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国榷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9
转发:0
评论:0
成书经过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居家为母守孝期间,读陈建之《皇明通纪》,发现错误百出。鉴于经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故谈迁以《明实录》为聿,遍考群籍,广征博采,力求征信。天启元年(1621年)开始编著《国榷》,“汰十五朝之实录,正其是非;访崇祯十七年之邸报,补其阙文”,初稿六年后完成,据称此书“六易其稿,汇至百卷。”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迁喟然曰:“吾手尚在,宁遂已乎?”于是又发愤重写。顺治十年,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邀请,携稿赴北京,访问前朝遗老、皇室、宦官、降臣等,阅读公家档案,重新校订《国榷》,谈迁在山西平阳时,每日校勘12页《国榷》。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署名“江左遗民”。内容架构此书记叙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明太祖朱元璋诞生,直到顺治二年清兵陷南京的317年间的历史。《国榷》详于考订,多更正史料失实处,如明成祖...

成书经过

天启元年(1621年),谈迁居家为母守孝期间,读陈建之《皇明通纪》,发现错误百出。鉴于经史官员垄断了明历代实录,很多地方忌讳失实,而各家编年史书又多肤浅伪陋。故谈迁以《明实录》为聿,遍考群籍,广征博采,力求征信。天启元年(1621年)开始编著《国榷》,“汰十五朝之实录,正其是非;访崇祯十七年之邸报,补其阙文”,初稿六年后完成,据称此书“六易其稿,汇至百卷。”顺治四年(1647年)全稿被窃,迁喟然曰:“吾手尚在,宁遂已乎?”于是又发愤重写。顺治十年,应弘文院编修朱之锡邀请,携稿赴北京,访问前朝遗老、皇室、宦官、降臣等,阅读公家档案,重新校订《国榷》,谈迁在山西平阳时,每日校勘12页《国榷》。以三十余年编成《国榷》一书,署名“江左遗民”。

内容架构

此书记叙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明太祖朱元璋诞生,直到顺治二年清兵陷南京的317年间的历史。《国榷》详于考订,多更正史料失实处,如明成祖说自己是马皇后所生,谈迁根据《太常寺志》,证明成祖是䂵妃亲生。又,崇祯十五年(1642)十一月丁丑清兵入关的记载:“时报建虏(清兵)六万攻宁远,进界岭口;六万攻山海关,进青山口;又五万进蓟州。”谈迁认为人数“皆虚报也,实二万骑入墙子岭”。

《国榷》据称原稿百卷,详今略远,万历以后的历史占了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天启、崇祯两朝历史则占全书篇幅的六分之一。崇祯朝没有实录,谈迁根据邸报、方志、遗民的口述,由于书中对清廷颇多贬责,关于建州的记载较多,当时无法流传,谈迁死后仅有抄本传世,后经近人张宗祥据蒋氏衍芬草堂抄本和四明卢氏抱经楼藏抄本,以及崇祯一朝十卷本互相校补,加以标点,分为104卷,又卷首别作4卷,共108卷。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评价

黄宗羲称赞《国榷》“按实编年,不衒文采”。

邵廷采说:“明季稗史虽多,而心思漏脱,体裁未备,不过偶记闻见,罕有全书。惟谈迁编年,张岱列传,两家具有本末,谷应泰并采之,以成《纪事》。”

朱彝尊说:“考证累朝实录宝训,博稽诸家撰述,于万历后尤详,号为《国榷》。”

吴晗评价《国榷》:“由于当时并未刊行,因而也没有经过四库馆臣的乱改。……对研究建州和明朝后期历史是有积极贡献的。”

