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伦勃朗撞击坑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2
转发:0
评论:0
发现背景伦勃朗撞击坑是在信使号第二次飞掠水星期间,于2008年10月6日在所摄水星表面影像中发现。该撞击坑位于水星南半球南纬33°。以著名荷兰画家伦勃朗命名,并由国际天文联会于2009年2月27日批准。地质信使号拍摄的伦勃朗撞击坑伦勃朗撞击坑是水星上第二大撞击坑,仅次于卡洛里盆地。其外部边缘,或者是其外环,是由断崖和断块山组成的环确定的。环的直径是715公里,相当于卡洛里盆地的一半。该撞击坑周围被撞击时从深处喷出的喷发物块状沉积包围。喷发物主要在撞击坑北方和东北方可见。坑内可分成两种地形:圆丘地形和平原。前者占据了坑底接近北缘的部分,并形成了一个直径约130公里的不完整环。后者则占据了坑内大部分区域。这两种平原被一个直径约450公里的环状断块山脉分离。这个界线或许可以对应到撞击后刚形成不久,后来坍塌的暂态内腔。撞击坑内的平坦平原可能是火山活动形成。这区域相当类似月海,虽然色调比周围平原浅,...

发现背景

伦勃朗撞击坑是在信使号第二次飞掠水星期间,于2008年10月6日在所摄水星表面影像中发现 。该撞击坑位于水星南半球南纬 33° 。以著名荷兰画家伦勃朗命名,并由国际天文联会于2009年2月27日批准 。

地质

伦勃朗撞击坑

信使号拍摄的伦勃朗撞击坑

伦勃朗撞击坑是水星上第二大撞击坑,仅次于卡洛里盆地 。其外部边缘,或者是其外环,是由断崖和断块山组成的环确定的。环的直径是 715 公里,相当于卡洛里盆地的一半。该撞击坑周围被撞击时从深处喷出的喷发物块状沉积包围。喷发物主要在撞击坑北方和东北方可见。坑内可分成两种地形:圆丘地形和平原。前者占据了坑底接近北缘的部分,并形成了一个直径约 130 公里的不完整环。后者则占据了坑内大部分区域。这两种平原被一个直径约 450 公里的环状断块山脉分离。这个界线或许可以对应到撞击后刚形成不久,后来坍塌的暂态内腔 。

撞击坑内的平坦平原可能是火山活动形成。这区域相当类似月海,虽然色调比周围平原浅,与月海的状况相反。平坦平原内穿插了一个槽和皱脊系统,以放射状和同心圆状分布。同心圆状的山脊形成了一个直径 375 公里的近乎完整的环。放射状皱脊和槽主要在该环内。放射状和同心圆状山脊的宽度大约是 1 到 10 公里,长度可达 180 公里。槽的年代明显晚于山脊,因为槽将山脊切穿。槽的宽度约 1 到 3 公里。有些放射状的槽相当接近山脊,形成特殊的“轮辐地形”。一般解释槽是张性地形地堑,而皱脊则是聚合性地形 。

伦勃朗撞击坑被一个走向自西南方到北方的巨型叶状断层崖切穿。该断层崖长度约 600 公里,属于分布在全水星表面断崖系统的一部分 。一般认为这是因为水星内不冷却造成全球收缩而形成。这种断崖是该区域可见到的最年轻板块运动特征,因为它切穿了包含平坦平原的其他地形区域 。

无论伦勃朗撞击坑内或外都有大量撞击坑。平坦平原中心的许多撞击坑被完全或部分覆盖,这表示该平原可能有长期的溢流喷发活动。形成于火山活动结束后的撞击坑则显示撞击坑中心的熔岩层厚度可达 2 公里 。

年龄和形成

目前关于伦勃朗撞击坑的资料都显示它是水星上最年轻的撞击盆地之一。其年代大约和卡洛里盆地相当。伦勃朗撞击坑形成于内太阳系的后期重轰炸期将结束时,约39亿年 。该次撞击将水星外壳浅层物质大量喷出,形成撞击坑周围较深色且相对偏蓝的喷发物。该次撞击事水星外壳变薄,并引发火山活动。浅色熔岩填充了伦勃朗撞击坑内部并沉淀,并造成盆地底部的收缩而形成皱脊;之后撞击坑底部因为不明原因隆起,造成张裂而形成槽沟 。

