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莉莉·艾尔伯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5
转发:0
评论:0
出生到青少年埃纳·韦格纳于1882年12月28日出生于丹麦的瓦埃勒,是一家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父亲是杂货店老板莫恩斯·威廉·韦格纳(MogensWilhelmWegener),母亲是安妮·玛丽·汤普森(AneMarieThomsen)。韦格纳从小就留着长发,皮肤白皙,说话声音像女孩子,也经常因此被兄长嘲笑。幼年时的韦格纳曾经和“真正的男孩子”一起打架,但是在游泳课上却因为这些男孩的身体而感到不适。韦格纳的绘画水平出众,后来进入瓦埃勒技术学院(VejleTekniskeskole)学习。1902年,韦格纳被哥本哈根的丹麦皇家艺术学院(英语:RoyalDanishAcademyofFineArts)录取,成为一位风景画家。婚姻和女装生活在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期间,韦格纳结识了画家戈尔达·戈特利布(英语:GerdaWegener)(GerdaGottlib)。两人因绘画结下缘分,1904年6月8日...

出生到青少年

埃纳·韦格纳于1882年12月28日出生于丹麦的瓦埃勒, 是一家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父亲是杂货店老板莫恩斯·威廉·韦格纳( Mogens Wilhelm Wegener ),母亲是安妮·玛丽·汤普森( Ane Marie Thomsen )。 韦格纳从小就留着长发,皮肤白皙,说话声音像女孩子,也经常因此被兄长嘲笑。 幼年时的韦格纳曾经和“真正的男孩子”一起打架,但是在游泳课上却因为这些男孩的身体而感到不适。 韦格纳的绘画水平出众,后来进入瓦埃勒技术学院( Vejle Tekniske skole )学习。 1902年,韦格纳被哥本哈根的 丹麦皇家艺术学院 ( 英语 :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Fine Arts ) 录取,成为一位风景画家。

婚姻和女装生活

在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期间,韦格纳结识了画家 戈尔达·戈特利布 ( 英语 : Gerda Wegener ) ( Gerda Gottlib )。两人因绘画结下缘分,1904年6月8日结为夫妻,这时韦格纳22岁,戈尔达19岁。 二人婚后共同游遍欧洲,韦格纳靠风景画渐渐成名,戈尔达则主攻插画创作。 1907年,韦格纳获得了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诺伊豪森奖( De Neuhausenske Præmier ),还参加了丹麦秋季艺术展,并在瓦埃勒艺术博物馆和巴黎汽车沙龙举办了画展。

莉莉·艾尔伯

  戈尔达·戈特利布创作的莉莉·艾尔伯画像

莉莉·艾尔伯

  1920年左右时的埃纳·韦格纳

韦格纳25岁左右时,戈尔达作画需要的女模特爽约没能前来,于是韦格纳便穿上长筒袜、高跟鞋和女装,为妻子扮演女模特,之后每当戈尔达缺少女模特时就由韦格纳来扮演。韦格纳惊奇地发现自己穿女装时感觉非常舒适,渐渐开始表现出自己的女性人格,自称为莉莉·艾尔伯。 其中,“艾尔伯”( Elbe )这一名字来自她喜爱的城市德累斯顿旁的易北河( Elbe )。 戈尔达因自己画中的这位深色头发的杏眼女郎而渐渐成名,直到1913年,公众才知道这位女子正是她的丈夫。 起初,韦格纳仅仅在妻子找不到女模特时才会穿上女装扮演女性,但之后扮演女性的次数却越来越频繁,时间也越来越长,甚至超过了男装的时间。此时的她已经成为妻子画作中的主要模特,也渐渐放弃了自己的绘画事业。 夫妻二人游遍意大利和法国,最终在1912年搬到巴黎居住。 在这里,韦格纳可以公开以莉莉·艾尔伯的女性身份露面,戈尔达也可以以女同性恋的身份生活。

