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厦门大学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2
转发:0
评论:0
历史私立时期创校初期厦门大学本部校园,前景和中景为学生宿舍区,画面中部远处主楼为嘉庚楼群。上弦场,2012年6月王清明游泳馆1921年由陈嘉庚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1919年8月,在上海聘任全国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黄炎培、汪精卫、余日章、郭秉文、胡敦复、黄琬、叶渊、邓萃英等10人为筹备员。1920年10月,在上海召开私立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拟订《厦门大学组织大纲》,会议推举邓萃英为厦门大学首任校长、郑贞文为教务长、何公敢为总务长。1921年4月6日,私立厦门大学假集美学校举行开学仪式,中国第一所由海外华侨创办的大学宣告成立。初创时,学校设有师范、商学两部,师范部下分文、理两科,学制预科两年、本科四年。考虑到福建中学毕业生水准较低,经征得陈嘉庚同意,全数先招预科生,计商学部40名、理科40名,共120名。课程设置根据师资条件,第一学期先设文法、作文、读文、文字...

历史

私立时期

创校初期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本部校园,前景和中景为学生宿舍区,画面中部远处主楼为嘉庚楼群。

厦门大学

 上弦场,2012年6月

厦门大学

  王清明游泳馆

1921年由陈嘉庚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

1919年8月,在上海聘任全国教育界名流蔡元培、黄炎培、汪精卫、余日章、郭秉文、胡敦复、黄琬、叶渊、邓萃英等10人为筹备员。

1920年10月,在上海召开私立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拟订《厦门大学组织大纲》,会议推举邓萃英为厦门大学首任校长、郑贞文为教务长、何公敢为总务长。

1921年4月6日, 私立厦门大学 假集美学校举行开学仪式,中国第一所由海外华侨创办的大学宣告成立。初创时,学校设有师范、商学两部,师范部下分文、理两科,学制预科两年、本科四年。考虑到福建中学毕业生水准较低,经征得陈嘉庚同意,全数先招预科生,计商学部40名、理科40名,共120名。 课程设置根据师资条件,第一学期先设文法、作文、读文、文字学、英语会话、英文作文、英文文法、英文读法、发文、日文、伦理学、论理学、经济学、历史、代数、三角、化学等十七门课。厦大刚成立时教职员不上二十人,学生实到人数仅九十八人。

1921年5月3日,邓萃英向陈嘉庚提出辞职,辞去厦门大学校长一职。同年7月4日,林文庆接受陈嘉庚先生邀请继任厦门大学校长。

自1921年秋季起,林文庆决定改师范学部改为教育学部,并增设文、理两学部,全校共设文、理、商、教育四个学部。1922年2月,私立厦门大学董事会正式成立,陈嘉庚为永久董事,陈敬贤(陈嘉庚胞弟)为董事,林文庆为当然董事。

1922年7月,学校增设工学、新闻两学部,同时在厦门、福州、上海、北京、广州、新加坡、马尼拉等七处招收新生152人,其中女生2人,是为厦大男女同校之始。

1923年冬,因厦门大学教师教学质量不好,学生要求教学改革,学校当局处理不当,殴打侮辱学生,又庇护殴伤学生的肇事者,并无故开除多位学生及教授。此事件激起师生愤怒,导致罢课。1924年6月,厦门大学三百多师生因 离校迁上海,成立了“大厦大学筹备处”。“大厦”即“厦大”之颠倒,后来取“光大华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学。1951年,大夏大学与光华大学合并,改制为今天的华东师范大学。

学校在林文庆校长的主持下,以“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为校训,致力于行政与学科建设,为进一步消除第一次 的影响,研究解决学校的发展问题,学校当局重金礼聘知名教授学者,规定:教授月薪最高可达400元,讲师200元,助教可达150元。一时群贤毕至、名流云集。林语堂于1926年5月到厦大,9月就任厦大文科主任,继而,林请来了鲁迅、 《北京晨报》副刊主编孙伏园、研究中国古史权威学者顾颉刚、中西交通史权威学者张星烺、国学大师沈兼士、罗常培等,使小小的私立厦门大学一时朝气蓬勃,颇有北大南迁之景象。

在林文庆校长掌校期间,初步建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1930年2月,厦门大学遵照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将“科”改为“学院”,将“预设”改为“附设高级中学”,并重新修订《组织大纲》,调整院系设置。至1930年6月,全校共设5学院、21学系。

