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弥勒菩萨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57
转发:0
评论:0
音义弥勒的梵文Maitreya是常见婆罗门姓氏,字根源自梵文Maitrī,意为慈爱。中国唐朝时玄奘到印度求学时,见到梵文原本,所以译为梅呾利耶。学术研究在玄奘之前,后汉及三国时期的早期译经家,见到的佛经是由西域辗转得到。现代语言学研究认为,吐火罗文的Metrak,故译为弥勒。现代学者从语言学分析起步展开联想,认为弥勒可能与在中亚流行的密特拉(Mitra)神和印度的密多罗(Mitra)神有关。当代中国语言学家季羡林与学者钱文忠,进一步表示:基督教的救世主弥赛亚(Messiah)与佛家的弥勒(Maitreya)可能是同一个人。佛教中的弥勒信仰在佛教史上,弥勒的记载起源甚早,很可能在第一次结集后、第二次结集前就已经出现,比如在汉译《阿含经》中可见于说一切有部的《中阿含经》,和法藏部的《长阿含经》。“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当有佛。名弥勒如来。”这是各个佛教部派皆认可的基本共识,但是在具体细节上则有...

音义

弥勒的梵文Maitreya是常见婆罗门姓氏,字根源自梵文Maitrī,意为慈爱。中国唐朝时玄奘到印度求学时,见到梵文原本,所以译为梅呾利耶。

学术研究

在玄奘之前,后汉及三国时期的早期译经家,见到的佛经是由西域辗转得到。现代语言学研究认为,吐火罗文的Metrak,故译为弥勒。

现代学者从语言学分析起步展开联想,认为弥勒可能与在中亚流行的密特拉(Mitra)神和印度的密多罗(Mitra)神有关。当代中国语言学家季羡林与学者钱文忠,进一步表示:基督教的救世主弥赛亚(Messiah)与佛家的弥勒(Maitreya)可能是同一个人。

佛教中的弥勒信仰

在佛教史上,弥勒的记载起源甚早,很可能在第一次结集后、第二次结集前就已经出现,比如在汉译《阿含经》中可见于说一切有部的《中阿含经》,和法藏部的《长阿含经》。“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当有佛。名弥勒如来。”这是各个佛教部派皆认可的基本共识,但是在具体细节上则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在南传佛教《小部·经集》的“彼岸道品”(波罗延品)中,帝须弥勒(Tissa-metteyya)与阿耆多(Ajita,又译为阿逸多)是佛陀的两位弟子。《中阿含经》记载佛陀授记他们两位,一位成佛,一位成为转轮圣王。

在大乘经典中,弥勒是姓,阿逸多是名,与上座部的传说不同,可能是来自大众部的传说。据说弥勒出身于南天竺婆罗门家庭,鸠摩罗什(344--413)翻译的《法华经》说弥勒初名“求名”,经佛陀教化,后“当做佛,号名曰弥勒”。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常修行菩萨道,现住兜率天兜率内院修行、说法。根据《杂阿含经》,兜率天的天人寿命是四千岁,相当于人间5.76亿年,这是以万万为亿,如果以千万为亿则有如《弥勒上生经》中五十六亿年这样的记载,等时机成熟后,他将会继承释迦牟尼佛而降生人间,出家修道,觉悟成佛。并将于龙华菩提树下举行三次传法盛会(又称龙华三会),分别度化九十六、九十四、九十二亿众生,令他们开法眼智,证阿罗汉果,脱离生死轮回。大乘佛教由此发展出人间净土的观念,认为当弥勒菩萨降世,将可以救度世人。

弥勒菩萨

 贵霜时期的弥勒菩萨塑像

弥勒菩萨

 秣菟罗地区的弥勒菩萨塑像,2世纪

弥勒信仰在古印度就甚为流行。据巴利文《大史》记载,公元前2世纪有锡兰王杜多伽摩尼(duṭṭhagāmaṇī)临终时蒙众天神驾车迎往兜率天;据《大唐西域记》、《婆薮槃豆法师传》记载,无著、世亲、狮子觉都发愿往生兜率净土。

