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苏州文庙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64
转发:0
评论:0
历史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时任苏州知州的范仲淹将州学(后来称府学)和文庙结合在一起,开创了庙学合一的体制,为后世和其他地方所效仿,因此有“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的说法。苏州庙学后来被多次增修扩建,占地极广,据《吴县志》记载,南宋淳祐年间便有屋宇213间。而到全盛时,除殿堂和祠庙外,还有讲堂、学舍、考房、斋室并间以假山、水池、小桥、亭台等园林建筑,规模居东南诸学宫之首。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文庙便逐渐荒废。建筑苏州文庙目前占地面积约1.78万平方米,仅为全盛时的六分之一,但仍然保持着东庙西学、两轴并列的格局。东庙现仅存戟门、大成殿和崇圣祠,西学也只有有泮池、七星池和明伦堂一带尚属完整。除大成殿和棂星门外,现有的建筑大都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的。棂星门为明洪武六年(1373年)所建,是一座六柱三门四扉的大型青石牌坊。大成殿重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面阔七间、进深十三檩,重檐庑殿...

历史

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时任苏州知州的范仲淹将州学(后来称府学)和文庙结合在一起,开创了庙学合一的体制,为后世和其他地方所效仿,因此有“天下之有学自吴郡始”的说法。苏州庙学后来被多次增修扩建,占地极广,据《吴县志》记载,南宋淳祐年间便有屋宇213间。而到全盛时,除殿堂和祠庙外,还有讲堂、学舍、考房、斋室并间以假山、水池、小桥、亭台等园林建筑,规模居东南诸学宫之首。

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文庙便逐渐荒废。

建筑

苏州文庙目前占地面积约1.78万平方米,仅为全盛时的六分之一,但仍然保持着东庙西学、两轴并列的格局。东庙现仅存戟门、大成殿和崇圣祠,西学也只有有泮池、七星池和明伦堂一带尚属完整。除大成殿和棂星门外,现有的建筑大都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建的。

棂星门为明洪武六年(1373年)所建,是一座六柱三门四扉的大型青石牌坊。大成殿重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面阔七间、进深十三檩,重檐庑殿顶,由五十根楠木立柱支撑。殿外有青石月台,供奉巨型孔子铜像,殿内悬挂巨幅孔子画像,均为今人所造。大成殿是文庙最主要的建筑,宏伟壮观,其规模在苏州仅次于玄妙观三清殿。

碑刻

苏州文庙内碑刻颇多,其中尤以《平江图》、《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即谓“天、地、人、城”四大宋碑最为著名。它们原先均放置在大成殿,现在则被转移到殿侧的厢房内,实行专项保护。

《平江图》碑高2.76米,宽1.48米,单线阴刻,刻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该碑精致地描绘了当时平江府城(即今苏州城)的布局状况,包括城墙、官府、寺观、商行、书院、仓库、兵营、园林、河流、桥梁、道路等各种建筑和名胜古迹,标出了613处名称。图中绘有总长约82公里的数十条河道和359座桥梁,充分反映了江南水乡城市的风貌。它还记载了50多座寺庙道观、12座古塔、65座跨街牌坊,其中不少保留至今。因碑刻年代久远,1917年曾对模糊不清之处加以深刻。这幅平江图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城市平面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另外三块宋碑都是在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由黄裳绘制,并在淳祐七年(1247年)由王致远刻就的,格式均为上图下文。《天文图》碑高1.9米,宽1.08米,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东方星象图之一。它的上部刻有北宋元丰年间观测到的星辰1440颗和星座280个,刻有2091字的注释,简要介绍一些星体和天文现象,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天文学水平。《地理图》碑高2米,宽1.07米,详细刻绘了宋朝的山川城池,图下有645字的注释,大致记述了中国自禹至宋的版图变迁。它与西安碑林中的《华夷图》、《禹迹图》并列为中国三幅最古老的全国性地图。《帝王绍运图》碑高1.83米,宽1米,上部以图表方式列出历代帝王世系,排列十分详尽清晰,是550字的简要评述。

除了这四大宋碑,文庙还收藏了3000多块石刻和近万张拓片,包括陆机、黄庭坚、苏洵、苏轼、文天祥、文征明等名家的手迹或诗碑,以孔子、儒学、苏州经济、历代书法等主题分别陈列,1985年起辟为苏州碑刻博物馆。

