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0
转发:0
评论:0
题解《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又称《李卫公问对》,简称《唐李问对》。旧题李靖所撰。由于新旧唐书都没有此书的记载,所以许多人怀疑此书是伪作。北宋陈师道等认为是宋人阮逸伪托,元朝马端临则认为是宋神宗熙宁年间王震等人所校正。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是熟悉唐太宗、李靖的思想的人根据他们的言论所编写的,系唐太宗李世民与卫国公李靖多次谈兵的言论辑录,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军制、阵法、训练、边防诸问题,但主要讨论作战指挥。内容简析该书体裁是传统的问答式,全书共有98次问答。这种体裁结构虽松散,但论及之处颇为广泛,并常旁征博引,对前人军事思想大胆地评说扬弃。虽是问对,却是有问无对,盖唐太宗本是一位娴于骑射、富有疆场战斗经验的马上君主,而李靖又是满腹韬略的军事家,他们之间的问对,往往能相互引发,启迪军事思维。譬如李靖对用兵“奇正”的独到见解,则是与唐太宗思维碰撞之中产生的。可见,问对论兵模式本身具有优点,同时也是古代文...

题解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又称《李卫公问对》,简称《唐李问对》。旧题李靖所撰。由于新旧唐书都没有此书的记载,所以许多人怀疑此书是伪作。北宋陈师道等认为是宋人阮逸伪托,元朝马端临则认为是宋神宗熙宁年间王震等人所校正。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是熟悉唐太宗、李靖的思想的人根据他们的言论所编写的,系唐太宗李世民与卫国公李靖多次谈兵的言论辑录,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军制、阵法、训练、边防诸问题,但主要讨论作战指挥。

内容简析

该书体裁是传统的问答式,全书共有98次问答。这种体裁结构虽松散,但论及之处颇为广泛,并常旁征博引,对前人军事思想大胆地评说扬弃。虽是问对,却是有问无对,盖唐太宗本是一位娴于骑射、富有疆场战斗经验的马上君主,而李靖又是满腹韬略的军事家,他们之间的问对,往往能相互引发,启迪军事思维。譬如李靖对用兵“奇正”的独到见解,则是与唐太宗思维碰撞之中产生的。

可见,问对论兵模式本身具有优点,同时也是古代文人对戎事笔录的一个传统。

内容特点

该书的另一特点,是详举战例研究战争的方法,将抽象的军事理论具体化,如该书引用西晋马隆讨伐凉州树机能使用八阵图、偏箱车的战例,得出“正兵古人所重”的结论;或先举理论,再依战例阐明,如李靖对分合作战原则的阐述。该书开史论结合研究军事之先河,影响后世兵书一般都以详举战例为特点。

该书十分重视部队的军事教育与管理。强调将帅要深晓兵法,“教得其道,则士为乐用;教不得法,虽朝督暮责,无益于事矣。”提出训练要由少及多、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还要根据部队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

评价

该书继承并发展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军事思想,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军事理论,备受历代的重视,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收入到《武经七书》中,作为武学科举的必读教材。南宋戴少望《将鉴论断》称其:“兴废得失,事宜情实,兵家术法,灿然毕举,皆可垂范将来。”

该书另一重要贡献在于:对《孙子兵法》战略战术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和阐述,例如奇正、攻守、虚实、主客,着重探讨了争取作战主动权的问题。并对阵法布列、古代军制、兵学源流等一系列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版本

《续古逸丛书》影宋《武经七书》本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丛本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

体例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98个问答。

上卷——主要论述奇正关系

中卷——主要论述各种阵式的演练和实战

下卷——主要论述指挥作战的原则

参看

唐太宗

李靖

参考

观沧海军事网: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全文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94:唐李问对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天策府繁体兵书)

