟组成,是一种军事学校,直接受命于皇宫。他在这里一直待到1862年,这个期间,他读了大量的书...
· 斯韦特兰娜·罗马丝娜
简历2015年7至8月,斯韦特兰娜·罗马丝娜出战俄罗斯喀山举办的世界游泳锦标赛花样游泳比赛。她在单人自由自选项目决赛,,得到95.2680分(完成分28.8000分,艺术印象分28.9000分,必做动作37.5680分),轻松卫冕。在双人项目上,罗马丝娜与娜塔莉娅·伊什琴科合作,先后在双人技术自选项目和双人自由自选项目赢得两面金牌。在集体项目方面,她与队友在自由组合项目以98.3000分,夺得金牌。
· 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阿布里科索夫
生平阿布里科索夫生于莫斯科,父母都是医生。1948年从莫斯科国立大学毕业,入列夫·朗道领导的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进修,1951年因等离子体里的热扩散研究通过博士资格考试,1955年以高温下的量子电动力学研究获得物理和数学博士学位。1951年阿布里科索夫在分析玻璃底板上所镀金属薄膜的实验数据时,发现了第二类超导体,提出磁场线形成周期性的“格子”和“混合态”的理论进行了解释,但这一研究并未得到导师朗道的认可,论文被搁置下来,直到1957年才发表。1965年阿布里科索夫任苏联科学院郎道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1966年起兼任莫斯科大学教授。1987年成为苏联科学院院士。1991年起任职于美国国立阿贡实验室材料科学部凝聚态物理研究组,现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1966年曾共同荣获苏联最高奖———列宁奖金。维塔利·金茨堡早年从事原子能项目工作。正是他与安德烈·萨哈罗夫参与研制了苏联第一枚以锂...
· 斯韦特兰娜·扎哈诺娃
外部链接官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