参看

孔庙、孔庙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成都文庙
我出生在文庙前街,并且在仁里巷住过几年,后来又在与文庙前街接邻的下南大街生活了几十年。唐时,唐太宗曾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从此以后,全国各地都修建了文庙,专祀孔子。成都古时既为成都府的治所,又是成都县和华阳县的治所。于是,成都就有了一府二县,同时也就有了一座府文庙和两座县文庙。可惜的是,这三座文庙一座都没有留存下来。仅存的一点点文庙的遗迹,是在现石室中学内的府文庙大成殿和前、后、西三条文庙街。成都的府文庙在文庙前街,华阳县文庙在石室中学旁连通文庙前街和文庙后街的石室巷,成都县文庙则在文圣街(即现在的文武路)。我小的时候,住在文庙前街的仁里巷,巷子的西边与石室中学毗邻。在我的印象中,当时的文庙只有大成殿尚完整地保留在石室中学里面。石室中学西墙边的石室巷,据说是汉代文翁在此兴学时修建石室收藏图书的地方,巷也因此得名。但我小时候这条小巷是叫何公巷,巷名是因明朝成都教授何公夫妇殉职,在学...
· 安溪文庙
图片
· 璧山的文庙
璧山文庙大成殿璧山文庙大成殿大门中华文化传承至今,大的方面讲,主要包括了儒、释、道三家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而其中以追求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准则及人生理想的儒家文化对人生价值、社会发展和国家体制起着根本性影响。儒家学说的创立者就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正因为他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巨大影响,特别是从汉代独尊儒术开始,历代对孔子的尊崇已经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从东汉至民国时期,朝廷规定,从朝廷到地方,凡是有政府的地方都要设立文庙(孔庙),民间也可以自发建立。因此,在中国的大地上,文庙林立的景象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现在看来实在是一个奇观。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文革后,历代文物大量灭失,其中文庙也不例外,以至于到今天,在整个巴渝地区,只有唯一一座历史上的文庙被保存了下来。这座文庙就是坐落在璧山城区中山路上今天璧山区委大楼旁...
· 浚县文庙
文、图孔德国、孔德秋浚县文庙又称“孔庙“、”文府“,1373年(明洪武六年)建于浚县县衙东。明、清时期各有扩建,规模逐渐宏大完整。文庙座北向南,院落宏敞,布局紧凑。门前墙上嵌有”以应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石碑,以示尊孔。头门之内有唐槐一棵,干粗4米余,中空,生机盎然,郁郁葱葱,内生一径尺榆树,俗称"槐抱榆"。院正中为"大成殿",殿中供奉孔子、四配、十二贤诸牌位,东西廊房内供奉孔子72弟子牌位。"大成殿"和廊房建筑规模宏大,式样古朴,庄重大方。为浚县著名古建筑,为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浚县文庙占地1.6万平方米。后存建筑有泮池、戟门、东西厢房、大成殿等,该建筑群布局严谨、规模宏大,砖雕石雕精美。浚县文庙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为研究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传播和文庙祭祀建筑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00年,浚县文庙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
· 阳谷文庙
阳谷文庙位于县城西南隅,南邻紫石街,北临棋盘街,东临狮子楼园区。最早建筑年代,可考的有旧县志所载宋崇宁4年(公元1105年)的一篇碑记《阳谷县重修庙学记》,距今已有900余年。元、明、清时期曾多次重修,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原有大成殿5间,东西配殿个9间,棂星门各3间,并有泮池,文昌楼、明伦堂、启圣祠、乡贤明宦祠、敬一亭、奎星阁、尊经阁、神库等附属建筑。现仅存大成殿5间,东配殿4间。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鉴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殿外北、东、西三面墙用青砖砌成,南面为木制。殿顶起高脊,歇山式,上复筒瓦,飞檐斗拱,甚为壮观。殿内雕梁画柱,有14根高12米直径约为半米的笔直楠松立柱支撑。殿内正位原有孔子塑像,东西两边分列颜回、子思、曾参、孟轲“四配”塑像,其旁又各有六像,即十二哲。据说,阳谷文庙从来没有开过南大门,棂星门用影壁墙阻着,出入只走两边小门,说是因为没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