莉莉·艾尔伯

  1929年时男装的埃纳·韦格纳

1920年代到1930年代间,艾尔伯开始长期以女性身份出现在巴黎的社交场合中,或者在家中招待客人。艾尔伯自称是韦格纳的姐妹,她最亲密的朋友们也渐渐了解了她的秘密身份,但她的生活仍然不为外人所知。戈尔达也鼓励艾尔伯以女性身份生活。 这时,这段婚姻已经变成戈尔达、韦格纳和艾尔伯之间的尴尬三角关系。有资料显示戈尔达可能是女同性恋者,她更青睐艾尔伯的人格,对韦格纳渐渐失去兴趣。韦格纳则感觉体内的男性人格抑郁失眠,疾病缠身,甚至屡屡产生自杀的念头;艾尔伯的人格却积极而幸福,逐渐占据了整个肉体。

接受手术和全新生活

艾尔伯越来越难以接受自己男性的躯体,坚信自己应当是一位女性。 她的妻子戈尔达在1929年也鼓励她接受手术改变性别。 艾尔伯辗转丹麦、法国和德国的各家医院寻求帮助,但每个医生都诊断她是癔症或是同性恋。 最终她在1930年到了德国德累斯顿的妇科诊所,通过朋友找到了医生科特·瓦内克洛斯( Kurt Warnekros )和性学专家马格努斯·赫希菲尔德。 瓦内克洛斯医生很快理解了艾尔伯的内心,认为她是一位困在男性躯体内的女性。

1930年3月5日,艾尔伯在柏林接受了第一次手术,切除了睾丸和。这次手术是在赫希菲尔德的指导下完成的。 之后又做了四次手术,都是由瓦内克洛斯医生在德累斯顿妇科诊所完成的。 手术的资金是夫妻二人共同举办画展筹得。 在第二次手术中,医生还向她体内移植了一位26岁女性的一对卵巢,但不久就产生了严重的排斥反应以及其他的并发症,最终被迫切除。 赫希菲尔德记录的病历资料在1933年遭纳粹焚毁,瓦内克洛斯的诊所和资料也毁于二战中的盟军炮火。 但有记载显示,医生在为艾尔伯移植卵巢时,发现她的体内已经有了一对发育不成熟的卵巢,因此可能证实她在出生时即是双性人。

莉莉·艾尔伯

  莉莉·艾尔伯的改名申请

接受手术之后,艾尔伯认为自己获得了新生。她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己也彻底放弃了艺术事业。艾尔伯认为,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只属于之前的男性躯体。她曾经写道:“我不想成为一名艺术家,我想成为一个女人。因此我必须关掉自己生命中的艺术创造力…… 我不能继续像曾经的那个男性艺术家一样创作了。” 她和戈尔达两人在1930年9月致信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十世,请求取消这桩婚姻。丹麦国王随后认定二人的婚姻无效。 艾尔伯也修改了自己法律上的身份和性别,在1930年12月9日改名为莉莉·伊尔莎·艾尔文斯( Lili Ilse Elvenes )。 戈尔达在艾尔伯手术期间一直给她支持和鼓励,在离婚之后,戈尔达嫁给了一名意大利军官,搬到摩洛哥居住。艾尔伯则爱上了另一个法国画家。 这位法国画家被艾尔伯称作“克劳德”( Claude ,化名),熟识艾尔伯已久,也了解她的真实身份。这位“克劳德”向艾尔伯求婚,艾尔伯表示等到完成手术,变成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女人之后就会和他结婚。

逝世

莉莉·艾尔伯

  1930年时的莉莉·艾尔伯

艾尔伯希望能够变成一个“真正的女性”,生育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母亲。 1931年,艾尔伯在德累斯顿接受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手术。这次手术中,医生将一个移植到她的体内,希望艾尔伯能够因此获得生育能力。然而当时的医疗条件并不成熟,手术也过于激进。手术后,艾尔伯产生了严重的排斥反应,很快于1931年9月13日在德累斯顿逝世。 死后也埋葬在德累斯顿三一公墓( Dresdner Trinitatisfriedhof )。她的坟墓于1960年代一度遭拆除,之后又重建恢复,于2016年4月22日对公众开放。