缺失

《国榷》载永乐七年十二月:“始立东厂刺事,内官主之。”但是永乐十八年十二月又言:“始立东厂,专内臣刺事。”明显出现矛盾。应该永乐十八年为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禁榷
历史宋朝初年,宋辽之间已经有了缘边互市。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宋朝在镇、易、雄、霸及沧等五州设置榷场,与辽国进行贸易。待澶渊之盟后,宋辽榷场贸易转入正是轨道。宋朝向辽国输出的商品主要有香药、犀角、象牙、茶叶、苏木、丝绸、漆器及瓷器等,辽国向宋朝输出银子、布帛、羊、马及骆驼等。双方贸易量很大,宋朝于榷场的税收就达40万两,宋辽榷场贸易密切了南北地区经济文化联系,补充了双方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不足。
· 太平天国宗教正名问题商榷
笔者曾经向史学界提出太平天国宗教正名的问题,并且发表过如下看法:太平天国宗教是独立发展的新宗教,是对中国古人敬天畏天、以天设教传统的复归和发展,理应在史学界恢复它的“天教”本名。[1]同时,借用梁启超的话说,期待“因吾之研究以引起世人之研究”,“因世人之研究以是正吾之研究”。[2](P2)近来王国平先生撰文指正,说太平天国宗教“仍然只是基督教的异端派别或边缘教派”,“太平天国文献在说到太平天国宗教时使用的名词是真道、真教和天教,‘天教’并用以指称包括基督新教、天主教在内的广义的基督教,而不是对太平天国宗教的‘命名’或命名意义上的‘自称’”。[3]笔者拜读之余,颇受教益,但是仍有疑义不解,因而提出商榷,以再求不吝赐教。为叙述方便,本文把上述两种观点分别简称为“自称”说、“非自称”说。王国平先生认为“如果从用法和制度等角度考察太平天国文献中的‘天教’一词,就很难同意‘天教’是太平天国宗教的自称...
· 十七史商榷
内容架构《十七史商榷》所包括者,其实是十九史,所谓“十七史”,是沿用了宋时汇刻十七史之名(十七史又多了《旧唐书》、《旧五代史》两种)。内容分《史记》六卷、《汉书》二十二卷、《后汉书》十卷、《三国志》四卷、《晋书》十卷、《南史》、《宋书》、《齐书》、《梁书》、《陈书》共十二卷、《北史》、《魏书》、《齐书》、《周书》、《隋书》共四卷、《新唐书》与《旧唐书》二十四卷、《新五代史》与《旧五代史》六卷,另有〈缀言〉二卷。考据治史王鸣盛治史重考据,反对议论褒贬的春秋笔法,对于儒家对历史的歪曲,皆据实予以反驳;他认为:“大抵史家所记,典制有得有失,让史者不必横生意见,驰骋议论,以明法戒也,但当考其典制之实,俾数千百年建置沿革,了如指掌,而或宜法,或宜戒,待人之自择焉可矣。其事迹则有美有恶,读史者不必强立文法,擅加与夺,以为褒贬也,但当考其事迹之实,俾年经事纬,部居州次,纪载之异同,见解之离合,一一条析无...
· 与章琏宗亲商榷
与章琏宗亲商榷章寿发昨天晚上,在微信中读到一篇由浦城研究会章琏宗亲撰写的《几点浅见》,全文如下:几点浅见:Δ“夫人”,在古代是对一品官员以上之妻的尊称或封号,与孺人、安人、宜人,是不同的,亦与现代“爱人”、“老婆”之意不同。更何况“练夫人”是宋仁宗追赠的“越国夫人”呢!Δ自明万历至清康熙、乾隆、嘉庆、光绪等朝的《八闽通志》、《建宁府志》及《浦城县志》均明确记载:练夫人、浦城人。Δ南唐翰林院大学士乔匡舜撰写的《太傅公练夫人传》及太傅公五世孙章得象谨述的《太傅仔钧公传》均明确“有乡人练氏之族……”练夫人姓练,浦城人,这是我族谱中最早记载。乔撰文时距太傅公去世仅17年,我认为,得象公记述先祖妣应比1000多年后,我们这些裔孙议论的可信度高吧。更有人将“谨述”擅自改为“口述”,这太不严肃了。Δ上海青浦始迁祖应是仔钧公第六代孙章P。章氏后裔为缅怀先祖妣取名“章练塘”,或建类似“天光寺”……之类,不等...
· 宋代的禁榷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禁榷制度的起源及影响
禁榷制度指的是国家将一些类型的商业纳入国家的管控范围内,由国家来执掌这些行业。一般被纳入禁榷制度的行业有制盐、制铁,这些行业的特点是,利润高,流程简单,因此国家将这些行业纳入专营范围,只需要很少的资源就可以获取很大的利润。这就是禁榷制度。管仲画像要了解什么是禁榷制度,首先要了解古代的经济状况。古代的封建国家为了自己的财政收入,会亲自掌控一些行业,而这些行业都是比较有利润的。国家掌控了这些行业,就不允许私人去掌控这些行业。对于什么是禁榷制度的问题,需要上溯到齐桓公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管仲将制盐纳入国家专营之中,这就是最早的禁榷制度。禁榷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较为缓慢,到汉朝时发展最为迅速。汉武帝的时候,禁榷制度发展最为迅速。汉武帝时期,对外需要同匈奴作战,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对内来说,很多诸侯势力把持地方财政,影响中央朝廷的财政。汉武帝采取大臣们的意见,将制铁、制盐、制瓷纳入国家专营之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