1935年5月10日,重新组建校董会,陈嘉庚仍为永久董事,林文庆为当然董事,汪精卫、孙科、宋子文、王世杰、孔祥熙、黄奕柱、曾江水为名誉董事,陈延谦、李俊承、黄廷元、黄伯权、洪朝焕为校董事。

改为国立

1937年7月1日,经陈嘉庚函请,南京国民政府同意将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更名为 国立厦门大学 。

1937年7月6日,著名电机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萨本栋博士任厦门大学校长。

内迁长汀

厦门大学

  长汀厦门大学旧址——长汀县文庙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新任校长萨本栋立即带领师生迁往鼓浪屿。但他知道,鼓浪屿也不能久留。为保证教学不致中断,经与福建省主席陈仪协商,教育部批准,厦门大学内迁往闽西山城长汀。

1937年12月20日起,厦大停课,24日开始迁移。

1938年1月17日,学校在长汀复课,时在校生数仅为198人。

在长汀办学的八年中,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但成就巨大。学校延聘许多优秀学者,在校生达到了1044人,学系从9个发展到15个。厦大学生一方面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组织成立“国立厦门大学学生救国服务团”等团体;另一方面勤勉学习,发奋攻读,务期求得真正学问。

1940年8月至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厦门大学均名列第一,蝉联冠军。国民政府教育部全国通令嘉奖,厦大由此被誉为“南方之强”。

1944年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雷立克,美国地质地理学家葛德石,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李约瑟博士等先后来校考察和学术访问,称赞“厦门大学为加尔各答以东最好的大学”。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称之为“东南最高学府”、“国内最完备大学之一”。

1940年4月6日(国外定为5月6日),厦门大学校友总会宣告成立。

1945年9月1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汪德耀博士为国立厦门大学校长。

厦门复校

1946年4月6日,汪德耀校长发表《25周年校庆致校友书》,提出“兼容并包”及“学术思想自由”的办学主张,表明厦大的办学已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1946年,增设海洋学系。

1947年,增设国际贸易系。

1948年7月,将机电工程学系分为机械、电机2个系,理学院也因之分设理学院和工学院。由此,全校扩展到5个学院18个学系,学校形成了学科比较齐全,具有文、理、工的综合性大学。

1949年至今

1949年10月17日,厦门解放,厦门市军管会于10月20日委派军代表吴强、肖枫接管厦门大学,组建厦大党支部。

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为厦门大学校长。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厦门大学被定位为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其中工学院航空系并入组建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院电机、土木、机械系各一部分并入浙江大学,电机、机械系大部并入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土木、建筑系大部并入同济大学;水利专业并入组建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理学院海洋系中的物理组并入山东大学;航务专科并入组建大连海运学院(今大连海事大学);农学院并入组建福建农学院(今福建农林大学);政法学院(包括政治、法律两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俄语专业并入南京大学。

1953年,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并入上海财经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

1954年,文学院教育系并入福建师范教育学院(今福建师范大学)。

1957年,参与创建内蒙古大学。

1959年,海洋系剩余全部并入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

1960年,化学系、物理系大批骨干教师,电子物理组技术物理一组、电子物理组及其电子管试制车间,数学系的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全部并入组建福州大学。

1962年厦门大学被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1963年9月,经中央批准,厦门大学改为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

1969年12月6日,教育部军管组等四单位通知,将厦大下放福建省管理。

1978年2月,厦门大学恢复为教育部部属全国重点大学。

1980年7月9日,创建台湾研究所。

1995年7月,厦门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

1996年,厦门大学成为首批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

1997年4月,厦门大学“211工程”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审定立项建设,有8个学科项目被列为“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2001年2月,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200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奠基兴建。

2001年7月,厦门大学“九五”、“211工程”建设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

2002年,厦门大学成为首批开办EMBA学位的十所一类大学之一,而后又率先在全国开办EMBA教学中心,如厦门大学EMBA河南教学中心

2002年2月,成立软件学院,为教育部和原国家计委批准的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

2002年10月,厦门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立项审核。

2003年9月,厦门大学漳州校区正式启用,当年入学的本科生是漳州校区的第一批学生;同年,厦大成为副部级高校。

2004年,厦门大学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2004年2月19日,台湾研究所改制为台湾研究院。

