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皮亚杰
生平
皮亚杰出生在瑞士法语区的纳沙泰尔,父亲亚瑟是纳沙泰尔大学的中世纪文学教授。他是个早熟的孩子,对生物学,特别是软体动物很有兴趣,中学毕业之前在这方面已经发表了许多论文。他漫长的科学生涯开始于1907年他11岁时发表关于患白化病的麻雀的短文。此后70年中他写了60多本书和一千五百篇多论文。
这时他从瑞士搬到法国,在Grange-aux-Belles阿尔弗雷德·比奈(比奈智力测验的发明者)开办的男校教书。1921年,他回到瑞士,担任日内瓦卢梭学会会长。
1923年,他和Valentine Châtenay结婚,他们的3个孩子都是他研究的对象。
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最著名的学说,是他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以下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 0-2岁)靠感觉获取经验。1岁时发展出物体恒存的概念,以感觉动作发挥图式的功能;
前运算阶段(前运思期,Preoperational, 2-7岁)已经能使用语言及符号等表征外在事物,具推理能力但不符逻辑,不具保留概念,缺乏可逆性,以自我为中心,直接推理,集中注意力,
具体运算阶段(具体运思期,Concrete Operational, 7-11岁)了解水平线概念,能使用具体物之操作来协助思考;
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思期,Formal Operational, 11-16岁)开始会类推,有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这四个阶段有以下的特色:
发展顺序不变,但具有个别差异。
具有普遍性(不具文化特别性)。
依赖认知发展,但可普遍化为其它功能。
各发展阶段都是在逻辑上有组织的整体。
各阶段的顺序是自然的阶层(所有成功发展的阶段都会有前面阶段的元素参与合作,但后一阶段比起前面的阶段,更加不同,而且更加统整)。
每个阶段,在思考模式上会表现出质的不同,而不仅仅是量的差异。
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过程或建构过程有四个核心概念:
基模(图式)(schemas):将知识形像化,成为一个概念模型。知识可以透过同化或顺化来达成。
同化(assimilating):将新知识和旧有知识类比,并作出关连。
调适(顺化,accommodating):将旧知识的概念模型改变调适,以容纳新的内容。
平衡(equilibrium)
这种形像化过程不会完全只有同化或顺化的过程,而是两者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找出这个平衡点的过程就是平衡。平衡有三种:
第一种平衡是同化和顺化之间的联系。
第二种平衡是基模与基模之间的平衡。
第三种平衡是一种调节个体部分知识与整体知识之间关系的平衡。
虽然皮亚杰的理论有部分跟维高斯基(Vygotzky)的理论相似,但相信皮亚杰的理论应该跟维高斯基的理论没有关连。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广泛流传。在其中,哲学家,也是社会理论家的哈贝马斯将皮亚杰的理论结合到他的研究中,而以沟通行动论闻名。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观
皮亚杰把儿童看成建造自己的个人知识理论的小哲学家和科学家。
影响
教育领域
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
西摩尔·派普特就是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而开发了可让儿童学习使用电脑的Logo编程语言。Alan Kay以皮亚杰的理论为基础,开发了Dynabook编程概念。以上这两项技术,都是现今我们日常使用的图形使用者界面(GUI)的基础技术,使电脑从文字界面过渡至图形界面,改写了电脑技术的发展路向。
主要著作与成就
主要著作
(1929)·“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英国
(1958). 从童年到青春期逻辑思维的发展.纽约:Basic Books.
(1962). 儿童心理学.纽约:Basic Books
(1962). 童年的游戏、梦和模仿.纽约:Norton.
(1970). 结构主义.纽约:Harper & Row.
(1971). 生物学和知识.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Piaget, J. (1983). "皮亚杰理论". In P. Mussen (ed).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4版. Vol. 1.纽约:Wiley.
(1995). 社会学研究.伦敦:Routledge.
(2000). "维果斯基评论". 心理学新观念, 18, 241-59.
(2001). 反射抽象研究.英国霍夫:心理学出版社。
职位
1921-25 日内瓦卢梭学会会长
1925-29 纳沙特尔大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教授
1929-39 日内瓦大学科学思想史教授
1929-67 日内瓦国际教育署局长
1932-71 日内瓦大学教育科学学会会长
1938-51 洛桑大学实验心理学和社会学教授
1939-51 日内瓦大学社会学教授
1940-71 日内瓦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
1952-64 巴黎大学发生心理学教授
1955-80 日内瓦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主任
1971-80 日内瓦大学荣誉教授
参考
Vonèche, J.J. (1985).发生认识论(Genetic epistemology):皮亚杰理论.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4册.牛津:Pergamon.
Kitchener, R. (1986).皮亚杰的知识论.纽黑文:耶鲁大学出版社.
Chapman, M. (1988).建设性进展:皮亚杰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剑桥大学出版社.
Beilin, H. (1992).皮亚杰对发展心理学的贡献, 28, 191-204.
Smith, L. (1992).皮亚杰:批判性估价. 4册,伦敦:Routledge.
Smith, L. (1996).皮亚杰批判性阅读.伦敦:Routledge.
Vidal, F. (1994).皮亚杰以前的皮亚杰.哈佛大学出版社.
Kesselring, Th. (1999).皮亚杰.慕尼黑:Beck
Smith, L. (2001). "皮亚杰".50位现代教育思想家:从皮亚杰到今天.伦敦:Routledge
Gattico, E. (2001).皮亚杰.米兰:Bruno Mondadori
Aqueci, F. (2003). Ordine e Trasformazione. Morale, Mente, Discorso in皮亚杰. Acireale-Roma: Bonanno
参见
神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