弥勒经典

《弥勒下生经》,西晋竺法护译。此经宣扬弥勒下生信仰,有弥勒在后世人寿达八万四千岁时会降生人间,建立人间净土的预言。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刘宋沮渠京声译。此经描述弥勒菩萨命终往生兜率天宫情形,对兜率净土有生动描写。又点明欲往生兜率者所应行的修行善业,念佛形象,口诵弥勒圣名等修法。此经与《观无量寿佛经》观点相通,可视为同一时代背景下之作品。

《弥勒大成佛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其与《观弥勒菩萨下生经》相近,然内容更丰富。

以上三部经,合称“弥勒三部经”,若加上同样描述弥勒下生内容的

《弥勒来时经》

《弥勒下生成佛经》(鸠摩罗什译)

《弥勒下生成佛经》(义净译)

则合称“弥勒六部经”。也有观点认为弥勒经典还应加上弥勒的本生谈《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译者不详)、竺法护译《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Maitreyaparipṛcchā)、《楞严经·弥勒菩萨圆通章》等经典。

唯识鼻祖

大乘佛教早期经典《惟日杂难经》记载了阿罗汉遇到世友菩萨问难时,入定以神通上至兜率天,亲自向弥勒求教的传说。在大乘佛教中期,一批以修习瑜伽行为主的大乘修行者被称为瑜伽行派,他们尊奉弥勒为祖师。在无著、世亲之后,进一步发展成为瑜伽行唯识学派,并流传着无著入定上升兜率内院聆听弥勒教诲、回来弘扬《瑜伽师地论》的传说。

在4世纪至5世纪间的中观派中,由僧护的弟子解脱军传出的《现观庄严论》,是对《般若经》的注解,据说也由弥勒所传。其后的师子贤作《现观庄严论释》、《现观庄严般若波罗密多释》,被视为早期的中观与瑜伽行两派的调合论者。至清辨门下的寂护、莲花戒论师时,以清辨中观自续派理论,加上瑜伽行派的教义,成立了顺瑜伽行中观派,他们同样尊奉弥勒的《现观庄严论》。此派后对藏传佛教产生很深的影响。

弥勒五论

汉传佛教认为弥勒写作了五部主要的论书,称为“慈氏五论”。

《瑜伽师地论》。

《分别瑜伽论》,此论已失传。

《大乘经庄严论》,藏传佛教认为此论为无著菩萨在兜率天接受弥勒菩萨亲传所作。

《辨中边论》。

《金刚般若经论》。

《现观庄严论》,汉地未传,民初法尊法师汉译有《现观庄严论略释》。

《辨法法性论》,汉地未传,民初法尊法师由藏译汉。

《大乘最上要义论》,此论内容同于汉传《究竟一乘宝性论》,但汉传此论题为坚慧所造。

各地弥勒信仰

弥勒菩萨降世的预言,在佛教各派别的经典中均有描述,故弥勒菩萨成为佛教徒的被救度的寄托。在汉字文化圈,随着汉传佛教的普及,弥勒信仰被民间信仰吸收,信仰者不限于佛教徒,并发展出地区特有的弥勒相关民俗,亦常结合其他民间宗教。

汉字文化圈的弥勒信仰

弥勒菩萨

  大肚笑口佛

弥勒菩萨

 颐和园长廊上的彩绘:皆大欢喜,又名六子闹弥勒,仿清代画家陆鹏画作

汉传佛教相信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定的继承者,将在日后下凡普渡众生,中国人皆尊之为“未来佛弥勒如来”、“当来下生弥勒佛”等,并且有佛国于兜率天内院,自晋朝以来,弥勒净土的信仰日益盛行,且与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信仰和乐融融。净土宗慧远的导师道安,因为对经文原义有疑问,发愿上升兜率天亲自听弥勒菩萨说法。玄奘、窥基等一代高僧也以往生兜率内院为临终之大愿。

中国五代以前,汉字文化圈的弥勒像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制作。菩萨形弥勒像主要表现弥勒在兜率天为诸天神祇说法的情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左脚下垂。如来形弥勒,则是弥勒下凡之后,在龙华树下继承释迦如来的救世责任,形象与如来差别不大。