2004年7月,厦门大学被增列为中管高校。

2005年,创建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简称“厦大WISE”;同年4月,创建马来西亚研究所。

2005年11月,在教育部组织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厦门大学本科教学取得“优”的评价。

2007年,创建能源研究院。

2008年7月,厦门大学和厦门市签订共建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协议。

2011年4月6日,厦门大学90周年校庆,厦门大学翔安校区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

2011年6月,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建设全面开工。

2012年9月,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完成初步建设并启用,8所学院和机构入驻。

2013年1月25日,马来西亚高教部向中国厦门大学递交在马开设分校正式邀请书。厦门大学为中国首所在海外建立分校的大学 。

2014年7月3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吉隆坡奠基 。

2016年2月22日,马来西亚校区正式开学。

校园环境

厦门大学

  校本部建南楼群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2012年7月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逸夫楼

厦门大学校园包括校本部、漳州校区(已转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使用)、海韵校区和翔安校区以及马来西亚分校。

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依山傍海,和漳州校区隔海相望,占地近2500亩,校园中心是芙蓉湖。本部保存有大量的南洋风格的建筑,具有中西合壁的特征,现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校园呈狭长形,顺着海岸线延绵数公里,途经校园的巴士车站依次是厦大站,厦大西村站,厦大医院站,厦大白城站,胡里山炮台站,厦大艺术学院站(原名仕站),珍珠湾站以及厦大学生公寓站,一共8站。校园内地形复杂,植被茂盛,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

海韵园区是校本部的一部分,位于厦门岛南端珍珠湾附近,紧邻厦门软件园。软件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位于该园区内。园区内有教学楼一栋,行政办公楼一栋,实验楼一栋和科研楼两栋。自现有建筑往学生公寓方向的区域,为海韵园区二期。由于拆迁工作复杂,目前的建设出于半停顿状态。未来完工之后,整个园区将通过海滨东区与校本部相连。

漳州校区位于漳州龙海的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内,占地2568亩左右,与本部一海之隔,相距仅3.5海里,其建筑风格与本部一脉相承,整体规划更加科学合理。2012年7月,漳州校区停止使用,2012年9月及以后入学的厦大学生将依据专业的不同入住本部或翔安校区,原漳州校区场地、宿舍及其教学楼将并入嘉庚学院。

翔安校区以发展医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等应用科学为主,最终的办学规模为3万人。翔安校区将成为应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基地、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南方基地和对外开展合作办学的基地。2012年9月第一批师生将入驻翔安校区。

校舍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60多万册(含电子图书150多万册),固定资产总值25亿元,仪器设备总值9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主接点之一。

上弦场

上弦场是位于 厦门大学 校本部南部的一个体育场。

上弦场建于1954年,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建造。其北侧的建南楼群也于同期建造。建造完工后的上弦场面积为32200平方米(包括看台),可以容纳观众2万人,造价12万元。 上弦场依地势而建,利用运动场与北侧建于山岗上的建安楼群的高度差,将山坡剥砌成25级看台。由于运动场与看台均为半月形,虞愚教授受陈嘉庚之请命名时,予名“上弦场”,并题写“上弦场”三字石刻于此。

上弦场位于山脚,建南楼群立于山岗,面朝大海,在楼群上可以俯瞰上弦场和大海。厦门大学内的足球赛经常在上弦场举行。上弦场是厦门大学内的著名景点之一。

2006年,厦门大学对上弦场进行了改造。改造之后,上弦场总面积约36000平方米,内有400米塑胶田径场,五人制塑胶足球场三个和一些运动器械。

历任校领导

厦门大学

  在建中的翔安校区,2011年12月

历任校长

机构设置

院系设置

管理服务部门

学生与教师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学生宿舍楼

厦门大学现有在校学生近40000余人(含海外学历留学生1657人),其中本科生19739人,硕士研究生16875人,博士研究生3164人,本研比为0.99:1。迄今为止,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30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1]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54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7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0%(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012人,占79.2%。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中央“”入选者59人(含“青年”入选者25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7人、讲座教授17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6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8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6个。[2]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学生在建南大礼堂内举行音乐会

在厦门大学工作过的知名教授:鲁迅,林语堂,顾颉刚,萨本栋,王亚南,潘懋元,卢嘉锡,万惠霖,田昭武,蔡启瑞,王洛林,陈培爱,邓子基,易中天,葛家澍,葛文勋,刘树杞。

