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生平
伽达默尔出生于德国马尔堡,他父亲是大学化学教授,从小就有意培养其自然科学的兴趣,但伽达默尔对人文学科的兴趣却与日俱增。中学时期他就读于布雷斯劳的一所中学,19岁时全家回到他的出生地、新康德主义中心的马尔堡。他在这里师从那托普(Paul Natorp)学习哲学,1922年,以《论柏拉图对话中欲望的本质》一文获得博士学位。
1923年,他前往弗莱堡师从海德格尔这位他心目中的大师。他在弗莱堡只呆了几个月的时间,但对他一生造成了深远影响,以至于他后来一直承认自己是海德格尔的学生。从海德格尔那里,他学习了现象学的方法、存在论的思路,使他摆脱了早期新康德主义的影响。
1929年,伽达默尔获得马尔堡大学的任教资格,30年代早期,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演讲上。虽然在第三帝国时期,他在政治上并不活跃,但和海德格尔不同,他是坚决的反纳粹主义者。直到1937年,他才获得他申请了10年之久的哲学教授头衔,1939年,他在莱比锡获得了一个大学教授的职位,1945年,任哲学系主任,之后还担任了两年大学校长职务。在这些年里,因为校务繁忙,大多数的学术研究中只能把时间用于诗歌和短论的写作中。
1947年,伽达默尔受聘于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首席教授,1949年,受聘于海德堡大学,接替了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职位。直到1960年60岁时,出版了他最重要的作品《真理与方法》。之后的40年中,他出版了其他主要著作,与各种思潮的主要人物展开对话,进行诸多演讲和讨论,获得诸多荣誉。直到他去世为止,一直是海德堡大学的荣誉教授。
哲学观点
其1960年出版著作《真理与方法》使其闻名于世。书中将海德格尔的基本本体论与古典解释学传统结合起来,使哲学解释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哲学学派。认为人的理解活动不是方法问题,不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方式,而是一种存在方式,是整个人类世界经验的组成部分。解释学不是方法论,而是本体论,它要说明一切理解现象的普遍本质和基本条件,由此论述人在传统、历史和世界中的经验以及人的语言本性,最终达到对世界、历史和人生的解释学的理解和解释、认为真理的经验条件是对传统的理解,每一理解都必须从一定的传统和认识水平相融合的“解释处境”出发。
理解过程是解释者个人的“成见”和本文中保留的“传统”之间的辩证统一。传统就是历史地产生、保留了的成见,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中介;解释者在理解中将自己产生的新成见置入传统,也分有传统中的基本成见,这种解释者和传统的“视界融合”,使理解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社会历史的本质就是“我们置身于传统之中,在理解传统中发现自己”。将解释学方法运用于美学研究,开创现代解释学美学。认为美学是现代哲学解释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历史和语言是其他两组成部分),艺术经验是哲学解释学的出发点,审美理解和解释是在本体论范围内,“理解”构成了全部世界的本体论存在,艺术作品只有当人们理解了它,当它对于人们是“清楚”的时候.它对于人们才作为一种艺术创造物而存在。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家和整个人类的自我表现,同时又是一种真正完善的人类游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