五代后梁时期在江浙开始出现以契此和尚为原型塑成的笑容可掬的大肚比丘。由于契此和尚圆润丰满、满口堆笑,手持布袋,坦胸露腹,圆寂前,曾留下偈颂:“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因此被认为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所以此后弥勒菩萨的塑像就经常被塑成福态常笑、豁达大度的慈爱形像,常被称为笑佛、欢喜佛、大肚弥勒佛。著名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便把菩萨的宽广胸怀和乐观态度描绘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此形象亦随着汉传佛教在东亚各地传播而见于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其塑像常被禅宗、净土宗寺庙安置在山门或者天王殿中,并逐渐成为定制。而弥勒佛塑像的背后常安置护法神大将韦驮菩萨的塑像,其形象一般是身披盔甲、手执金刚杵的武士。

中国

弥勒菩萨

 乐山大佛

弥勒教最早于梁武帝时期创立,创始人傅大士自称“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暗示他本人即为弥勒转世化身,广弘菩萨道,门下有傅宣德等人。隋唐之后,弥陀信仰愈盛,但弥勒兜率净土依然不衰,在平民和士大夫中大有传播。唐朝文豪白居易便是弥勒信徒。他组织了“一时上升会”,希望这个会的成员都能往生兜率净土。白居易本人在《画弥勒上生帧记》云:“愿当来世,与一切众生,同弥勒上生,随慈氏下降。生生劫劫,与慈氏俱;永离生死流,终成无上道。”白在晚年的言志诗中也说:“吾学空门非学仙,恐君说吾是虚传。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

隋唐之际,弥勒信仰与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信仰曾经有所冲突,双方信徒甚众,形成净土信仰的两大流派,弥勒与净土宗相持不下。但是随着许多民间信仰信徒以弥勒降世为号召,对朝廷反抗起事,故弥勒信仰遭官家大力打击,至明清之后,逐步让位给阿弥陀佛信仰,于是在汉传佛教中式微。

弥勒法门因牵扯上各式各样的政变与起事,渐渐衰微,但衰而不绝,但仍在汉地传承不止。清代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曹洞宗高僧弘赞编写了《兜率龟镜集》一书,记载了历代弥勒法门修行者的事迹。

据中国历史记载,由于佛典中有弥勒佛必定到来人间救苦救难的预言,借弥勒下生信仰,曲解经文而意图发起或篡夺政权的事例有很多。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扶风人宋子贤、向海明“带兵作乱”,“自称弥勒佛出世”,借弥勒下生说起事作乱,唐宋以后不绝如缕。

唐朝武则天时期有中国人编造《大云经》,认为武则天是弥勒下生,从而成为武周夺取李唐政权的工具。唐朝之后,以弥勒下生作为信仰而发动民变的层出不穷。中国古代不少农民起义军利用这种迷信,遂打着“弥勒下生,明王出世”的口号起义。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的两个著名教派弥勒教和白莲教。

唐玄宗曾经发布《禁断妖讹等敕》,对那些“白衣长发,假托弥勒下生,因为妖讹,广集徒侣,称解禅观,妄说灾样。或别作小经,诈云佛说,或辄蓄弟子,号为和尚”的不法僧人,命按察使采访,“严加捉搦”。这纸敕令给弥勒下生信仰以沉重打击;此外,弥勒信仰还遭到佛教内部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信仰的不断冲击,在此双重压力下,弥勒信仰逐渐衰落,与民间秘密宗教逐渐并合。

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贝州(今河北清河)人王则以“释迦佛衰谢,弥勒佛当持世”为口号起义。

元代蒙古人对宗教信仰较为开明,并不太禁止,故以烧香礼弥勒聚众结社的“香会”在华北活动频繁。当时的明教与白莲教等宗教也混入了大量的弥勒思想。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彭莹玉等人便以弥勒教为号召,后形成以徐寿辉为首的天完势力。明教起义军明玉珍在蜀时曾经废释、老二教,上奉弥勒。

而在同时期,白莲教韩山童、刘福通亦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主张推翻元朝统治。因事迹败露,韩山童死,其子韩林儿继称小明王,立国号为宋,年号龙凤,成为元末红巾军建立的政权。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弥勒教被禁,其余党与白莲教渐渐合流。而在明清时期,仍不时有白莲教徒利用“弥勒下世”的传说起义,比如嘉庆时期的川楚白莲教起义,此后在清末民初,又改名为先天教。