文化传统

校训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校园一景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最早见于《周易 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绝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语出《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嘉庚先生选定的校训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

校徽

校徽图案是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确定和沿用的。

其特定的内涵,简要说明如下:

外圆圈内上方为繁体字“厦门大学”,下方是拉丁文的“厦门大学”; Amoie 即为闽南话的厦门。

内圆圈内的三颗五角星图案代表中国旧哲学中的三才,即所称天然中之精神的、宇宙的、人类的三大原素;

内圆圈的城及城门的图案为厦门之表记(大厦之门),并指学府门户大开;

内圆圈的“止于至善”四字为本大学进行之目标,也就是陈嘉庚先生当年确立的厦门大学校训。

校歌

厦门大学校歌由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作曲,学者、著作家郑贞文作词。

校庆

厦门大学的校庆日是每年的4月6日,是日全校停课半天 。

厦门大学在其发展史上的每一个时期都有校友扶持的足迹,厦大的发展凝聚了海内外校友的心血,这在国内高教界是众所周知。厦大的早期建筑多是陈嘉庚、李光前等爱国华侨捐资兴建的。这种善举在厦大形成一种风尚。2001年,由爱国华侨和厦大校友捐资兴建的嘉庚楼群及嘉庚广场落成。目前在厦大有12种奖学金由校友提供基金。每年4月6日校庆,各地校友会均集会庆祝。

知名校友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西校门

陈景润,数学家。

谢希德,物理学家,原复旦大学校长,中国半导体物理学和表面物理学创始人之一。

柯召,数学家。

洪永淼,经济学家,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系和统计系教授。

葛文勋,物理学电子学家,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电机与生物医学工程教授,国际传感器专家。

苏林翘,物理学电子学家,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特级教授,国际电网理论专家。

曾呈奎,海洋生物学家,中国海洋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傅衣凌,经济史学家。

北村,当代先锋派作家。

刘再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院所所长。

余光中,诗人、散文家。

尹镜岩,农业经济、粮食管理专家。

曹遇卿,农业经济、粮食管理专家。

葛家澍,会计学家。

余绪缨,会计学家。

钱伯海,统计学家。

黄良文,统计学家。

邓子基,财政学家。

张亦春,金融学家。

朱梦楠,国际金融学家。

林宝清,保险学家。

李礼辉,原工银香港总裁,现任中国银行总裁。

董文标,民生银行董事长。

李小加:香港交易所首席执行官:198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专业

万建华,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

王开国,海通证券董事长。

参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列表

国家重点学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列表

厦门大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金门薛氏宗亲向厦门大学捐赠族谱
8日下午,金门薛氏宗亲会向厦门大学捐赠了族谱及金门研究文史资料。金门薛氏宗亲捐赠了《金门薛氏族谱》、《显影月刊》全集、《珠山薛氏宗祠奠安志》、金门珠山研究文史资料光碟、《金门丛书》等珍贵资料。据介绍,《金门薛氏族谱》中包含了许多文史信息,《显影月刊》是金门薛氏办了几十年的老报纸,将成为研究金门的第一手材料。厦门大学图书馆馆长萧德洪表示,厦大与金门薛氏有深厚渊源,厦大历史系创系主任薛永黍来自金门珠山村。《金门薛氏族谱》等文史资料丰富了厦大台湾研究馆藏文献,对厦门、金门薛姓人口发展与迁移,以及金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民俗等各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这批文史资料将成为厦大图书馆的重要典藏,服务于对金门、台湾的学术研究。
· 厦门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客座教授卜国军
人物生平1994年起,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Washington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历任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并于2007年起任教授,以及病理生物学研究组主任。2009年至今,兼任厦门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客座教授。2010年入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2010年入选中组部“”。主要成就卜国军教授是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家族及其相关生物学研究领域世界公认的领军人物之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对胆固醇和脂类的稳态起关键作用,并且调节一系列胞外和膜上配体的代谢以及信号传导功能。人体内这些受体的突变和调节障碍会导致许多疾病,包括一些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卜教授在apoE与其受体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途径、发病机理和治疗研究,LRP1B对肺癌的抑癌作用及LRP6作为乳腺癌的致癌基因所发挥的作用,LRP生物合成和细胞内转运的细胞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许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