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
帝王生涯
即位
《 史记·五帝本纪 》记载:帝喾有两个儿子──挚和放勋;帝喾死后,以其年龄最大的儿子挚继承帝位,为帝挚。尧好学而能干,十三岁时就受命辅佐帝挚。帝挚才干平庸,未能妥善管理国家。而尧仁慈爱民,明于察人,治理有方,盛德闻名天下。于是各部族首领纷纷背离帝挚,而归附于尧。帝挚也自觉不如尧之圣明,终于在继位九年以后,将帝位禅让于尧。
相传尧继帝位时二十一岁(一说十六岁),以唐县(今河北唐县)为都城,以火德为帝,人称赤帝。他性格仁慈,十分聪明,年轻有为,当上天下共主,也不因而骄横傲慢。他勤于政事,未敢休息。礼仪简单,生活俭朴,绝不浪费百姓的一分一毫。例如他只吃用陶簋盛的粗饭淡汤,只求能饱。
实施政策
政治方面
尧为了管治天下,制定法度,禁止欺诈。他设置谏鼓,让普通人都能对国事发表意见。他树立谤木,鼓励百姓批评自己的过失。他说:“如果有一个人挨饿,就是我饿了他;如果有一个人受冻,就是我冻了他;如果有一个人获罪,就是我害了他。”尧无微不至地关心百姓,轻徭薄赋,因此百姓都十分拥戴他。他又大力提倡道德与和顺,使天下百姓能融洽相处,使天下万国和谐一致。
科技方面
帝尧任命羲和掌管天文,制定历法,授民农时。分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住四方,负责观察日月星辰万物生灵,以通报气候变化,使百姓能及时下种和收获。
晚年
发生洪水
帝尧年老以后,到处都出现洪水泛滥,影响百姓生活,于是问四岳谁可以治好洪水。四岳说:“鲧可以。”帝尧说:“鲧违背教命,败坏宗族,不行。”四岳说:“看法不同啊!让他试试,不成功再说。” 帝尧听从了四岳的意见,让鲧治水,鲧花了九年时间,还没有成功。
禅让
帝尧与四岳讨论继承人问题。帝尧说:“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您几位中间有谁能承天命、继帝位呢?”四岳齐声回答:“我等鄙陋无德,不能辱没神圣的帝位。”帝尧说:“那么,把近亲贵戚和隐匿民间的大德大才的人都推荐上来吧!”大家一致推举道:“有个民间的鳏夫,叫虞舜。”帝尧说:“噢,我听说过。这个人究竟怎样?”四岳说:“他是一个瞎子的儿子。父亲固执,母亲放肆,弟弟傲慢,他却能以孝道使得家庭和睦,不至于出乱子。”帝尧说:“那就让他试试吧!”于是帝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来观察他的德性。舜让二妃回妫汭(河名,今山西)家中,去侍奉公婆,尽行妇道。帝尧很满意,又让九个儿子跟随舜,来观察他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帝尧派舜负责协调民间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人伦关系,取得成绩,连帝尧的九个儿子也受到教育,变得更加淳厚谨敬。帝尧又派舜轮流到几个官府任职。舜都尽职尽责,制定制度,使各官府的行政走上了正规。帝尧又派舜接待四方朝见的部族酋长和使者,舜态度严谨和睦,处事得当,使者都很敬仰中朝。帝尧派舜到山林川泽中去,在暴风雷雨交加中,舜都没有迷路。尧觉得,权力传给舜,天下人会受益,却不利于丹朱;如果将权力传给丹朱,就会使丹朱得益,而不利于天下人。他想:“我总不能让天下人受害而只对一个人有好处!”于是他召见舜,说:“你谋划事情详尽周到,言论意见都获得了实效,试用三年了,你就登上帝位吧!”舜假意推辞道:“我的德行不够,总觉得还不能稳妥地担当大任。”最后舜接受了尧的禅让,登上共主之位。
也有部分古籍记载,帝尧受舜的挑唆,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行,不能将天下交给他。舜让人在尧的面前举荐自己,让尧觉得舜很圣明,终于尧决定将权力交给舜。