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其国人发愿往生净土者,大多不是西方净土,而是信仰弥勒净土。在诸多弥勒修法中,主要的行法是效法弥勒,慈心不杀、恒不啖肉;而为亡人得度而造弥勒佛像,也是表达信仰的一种方式。弥勒信仰与俗文化在朝鲜半岛交融于一体,散花歌《兜率歌》的形成就是圣俗融合的典型例子。朝鲜三国时代,新罗的花郎受到弥勒下生信仰的影响。花郎集团把日常修养和训练与弥勒信仰结合起来,培养忠于国家和勇敢尚武的精神。弥勒信仰在朝鲜半岛佛教中,仍然保持着主流地位。

日本本土

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半跏思惟像,京都 广隆寺

弥勒信仰传入日本是通过朝鲜半岛作为中介的。百济国王曾把弥勒佛像赠给日本天皇。在奈良、平安时代(公元710年-1185年),弥勒寺的建造已经颇为盛行,且分布地域很广。发愿往生兜率内院的僧人,则如雨后春笋,以南都六宗僧人为主,尤其是日本研究因明的学者,大都仿效日本因明开山祖师松蓧善珠,发愿往生兜率天内院。

以布袋和尚形象的弥勒传入日本后,成为民间信仰中的七福神之一。

1963年日本日莲宗一系的新兴宗教“灵友会”吸收了弥勒信仰,在日本伊豆建立“圣弥勒山”,将弥勒信仰引入教义。编制了新经典《弥勒经》以成为其宗经。

参见

净土崇拜

净土宗

弥勒教

密特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弥勒殿对联
君子好遁弥勒同龛吴昌硕题西泠印社遁庵三思过有限一笑益无垠四川峨眉山报国寺(弥勒殿)水清鱼可数恬静色皆空绍兴石佛寺遍七处而恒演历九会以同宣山西五台山(弥勒殿)凡事付之一笑于人无所不容山西五台山(弥勒殿)笑不了古今事看得见去来人江苏吴县罗汉寺弥勒殿布袋全空容甚物跏趺半坐笑何人北京潭柘寺弥勒殿/江西九江东林寺吃亏者岂无大肚笑杀人不肯回头浙江绍兴大佛寺弥勒像——清·茅立仁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四川峨眉山洪椿坪弥勒殿/北京潭柘寺大大肚能容万物微微笑看破群生弥勒殿大肚能容天下事善心不染世间尘四川峨眉山报国寺(弥勒殿)——当代·吴大肚皮包藏古今一笑后渡灭人天云南巍山观音殿(弥勒殿)大肚皮包藏今古一笑后度灭人天邳州徐塘三圣庙弥勒像大肚中包藏世界一笑后吐出乾坤江西铅山峰顶寺(弥勒殿)但有袒怀大欢喜不嫌成佛后如来江苏南通弥勒院——近·张謇(嫌:通谦)法雨霏空标七净慧珠照海启三明香山:法华寺弥勒佛殿,位于...
· 敦煌文化―敦煌艺术―第275窟西壁交脚弥勒菩萨
第275窟西壁正中端坐的彩塑交脚弥勒菩萨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北凉时期的作品之一。第275窟无前室,主室呈纵长方形,窟顶为纵向人字披形,起脊较宽。西壁不开佛龛,塑一身大型交脚弥勒菩萨,身高3.35米,肩宽1.2米。头戴化佛宝珠冠,项胸饰以璎珞,披发袒胸,肩披大巾,下着阴刻羊肠裙衣,扬掌交脚,稳坐双狮子座上。面颊丰满秀雅,五官线条柔和,鼻梁高隆,直通前庭,眼珠外突,鼻翼单薄,嘴唇微抿,神态安祥庄重。整个塑像造型简括,稳定挺拔。远观凝练利落,近看细琢精巧。衣褶的表现采用贴条与阴刻相结合的方法。在造型和雕塑手法上都深受印度石刻和西域造像艺术的影响。此外,交脚弥勒座下两隅各塑雄狮一头.狮子称为兽中之王.作者用删繁求简.去粗求精的概括和夸张手法,抓住狮子凶猛的瞬间神态,使其昂头挺立,龇牙咧嘴,显示了不可一世的雄威.与中间佛像沉定自若,恬静悠适的形态形成了刚柔对比.烘托了佛庄严神圣的气质.这身交脚弥勒菩萨...
