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攻大宛之战
起因
大宛是中亚古国,位于葱岭西北山麓和天山山脉西端的南麓,费尔干纳盆地一带。该国盛产宝马,因汗出如血,故称为“汗血马”。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元朔元年(前12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途径大宛国了解到这种宝马,因此引来汉朝觊觎。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为了得到汗血马于是命车令为使,带黄金二十万两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贰师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求换汗血马。大宛王毋寡拒绝,“汉使怒,妄言,樵金马而去”。大宛王见汉使无礼,命东部属邑的郁成王拦住汉朝使节出入,并杀死使团,夺走金银财宝。消息传到汉武帝耳里,遂大怒,遂下令攻打大宛。由于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曾命赵破奴率属国匈奴七百骑兵奇袭楼兰,并虏其王。 因此对大宛的兵力轻视以待之。
第一次战争
当时汉武帝正宠爱李夫人,欲使李氏家族封侯。由于汉高祖规定没战功者不得封侯,于是武帝遂任李夫人的长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赵始成为军正、李哆为校尉,浩侯王恢为向导,率属国骑兵六千及郡国精兵数万往讨。期至贰师城取善马,故号“贰师将军”。当年正是太初元年(前104年)。西域路远,沿途的小国又闭门拒供水粮,汉军至大宛国的郁成城(今奥什),败于郁成,杀伤甚众。汉军只得退兵到敦煌,到敦煌时,减员十之八九。李广利上书请求罢兵,武帝闻之震怒,下令退入玉门关者立斩。李广利只好在敦煌屯兵过冬。
第二次战争
公元前103年夏,浞野侯赵破奴击匈奴,灭其所部二万骑兵。朝臣认为此时应暂停进攻大宛,全力打击匈奴。然而汉武帝认为,大军已发,却不能降伏大宛小国,西域诸国将轻视汉朝,有损汉朝对西域的控制,因此坚持继续进攻大宛。汉武帝将竭力反对出兵大宛的邓光等人下狱问罪,然后准备第二次远征。
公元前103年夏,汉武帝再次调集全国囚徒、商人、赘婿等不计负私从者六万多人、马三万匹,牛十万头,五十几个校尉挟厚备再讨,并派遣水利工匠随师,准备将大宛城外的河川改道,使大宛无水可用。更发戌甲卒十八万屯于酒泉、张掖北、居延,给前军提供后勤,并威慑各国。前102年,李广利率大军浩浩荡荡的西征。这一次西域小国畏惧,壸浆箪食以迎,只有轮台闭拒,李广利怒,下令攻打,城陷后大肆。李广利汉军主力三万先抵大宛,宛兵退守郁成,李广利绕过该城,直取大宛首都贵山城。
宛兵出城迎击,遭汉兵以弓弩射败,退回城内坚守。汉军断其水源,围攻贵山城
四十余日,毁其外城,俘虏大宛贵族勇将煎靡,宛人惊恐逃入中城(内城)坚守。
大宛贵族怨其王毋寡,杀之,持首级赴汉营求和。表示若汉军停止进攻,宛愿贡献良马,并供给汉军粮食;如不停战,则杀尽良马,而康居援军将至,从内外对抗汉军。是时康居侦查汉军,但尚不敢出兵。李广利听闻宛城中新得秦人(中国人),懂得凿井,且城内粮食尚足,可坚守到底,康居若来救宛,恐对汉军不利。
李广利率领的汉军便与大宛约定:汉军不入中城,双方立下《中城之盟》。汉军选良马数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马三千匹,指定与汉亲善的昧蔡为王。汉军最终取得胜利。
之后贰师将军李广利令上官桀再率大军攻郁成城,郁成王逃至康居。康居王怕连累自己,于是将郁成王抓起来献给上官桀,押送的骑兵赵弟为防郁成王逃走,中途就砍下他的脑袋。
公元前101年,进攻大宛的汉军回到玉门关。汉军虽然此役并未遇到重大抵抗、后勤补给也相对充足,但由于将领大多、不体恤士卒,大军到玉门关时仅余万余人。而汗血马经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也仅余一千多匹。
影响
汉武帝知胜利大喜,封广利为海西侯、赵始为军正大夫、上官桀为少府,军官各有封赏,士卒赐直四万金。充军罪犯免罪。
一年多后(约公元前100年),大宛贵族认为昧蔡过于巴结汉朝,遂杀死昧蔡,另立毋寡之弟蝉封为国王,汉朝在无奈之下也就只好承认。并派使者至大宛与蝉封和好如初,同意蝉封每年进贡2匹汗血马。
大宛素为西域强国,被击败后,诸国震惧。汉朝自敦煌以西至盐泽,沿途修筑烽燧亭障,并于轮台、渠犁一带实行军事屯田,置使者校尉管理,为汉使提供住处和粮食饮水。在西域都护府正式设置之前,使者校尉实际上成为代表汉廷领护西域诸国的官员。西域诸国亦纷纷遣使来朝,使中亚与中国交往日益频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