另外,尧曾计划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没有接受,尧又要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 ,子州支父也没有接受。
驾崩
尧让位后,继续关注国事,经常巡视天下,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事。禅位二十八年以后,尧以一百一十八岁(有说一百一十六或一百一十七岁)的高龄逝世 ,安葬于济阴城阳(今山东邮城县南)。百姓们听到尧逝世的消息,无不悲痛万分,如丧父母。在此后的三年中,人们自动停止了各种娱乐活动,以表达对尧的哀思。三年丧期结束,舜提出让位给丹朱,自己避居于南河以南的荒野。人们都不服丹朱的号令,还是向舜朝觐,百姓照样讴歌舜的盛德。舜说:“这是天意啊!”于是重新回到国都,再一次共主之位。
家庭
后妃
女皇,出自散宜氏,根据《世本》她是丹朱的母亲。《世本》:“尧娶散宜氏之子,谓之女皇。”宋忠:“女皇是生丹朱。”《帝系》《汉书》同。
女莹,根据《帝王世纪》她是丹朱的母亲。《帝王世纪》:女莹生丹朱。《汉书》亦云女莹。
子女
娥皇,尧的女儿,嫁给舜。
女英,又称女莹、女匽,尧的女儿,嫁给舜。
丹朱,从小极受尧的宠爱,但其个性刚烈,欠政治智慧,被尧视为“不肖之子”。
还有九个儿子,名字不详 。
其他传说
《竹书纪年》中记载,舜将尧放逐到平阳囚禁,先立丹朱为帝,后夺取帝位 。
关于舜胁迫尧父子让位,在古代并非只有竹书纪年孤证,战国时期的荀子、韩非子亦先后有类似说法。《荀子·正论》:“夫曰尧舜禅让,是虚言也,是浅者之传,是陋者之说也。”而《韩非子·说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人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成书时代约略同期的《山海经·海内》更称呼丹朱为帝(“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间接否定了尧直接禅位予舜的观点。因此后来的《汲冢琐语》依据《竹书纪年》,而对此提出了疑问:“舜放尧于阳,而书云某地有城,以囚尧为号识者,凭斯异说,颇以禅受为疑。”,从现实面来说,即使尧认为丹朱不肖(《孟子·万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而有让国的个人想法,但仍须面对整个家族利益集团的反对,因为在空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个举动会涉及到急遽的权利与资源重分配,必然产生新旧团体间的纷争。也因此即使是舜受禅观点,亦有三苗不服,舜于是发动战争解决的记载。无论如何,在西汉后独尊儒术、采纳单一史观的发展下,有关舜逼尧的说法逐渐隐没,而不为人所重视。
《史通·疑古》引《汲冢琐语》文:“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据传说,尧因命羿杀十日,夏人联合有仍氏、有虞氏复仇,灭戈,灭过,杀浇,尧王城成为一片废墟。
道教认为天官大帝为尧,与地官大帝(舜)、水官大帝(禹),合称三官大帝。
周武王时,追思元圣,褒封尧裔二十三世名京。迁至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其裔改姓尧。
西汉宣帝,因为汉宣帝说尧有犯讳:“具奏曰:‘唐尧乃百圣至圣,五帝盛帝,今京兆尉尧濙,实其后裔!应合避讳’。”,故加食字改为饶。
《吕氏春秋·召类》记载:尧在丹水战胜三苗。
宋代的学者罗泌在《路史·后纪十》中记载:尧教儿子丹朱如何下围棋,想以此来改变丹朱的性情。
评价
《笠翁对韵》:“曹公奸似鬼,尧帝智如神。”
汉宣帝:“唐尧乃百圣至圣,五帝盛帝...”
相关
澹台姓
三皇五帝
参见
《 史记·五帝本纪 》
《 尧典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