· 敦煌文化—敦煌艺术—第275窟西壁交脚弥勒菩萨
第275窟西壁正中端坐的彩塑交脚弥勒菩萨是莫高窟现存最早的北凉时期的作品之一。第275窟无前室,主室呈纵长方形,窟顶为纵向人字披形,起脊较宽。西壁不开佛龛,塑一身大型交脚弥勒菩萨,身高3.35米,肩宽1.2米。头戴化佛宝珠冠,项胸饰以璎珞,披发袒胸,肩披大巾,下着阴刻羊肠裙衣,扬掌交脚,稳坐双狮子座上。面颊丰满秀雅,五官线条柔和,鼻梁高隆,直通前庭,眼珠外突,鼻翼单薄,嘴唇微抿,神态安祥庄重。整个塑像造型简括,稳定挺拔。远观凝练利落,近看细琢精巧。衣褶的表现采用贴条与阴刻相结合的方法。在造型和雕塑手法上都深受印度石刻和西域造像艺术的影响。此外,交脚弥勒座下两隅各塑雄狮一头.狮子称为兽中之王.作者用删繁求简.去粗求精的概括和夸张手法,抓住狮子凶猛的瞬间神态,使其昂头挺立,龇牙咧嘴,显示了不可一世的雄威.与中间佛像沉定自若,恬静悠适的形态形成了刚柔对比.烘托了佛庄严神圣的气质.这身交脚弥勒菩萨...
· 耶律弥勒生平介绍耶律弥勒与海陵王的故事
耶律弥勒生平耶律弥勒是金朝时期的人物,原本的名字其实是张玉儿,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小名叫做弥勒,从小就长得非常的漂亮,耶律弥勒生平受到了无数人的称赞,她刚刚到十多岁的年纪,她的名声就已经流传的非常广了,被人们称作是最美的美人儿,后来嫁给了海陵王成为他的柔妃。那么耶律弥勒生平是怎样的呢?耶律弥勒的生平还要从她小时候开始说起,她从小就生的国色天香,据说她的邻居便是非常有名的美男子哈密都卢,两个人后来慢慢对彼此有了爱慕之心,有一次弥勒洗澡却忘记了锁门,这时候哈密都卢正好过来,看见她仿佛仙女一般于是便有了亲热的心思,弥勒自然不肯答应,最后还是她的母亲将哈密都卢吓走,由此可见弥勒的容貌到底有多么迷人。在1150年的时候弥勒已经到了十五岁的年纪,这时候海陵王听闻了她貌美的传言,于是派遣迪辇阿布将弥勒带进宫来,两个人在进京的过程中发生了私通的事情,到了京城之后海陵王宠幸了弥勒,在感觉出她不是处女之后便...
· 大活弥勒法庆
法庆,黄易《边荒传说》里的角色之一,人称「大活弥勒」,他自号「大乘」,与尼惠晖结为夫妇。人物介绍大活弥勒大活弥勒北方最大在野势力的领袖。在刘裕,燕飞,乞伏国仁与安世清争夺天地佩时得到天地佩随即闭关,练成「十住大乘功」出关后,便击杀「太乙教」主江凌虚。凭借心佩与天地佩的感应,瞒过荒人顺利攻陷边荒。为了得心佩,与燕飞决战孤峰,因为不能杀死燕飞而束手束脚,又被燕飞骗过,葬身燕飞「蝶恋花」之下。折叠编辑本段十住大乘功是竺法庆集北方佛门武学大成所自创的绝技。十住大乘功是竺法庆脱胎自「怪僧」不戒大师的「碎金刚乘」的自创武学,专攻日精月华,天性可以克制任何内功心法,使人的对抗能力大打折扣,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出招时气场从四面八方向敌人挤压紧迫,令对手不但皮肤刺痛,呼吸困难,连视听的能力也受到影响,太乙教主江陵虚因而败亡在竺法庆掌下。据孙恩所言,唯有「太阳真火」能与之抗衡,燕飞因缘际会获得「丹劫」,方以极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