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阳一郎
早年生活与教育
南部阳一郎1921年1月18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府东京市,2岁时因关东大地震而跟随父亲回到福井县福井市。从 福井县立藤岛高等学校 ( 日语 : 福井県立藤島高等学校 ) 毕业后,他进入东京帝国大学(1947年起更名为东京大学)理学部物理系学习,于1942年和1952年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了朝永振一郎(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研究室的研究。1949年,南部阳一郎被朝永推荐至大阪市立大学担任副教授,次年升为教授,当时年仅29岁 。同期共事的还有西岛和彦、中野董夫等人,他们日后都曾名列诺贝尔奖候选人。
1952年,南部应邀赴美,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访问研究。1956年起,任芝加哥大学副教授,1958年升任教授 。1974年至1977年间兼任芝大物理系主任 。此外,他也在1970年取得美国国籍 。
职业生涯
南部教授(右三)与他的助手们,摄于1996年
南部阳一郎提出量子色动力学中的强交互作用色荷规范 ,开创了粒子物理学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的早期研究 ,并发现 双共振模型 ( 英语 : Dual resonance model ) 可以解释弦的量子力学理论 。在弦理论的创始人里,南部教授尤显重要 。
南部膺得了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及该校费米研究所的Henry Pratt Judson Distinguished Service名誉教授,是对他超过五十年的教授生涯的至高肯定 。
弦理论中的 南部-后藤作用 ( 英语 : Nambu-Goto action ) 以南部阳一郎和 后藤铁男 ( 日语 : 後藤鉄男 ) 的名字命名。在粒子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中,满足自发对称性破缺模型的玻色子也被称为南部-戈德斯通玻色子。
主要荣誉
南部教授获奖无数。1970年,他获得日本人首座丹尼·海涅曼数学物理奖。1986年,因对自发对称性破缺的研究,他获得了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颁发的狄拉克奖章。 1994年,美国物理学会将当年奖授予南部阳一郎,以表彰其对场论和粒子物理的贡献。 由于他将超导理论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引入到粒子物理中,开创了基本粒子物理的多个重要思想,因此与俄罗斯物理学家维塔利·金兹堡一起被授予1994/1995年沃尔夫物理学奖(日本人首个)。 2005年,因为对基本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贡献,他获得富兰克林奖章(日本人第2个)。 2008年10月7日,因发现亚原子物理学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当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亦成为首位美国籍的日裔诺贝尔奖得主及日本第3位诺贝尔奖暨沃尔夫奖双料得主。
此外,南部阳一郎还曾获得罗伯特·奥本海默奖、美国国家科学奖章(1982年) 、马克斯·普朗克奖章(1985年) 和日本文化勋章(1978年)。
同行评价
超对称创始人之一布鲁诺·朱米诺曾评价道:“他总是比我们超前10年,所以我曾试图理解他的工作,以便能对一个10年之后将会兴盛的新领域有所贡献。可是,与我的期望相反,我费了10年的工夫才理解他的工作。”
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益川敏英曾表示:“南部先生是日本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我认为,他甚至在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之上。” “日本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家都是常人,我对他们很熟,真可说是‘天才’的只有南部阳一郎。”
晚年与逝世
2010年11月12日,南部教授特别出席普渡大学教授根岸英一的诺贝尔化学奖庆祝会。两人同为定居美国中西部的日裔诺贝尔奖得主,也都是东京大学校友 。不久后,南部返回日本大阪定居,兼领数个名誉教职。
2015年7月5日,南部因急性心肌梗塞在日本大阪逝世,时年94岁。但死讯直到7月17日才被大阪大学公开。
参见
南部-戈德斯通定理
日本人诺贝尔奖得主
日本人沃尔夫奖得主
朝永振一郎
彼得·希格斯
西岛和彦
中野董夫
小林诚
益川敏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