艾尔伯逝世后,她的朋友 厄恩斯特·哈瑟恩 ( 德语 : Ernst Harthern ) 化名为尼尔斯·霍伊尔( Niels Hoyer ),收集了她的自传和回忆,编成《从男到女:莉莉·艾尔伯的告白》( Fra mand til kvinde: Lili Elbes bekendelser )一书,1931年在丹麦正式出版;随后,英文版《从男到女:第一次变性》( Man into Woman: The First Sex Change )也于1933年出版。书中介绍了艾尔伯的一生,但书中人物均改成了假名。

相关流行文化

2000年,美国作家 大卫·埃伯肖夫 ( 英语 : David Ebershoff ) 根据艾尔伯的经历,写成小说《丹麦女孩》,在全球畅销。2015年,英国导演汤姆·霍伯将小说改编成为同名电影,定于2015年11月27日上映。影片中的艾尔伯原定由女演员妮可·基德曼或格温妮丝·帕特罗饰演,但最终改为由男演员埃迪·雷德梅尼饰演。

在丹麦哥本哈根每年举办的LGBT电影节“MIX哥本哈根”( MIX Copenhagen )为纪念莉莉·艾尔伯,设立了四项“莉莉奖”,分别颁发给评审团选出的最佳电影长片、最佳电影短片、最佳纪录片,以及观众选出的最受欢迎电影。

画作列表

Vejle Sønderå set fra Sønderbro (《从松德博罗看瓦埃勒的松迪拉河风光》,1902年左右)

Uvejr trækker op (《风暴升起》,1907年,诺伊豪森奖获奖作品)

Cikorietørreriet i Vejle (《瓦埃勒的 Cikorietørreriet 》,1908年,现藏瓦埃勒艺术博物馆)

Ved Hobro (《在霍布罗》,1908年,现藏瓦埃勒艺术博物馆)

Udsigt mod Vejle fra Firkløverbænken på Munkebjerg (《在蒙克博格酒店的四叶草长椅看瓦埃勒风光》,1908年,现藏瓦埃勒艺术博物馆)

Gammel vandmølle i Grejsdalen (《格莱斯达伦的老水车》,1911年)

Ponte Vecchio, Florenz (《佛罗伦萨老桥》,1911年)

Rosenborg (《罗森堡》,1912年)

Kristus i Getsemane (《客西马尼园的基督》,1917年)

Le pont sur Loire, Beaugency (《博让西卢瓦尔河上的桥》,1924年,现藏 Trapholt 艺术博物馆)

Portræt af kunstnerens far (《画家父亲的画像》,年份不明,现藏瓦埃勒艺术博物馆)

