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第七次北伐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三年,决定对塞外的北元残余势力发动第七次北伐战争。
当时在大明边疆最活跃的北元军队主要是北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几人,他们屡次挑衅、袭扰明朝北部边境。
当时朝廷内有实力可以领军作战的将领经过朱元璋的“”后,已经所剩无多,仅剩蓝玉等将领。虽然蓝玉曾在第六次北伐战争中取得了捕鱼儿海大捷,彻底摧毁了北元的行政根基,但后来蓝玉的恃宠而骄让朱元璋对他失去了信任,所以此次出战,蓝玉绝不会成为朱元璋心里的人选。
经过慎重考虑,朱元璋决定令其三子晋王朱棡和四子燕王朱棣分兵两路,各自领军出战,同时,以颍国公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为左右副将军,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为左右参将,督兵从征。除此外,命令王弼率领山西兵听从晋王节制,其余各军听从燕王节制。
明太祖四子燕王朱棣(即明成祖)画像
作为明朝九大攘夷塞王之一,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都知道这是父皇给自己的一次考验,因为这一次作战,最大的难点不是消灭元军,而是如何找到元军。主要原因是因为元军一直通过“游击战”的方式,打了就跑,四处躲藏,所以如何找到他们就是对两位塞王最大的考验。
同年三月初二,燕王朱棣率军出长城古北口(今密云北)。出征后,朱棣并没有直挺挺地一路往北冲,他先派出一些斥候(斥候:古代的侦察兵)四处进行侦查。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侦查骑兵来报,已发现元太尉乃儿不花及其驻军所在地的确切位置。燕王朱棣立即下令部队悄悄前进,不得走漏任何风声。
由于燕王军的军事行动极其,元军对此毫不知情。然而就在燕王军即将到达目的地时,突然天降大雪,燕王手下的将领认为,此时出战不太吉利,希望能暂缓行军,等雪停了再说。
但燕王朱棣认为,此时不仅不能停下,反而应该加速行军,趁着敌人丧失警惕之时,打他一个出其不意。
“燕王曰:‘天雨雪,彼不虑我至,宜乘雪速进’”——《中国历代战争史》
随后,燕王军冒着大雪向着乃儿不花快速前进,当他们接近元军营地时,元军被眼前突然出现的明军惊呆了。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明军突然出现,但是却没有任何要与他们决一死战的姿态。
因为燕王朱棣有自己的另一番打算。
安顿好军队后,朱棣派了一个人前去元军大营,去求见乃儿不花。乃儿不花一见此人,竟大吃一惊:“你怎么来了?”
朱棣派出求见乃儿不花的这位,不是别人,正是洪武二十年时,冯胜北征纳哈出时,代表明军劝降纳哈出的观童。从此以后,观童的大名响彻蒙古各部,偏巧的是,观童和乃儿不花又是旧交,两人一见面,竟相拥而泣。
“观童与乃儿不花有旧,至则相抱而泣”——《中国历代战争史》
两人还没哭完,外面突然来人禀报,说明军已经大军压至军营。乃儿不花一听,大惊失色,叙旧以后再说,今天得赶紧走,再不走就要成明军的俘虏了。他还没来得及出营帐,就被观童拦住了,观童说:“你别慌,只是燕王殿下来了。”随后,观童给乃儿不花讲了一堆大道理,总结起来无非就是顽抗到底,死路一条。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再加上外面磨刀霍霍的明军将士,乃儿不花没有选择,只能选择投降。随后,他跟着观童前往燕王营帐中接受投降。
让乃儿不花万没想到的是,燕王一见他竟像是多年不见的老友,像招待贵宾一样款待,搞得乃儿不花当时很疑惑,都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来投降的。燕王朱棣对他十分客气,对他提出的要求统统表示答应,随后还设宴款把酒言欢。
这下,乃儿不花是从心里服了,彻底地服了,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今日燕王做了阶下囚,他自己可能做不到这样。随后,乃儿不花回到营中,马上召集人马,向燕王朱棣投降。
乃儿不花驻地——迤都(今蒙古国苏赫巴托尔省)
和燕王朱棣比起来,晋王朱棡就显得逊色得多。晋王军基本就没有进入蒙古腹地内部,更别说找到咬住等人,基本算是去北边旅游了一圈就打道回府,除了吃了一嘴风沙,一无所获。
燕王朱棣不费一兵一卒,用以礼待之的方式,就俘获了北元太尉乃儿不花,成功完成了朱元璋给他安排的战略任务,他在这一次的北伐中表现堪称完美,甚至连乃儿不花都对他大加赞赏。
捷报传至京师,明太祖朱元璋大喜过望,高兴地说道:“肃清沙漠者,燕王也!”,随后还将投降的元军划给燕王调遣。
只不过他万没想到,此次北伐后,只过了十二年,他这个四子朱棣,也成了皇帝,更不会想到,过百年以后,还和他一样,配享太庙,成了“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