水星上最后的板块运动导致叶状陡坡形成,其走向是环状皱脊的切线方向。这可以指出或许可对应到被埋藏的盆地内环状地形会影响陡坡的形成。在这之后水星内部活动停止,水星表面地质作用剩下零星的撞击事件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伦勃朗
生平代表作之一:《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伦勃朗于1606年7月15日生在荷兰共和国时期的莱顿。他是家中第八个孩子,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他们共育有十个孩子。宽裕的资产阶级家庭条件让他在家乡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10岁到14岁期间,他进入了管制严格的拉丁文学校就读,并接受了最初的美术教育,并于14岁进莱顿大学并主修哲学,不过他很快就放弃了在哲学方向发展的道路。1621年,伦勃朗决定全身心投入于绘画并在一个当地画家JacobvanSwanenburgh的画室中做学徒。1624年,他获得了在荷兰当时最著名的画家彼得·拉斯特曼于阿姆斯特丹的画室中当学徒的机会并在拉斯曼手下工作了六个月。彼时,他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与同门好友扬·列文斯(英语:JanLievens)一起在自己的家乡莱顿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
· 伦勃朗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HarmenszoonvanRijn,1606-1669)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台湾简称为林布兰特。伦勃朗早年从师P.拉斯特曼,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画作体裁广泛,擅长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宗教画、历史画...........人物生平创作成熟阿姆斯特丹时期(1632-1648)从1632年定居阿姆斯特丹到1640年,是其创作的成熟阶段。成名作♂古拉·特尔普教授的解剖课》(藏海牙莫里斯皇家绘画陈列馆),突破团体肖像画呆板的程式,在构图和人物神情上处理得逼真而又生动。这时期的大量宗教画,均表现世俗内容,具有巴洛克画风。1636年所作《参孙被弄瞎眼睛》,因表情刻画细腻而复杂,被评论家形容为相当于莎士比亚笔下的麦克白夫人。类似的杰作还有《画家及其妻莎士基亚》、《怀抱萨斯基亚的自画像》(藏德累斯顿画廊)等。遭遇不...
· 撞击
参阅碰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撞击坑撞击参数
· 撞击坑
历史丹尼尔·巴林杰是第一位将一个地球上的地质形态确认为撞击坑的人:他指出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巴林杰陨石坑是一个撞击坑。但是当时他的理论没有获得很多支持者,当时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没有遗留下来的撞击坑。巴林杰陨石坑1920年代美国地质学家沃尔特·布克(WalterH.Bucher)研究了美国境内的一系列环形山,最后他认为这些环形山是有巨大的爆炸事件造成的,但是他认为这些爆炸事件是强烈的火山爆发造成的。但是1936年其他地质学家得出结论认为这些环形山可能是由撞击造成的。这个问题一直到1960年代依然未完全解决,这个时期的一系列研究,尤其是尤金·舒梅克的详细研究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些环形山是由撞击形成的,这些研究确认了一系列只有通过撞击才会产生的冲击变态,其中最知名的是冲击石英。使用这些研究所获得的新的判断手段一些地质学家开始在全世界寻找撞击坑,到1970年他们已经初步断定了50多个撞击坑。虽...
· 撞击事件
撞击物体积和撞击频率进入大气层的火流星。许多小天体经常和地球相撞。天体的体积和撞击地球的频率关系是逆相关。直径约1公里的小行星平均500,000年撞击地球一次。较大物体的撞击,例如直径5公里的天体平均大约每一千万年撞击地球一次。最近一次直径10公里以上撞击地球的天体是6500万年前造成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的天体。直径5到10米的小行星平均一年进入地球大气层一次,释放能量约15000吨黄色炸药当量,相当于在广岛爆炸的小男孩原子弹。这些侵入的物体一般会在中间层爆炸,且大部分会被气化。直径约50米的小行星平均一千年撞击地球一次,产生的爆炸相当于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的能量。目前我们已知有一个直径超过1公里的小行星,(29075)1950DA可能在2880年3月16日撞击地球,但是杜林危险指数只估计未来一百年内可能撞击地球的物体,因此对该天体并不适用。直径小于10米的天体被称为流星体,如果落到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