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柳中庸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36
转发:0
评论:0
后世评价《大历诗略》:此公七绝,亦体源于乐府,微嫌笔头太重,无轩轩霞举意。而五言轻艳,殆不减梁、陈间人。

后世评价

《大历诗略》:此公七绝,亦体源于乐府,微嫌笔头太重,无轩轩霞举意。而五言轻艳,殆不减梁、陈间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庸
《四书五经》知识图谱查看详细关系图四书五经图谱争议作者史家司马迁认为《中庸》是由孔子嫡孙子思(即孔伋)所作,以下是对作者身份的几种说法及其论据。孔伋论据:《史记》孔子世家、郑玄《礼记》目录、朱熹《中庸章句》,均作此说。非孔伋作,必出孟子之后论据:清代袁枚认为,《论语》、《孟子》提及山岳之名,均称泰山;而《中庸》独称华岳,疑出于西京儒士依托。清代崔述《洙泗考信录》认为:部分孔伋作论据:日本学者武内义雄《子思子考》:中庸一词的意思宋明理学传统阐述中庸的字面意思是:“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然而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宋明理学传统对于中庸的阐释有所错误。他们认为先秦“中庸”一词所谓的“中”乃是指“心中内在”的修持功夫,而非是指“不偏不倚处于中间”的行持处事。这两方的思想差异可以参考下述外部链接的相关资料。再参照《大学》:“此谓诚于中行于外。”二者其实兼而有之,“心中内在”的修持工夫若
· 睨读《中庸》(一)
“睨读《中庸》”这个看起来不无怪异的题目来自于一种非常日常的经验:行道的经验。即使沉思中的漫步,或者一边与朋友交谈一边走路,我们都不曾偏离道路,虽然在此行道过程中我们似乎从来不需要“看着路”。但是,如果不是经验丰富的盲人——即使盲人在行道的时候,也仍然不是把他们全部的触觉、听觉和方位感觉都集中在道路本身之上,而是在他们的行走中仍然会别有它顾——,那么我们就会立刻误入歧途、撞上障碍物乃至掉入阴沟。可见,似乎在没有看路的时候,我们仍然是在看着路的;而似乎在看着路。
· 睨读《中庸》(之二)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因此,君子之人无时不在切身近处的人伦日用中“小心翼翼”(《诗经·大雅·大明》)地保有对于远方的忠诚(海子:《祖国,或以梦为马》),因此在“独自相处”——奇怪的说法,与谁相处?——的生活中戒慎恐惧于人(人,或“其”是谁?)所不知之事,“慎其独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似乎,在君子的“独自相处”中,无时无处不伴随着一个
· “中庸学”研究评述
据《中庸章句》载,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由此可见,自古以来,中庸学就是一门实学;而且在顾炎武看来,“自宋迄元,人尚实学……博极古今,通达治体,曷尝有空疏无本之学哉?”[1]但若我们全面回顾和综合评述近十年
· 《中庸》是子思写的吗?他有着怎样的中庸思想
《孔子世家》又说,子思曾困于宋,“子思作《中庸》”。《汉书·艺文志》有“子思二十三篇”,本注云;“名伋。孔子孙,为鲁穆公师”。子思二十三篇久佚。《中庸》为《礼记》所收,流传于世。《孔丛子》记有子思固于宋的细节及子思与鲁穆公的问答,都不一定可信。《中庸》,司马迁称其为子思作,但不一定是子思一人之作。《中庸》所说“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浅,”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都是秦汉人的口气,当非出于战国时人之手。《中庸》作者认为,人的贫富穷通、国家的治乱兴衰,都有天命来决定。人的本性能对天命作出正确的反应,表现为行为的准则,这就是道。道是不可须臾离的,如能修养得好,可以与天地相参。他在书中举出几个标准人物,其中有文王、武王和孔子。他说:“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结,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家庙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