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榷
成书经过
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居家为母守孝期间,读陈建之《皇明通纪》,发现错误百出。鉴于经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故谈迁以《明实录》为聿,遍考群籍,广征博采,力求征信。天启元年(1621年)开始编著《国榷》,“汰十五朝之实录,正其是非;访崇祯十七年之邸报,补其阙文”,初稿六年后完成,据称此书“六易其稿,汇至百卷。”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迁喟然曰:“吾手尚在,宁遂已乎?”于是又发愤重写。顺治十年,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邀请,携稿赴北京,访问前朝遗老、皇室、宦官、降臣等,阅读公家档案,重新校订《国榷》,谈迁在山西平阳时,每日校勘12页《国榷》。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署名“江左遗民”。
内容架构
此书记叙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明太祖朱元璋诞生,直到顺治二年清兵陷南京的317年间的历史。《国榷》详于考订,多更正史料失实处,如明成祖说自己是马皇后所生,谈迁根据《太常寺志》,证明成祖是䂵妃亲生。又,崇祯十五年(1642)十一月丁丑清兵入关的记载:“时报建虏(清兵)六万攻宁远,进界岭口;六万攻山海关,进青山口;又五万进蓟州。”谈迁认为人数“皆虚报也,实二万骑入墙子岭”。
《国榷》据称原稿百卷,详今略远,万历以后的历史占了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天启、崇祯两朝历史则占全书篇幅的六分之一。崇祯朝没有实录,谈迁根据邸报、方志、遗民的口述,由于书中对清廷颇多贬责,关于建州的记载较多,当时无法流传,谈迁死后仅有抄本传世,后经近人张宗祥据蒋氏衍芬草堂抄本和四明卢氏抱经楼藏抄本,以及崇祯一朝十卷本互相校补,加以标点,分为104卷,又卷首别作4卷,共108卷。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评价
黄宗羲称赞《国榷》“按实编年,不衒文采”。
邵廷采说:“明季稗史虽多,而心思漏脱,体裁未备,不过偶记闻见,罕有全书。惟谈迁编年,张岱列传,两家具有本末,谷应泰并采之,以成《纪事》。”
朱彝尊说:“考证累朝实录宝训,博稽诸家撰述,于万历后尤详,号为《国榷》。”
吴晗评价《国榷》:“由于当时并未刊行,因而也没有经过四库馆臣的乱改。……对研究建州和明朝后期历史是有积极贡献的。”
缺失
《国榷》载永乐七年十二月:“始立东厂刺事,内官主之。”但是永乐十八年十二月又言:“始立东厂,专内臣刺事。”明显出现矛盾。应该永乐十八年为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