国浩:〈为什么说《李卫公问对》是在形式上别具一格的兵书?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国军事三百题》,建宏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论语卫灵公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一生仕途不顺,除了在鲁国有过短时期的“辉煌”以外,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离开鲁国后,孔子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卫国,而卫灵公似乎也很厚待这位孔夫子,对他许以六万石的俸禄待遇。孔子到了卫国,卫灵公不免要请教一番,于是就有了“卫灵公问陈于孔子”的故事。“陈”即“阵”,行兵布阵之意,“卫灵公问陈于孔子”也就是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事问题的意思。卫灵公把孔子当做上宾,自然是希望孔子能对卫国有所帮助,于是就问了关于军事的问题。不料,孔夫子一听说行兵打仗之类的字词就不高兴了,他也不顾什么“君君臣臣”了,毫不客气地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打仗的事情我却从来没学过!”不知卫灵公听了这话作何感想,因为史料并未记载卫灵公的反应,也没有对接下来的对话进行记录。反倒是孔子,因为卫灵公问了关于打仗的问题就很不高兴,第二天带领弟子离开卫国了。那么,孔子的愤怒来自哪里呢?原来,孔子主张的是“...
· 雍正为何对李卫宠爱有加?李卫到底有何才能?
李卫当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李卫在户部工作时,负责钱粮收缴工作。当时有一位亲王分管户部,要求每收钱粮一千两就加收平余十两。所谓“平余”即是各地在征收赋税中以加派、加征的份额解送给户部的。李卫觉得催缴难度极大,再加收十两必定引起反对,从而影响催缴进度。李卫对亲王多次劝谏无效后,于是干脆弄了一个大柜子,上面写着“某王赢余”,放在大厅,把某王弄得非常难堪,于是不得不停止多收。李卫因此而名声鹊起,不几年,雍正继位后,特意召见他谈话:“其初次召见,问臣出身家世,乃户部事务甚多,不敢琐渎。”这次谈话后,雍正对李卫印象比较清晰判断,事后对臣下高其倬说:“此人但取其心地”,意思就是说他才华和能力不足。然而此后李卫的表现虽有粗狂和张扬,但整个政绩表现让雍正非常意外。于是雍正对其进行屡次提拔重用,在短短的几年内,李卫从一个云南盐驿道转年变跃升为布政使,第二年又提拔为浙江巡抚,第...
· 卫宣公简介卫宣公是怎么死的?
卫宣公简介:卫宣公(?-前700年11月18日),春秋时代卫国第十五任国君,姬姓,卫氏,名晋,父亲是卫庄公。前719年,石蜡平定州吁之乱后,率众人去邢国接公子晋回国即位。是为宣公(在位期间:前718年-前700年)。卫宣公为人淫纵不检,早年曾与父亲侍妾夷姜有染,后来与夷姜生有一子,取名叫伋,又称急子,意即急着来到世间的孩子。原本立此子做太子,并在他成年时向齐国求亲,希望让齐僖公的女儿与伋结婚,而这桩亲事也就此定下了。然而在举行婚礼前,宣公得知所聘儿妇美貌,便在黄河上筑了个新台,自己就把她纳为己有,并且另外给伋娶别的女子。这位齐僖公的女儿后来被称为宣姜,而宣公强纳未过门的儿媳之事,被称为新台丑闻,后来卫国人做〈新台〉诗讽刺之。宣姜到了卫国以后,很受宣公宠爱,因此原本宣公所宠爱的夷姜因失宠而上吊自杀,宣姜也就成为宣公的正夫人。宣公与宣姜之间生下寿与朔两个儿子,宣姜意图让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于是和...
· 卫宣公
生平继位以前卫桓公二年,卫桓公的弟弟州吁骄奢,卫桓公绌之,州吁出奔。卫桓公十三年,郑伯弟段攻其兄,不胜,亡(郑伯克段于鄢),而州吁求与之友。卫桓公十六年,州吁聚集一些卫国的亡命之徒以袭杀兄长卫桓公,州吁自立为卫君。为郑伯弟段欲伐郑,请宋、陈、蔡与俱,三国皆许州吁。州吁新立,好兵,弑卫桓公,卫国百姓皆不爱。石碏乃因卫桓公的母家于陈,详为善州吁。至郑郊,石碏与陈侯共谋,使右宰丑进食,因杀州吁于濮,而从邢国迎回卫桓公之弟晋而立之,是为卫宣公。即位后卫宣公七年,鲁国弑其君鲁隐公。卫宣公九年,宋督弑其君宋殇公,及孔父。卫宣公十年,晋曲沃庄伯弑其君晋哀侯。卫宣公十八年,由于宣公早年曾与父亲之妾夷姜有染,后来与夷姜生有一子,取名叫伋,又称急子,意即急着来到世间的孩子。原本立此子做太子,并在他成年时向齐国求亲,希望让齐僖公的女儿与伋结婚,而这桩亲事也就此定下了。然而在举行婚礼前,宣公得知所聘儿妇美貌,便在...
· 卫庄公
子卫出公太子疾公子青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