Portræt af Gerda W. (《戈尔达·韦格纳像》,192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莉莉·艾伦
传记2007年的莉莉·艾伦莉莉·艾伦在1985年于英格兰伦敦哈默史密斯出生,现居伦敦伊斯灵顿(Islington)。她的父亲是演员基思·艾伦(KeithAllen),她的母亲艾莉森·欧文(AlisonOwen)则是电影监制。她有一个姐姐叫莎拉(Sarah),弟弟阿尔菲·埃文·欧文-艾伦(AlfieEvanOwen-Allen)是演员,妹妹则叫丽贝卡(Rebecca)。安杰拉·麦克拉斯基(AngelaMcCluskey)和乔·斯特鲁默(JoeStrummer)分别是她的教父母。莉莉·艾伦的首度演出是在1988年的电视节目《TheComicStripPresents....》。当艾伦四岁时,她的父亲离开自己的家人。她曾上过十三所学校,因喝酒和吸烟而遭其中几所学校退学。莉莉·艾伦出演了2010年的电影《JaneAustenHandheld》。2002~2005年:事业起步2006~2008年:《...
· 莉莉·艾尔德林
角色历史莉莉出生成长于纽约布鲁克林,父亲是一个失意的桌上游戏制造商,母亲与父亲在莉莉小的时候就离婚了。之后莉莉与母亲同住,根据莉莉的说法,莉莉的母亲相当支持女权独立。因为父亲的态度和人生观偏差,所以莉莉和父亲的关系并不好。在莉莉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叫做Scooter的男朋友,最后莉莉在高中舞会上与他分手,但是Scooter依然持续追求莉莉。因为莉莉从小就想当一个艺术家,游览世界各地。因此莉莉进入卫斯理大学主修艺术相关科系。在新生派对的第二天,莉莉在宿舍请马修帮忙安装音响,因而认识马修,之后就跟马修开始交往。而马修的室友是泰德,所以三个人就成为好朋友。毕业之后,莉莉回到纽约当一个幼稚园教师。在第一季的时候,马修和莉莉尚未正式住在一起(虽然感觉她好像跟马修泰德一起住),但是莉莉后来发现她的租屋处卖给了中国餐厅,所以后来莉莉和马修才正式同居。莉莉是一个非常友善,善于厨艺,对朋友也很照顾,可说是贤妻良...
· 艾尔伯特·杰伊·诺克
生平和工作诺克的一生极为注重隐私,几乎从不与他的合作伙伴分享自己的个人生活情况。他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斯克兰顿,父亲是一个炼钢工人兼美国圣公会牧师,他在纽约布鲁克林区长大,14~18岁时就读于圣斯蒂芬学院(现名巴德学院),在那里加入了西格玛阿尔法埃普西隆兄弟会。从学院毕业后,他曾有过短暂的职业棒球小联盟生涯,之后去了一所神学院进修,并在1887年被授予圣公会牧师的圣职。诺克在1900年娶了艾格尼斯·格拉宾为妻,夫妇俩育有两个孩子,但是他们结婚后没几年就分居了。1909年诺克放弃圣职,改行成为了一名记者。1914年,诺克加入了《国家》杂志,当时这本杂志拥护根据古典自由主义定义下的资本主义。诺克结识了当时很有影响力的政客和演说家威廉·詹宁斯·布莱恩,甚至在1915年还受过布莱恩的特别指派远行欧洲,布莱恩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诺克和乔治主义运动中的许多重要人物也保持着友谊关系,其中的一位成了他在圣公...
· 艾尔伯特·华生二世
生平出生于伊利诺伊州杰佛逊县。其父为一名陆军上尉,其祖父艾尔伯特·华生供职于伊利诺伊州最高法院。受全家人的影响,他信奉美国圣公会。1934年至1935年,在美国野战炮兵学校学习。毕业后,在美国陆军战争大学当教师,教授军事战略、战术和地政学。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先后参加霍兰迪亚战役、莱特岛战役、冲绳岛战役。他主要在新几内亚岛的第10陆军服役,后担任陆军参谋部人事参谋次长。1950年韩战爆发之后,前往朝鲜半岛参战。1961年至1963年,以少将军衔,担任柏林司令官,并建立柏林墙以保卫西柏林。1964年担任琉球列岛高级专员。国务院本想派遣查尔斯·博恩斯蒂尔三世(CharlesH.BonesteelIII)为高级专员,但考虑到博恩斯蒂尔的视力太差,遂改派华生任职。华生在任期间提高了琉球人自治权力。由于驻琉球美军实力弱小,他积极与日本首相佐藤荣作进行合作,但拒绝放弃美国对琉球的施政权。1966年辞职...
· 艾尔伯图斯·麦格努斯
生平大阿尔伯特于1193年到1206年之间出生于多瑙河畔的劳因根(位于今德国巴伐利亚)。他本来姓deGroot,翻译成拉丁语这个姓就成为Magnus(意为“大的”),因此他名字里“大阿尔伯特”的“大”实际上是他的姓,而不是对他的尊称。大阿尔伯特在意大利帕多瓦上学,在这里他也接触到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据说他受圣母玛利亚感受加入教会。1223年(或1221年他加入多明我会,并在博洛尼亚和其它地方学神学。此后他被派往科隆的修道院作教师。他在科隆、雷根斯堡、弗莱堡、斯特拉斯堡和希尔德斯海姆教书数年。1245年他赴巴黎并在那里获博士学位。他在那里教书,名声很好。1254年他被任命为多明我会的教省长官(provincial),他对这个职务非常尽责,而且他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在这段时间里他发表文章维护多明我会,反对巴黎大学世俗系对多明我会的批评,他还发表关于施洗约翰的文章,以及更正阿拉伯哲学家阿维洛伊著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