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安城
历史
缘起
刘邦在消灭项羽的军队后,计划奠都“天下之中”的洛阳。齐人娄敬以劝告刘邦迁都长安:
高祖以此征求群臣意见,群臣皆为山东人,认为奠都洛阳为便。但张良认为:
因此高祖决定奠都长安,即日移车驾于长安。
建设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下令于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太祖七年(前200年)又命萧何建造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自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起,开始修筑城墙。惠帝三年春(前192年),修建工程达到巅峰,先后征招共累计14万人筑墙,至惠帝五年秋(前190年)城墙方完工。
汉武帝继位后,对长安城进行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明光宫等;于城南开设太学;在城西扩充秦朝所留下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筑建章宫等。至此,经过近百年的兴建,汉长安城的规模始告齐备。
规模
在西汉的210年历史中,长安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繁盛一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在西汉年间,含城郊有40万人左右,规模与埃及托勒密王朝的亚历山大里亚相仿,同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直到西汉末被罗马超过。 直到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时,城中尚有8.8万户,24.6万人。
布局
汉长安城的平面呈不规整的方形。由于城墙是在长乐、未央两宫建成后才开始兴建,因此为迁就两宫与临近河道的位置,形成南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北墙曲折如北斗七星的形状,因而汉长安城有“斗城”之称。城墙全用细黄土夯砌而成,高十二米,基宽十二至十六米,墙外有宽八米、深三米的护城壕沟。据实测,东墙长6000米,西墙长4900米,南墙长7600米,北墙长7200米,合计25700米。城内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同时代的罗马城的四倍。
长安城坐西朝东,四面各开三座城门: 其中宣平门与霸城门分别设有门阙为长安正门。
宣平门:东侧北部正门,设门阙,往东至灞水处另设有东都门。
霸城门:东侧南部正门,设门阙;
清明门:东侧中门。
杜门:北侧东部城门,后改称洛城门,亦称利城门。
厨城门:北侧中部城门;
横门:北侧西部城门;
安门:南侧中部城门
覆盎门(又称下杜门或复盎门 ):南城墙东侧门
西安门:南城墙西侧门
直城门:西侧中部城门
章城门:西城墙南侧门
雍门:西城墙北侧门
每座城门都有三个门道,合计十二门、三十六门道,与张衡《赋》所述“方轨十二”、“三涂洞开”等相吻合。门道一般宽约8米,恰好相当于当时四个车轨的距离。城门上原有木构门楼,西汉末年被焚毁。
城内的大街都与城门相通。主要街道有8条,分别为华阳街、香室街、章台街、夕阴街、尚冠街、太常街、藁街和前街 。其中最长的安门大街(章台街)长5500米,其余多在3000米左右。道路一般宽约45米,路面以水沟间隔分成三股,中间的御道宽20米,皇帝通行,两侧的边道各宽12米,供官吏和平民行走。为美化环境,路旁还栽植了槐、榆、松、柏等各种树木,茂密如荫。
汉长安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等。贵族宅第分布在未央宫的北阙一带,称作“北阙甲第”。居民区分布在城北,由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为160个“闾里”。著名的“长安九市”则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由横门大街(华阳街)相隔,分成东市三市和西市六市。
据考证,汉长安城的布局和形制与《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基本相符。它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宫殿
清朝毕沅所绘的汉长乐未央宫图,载于《关中胜迹图志》卷四
未央宫前殿遗址
长乐宫
长乐宫在汉长安城的南隅,又称东宫,是由秦兴乐宫改建而成的。汉初,刘邦从栎阳城徙居此宫,受理朝政。惠帝以后改为太后的居所,新莽末年毁于兵火。宫殿平面为不规则的方形,周围筑墙,周长1万余米,面积6平方公里左右。宫内主要有前殿、临华殿、长信宫、长秋殿、永寿殿、神仙殿、永昌殿和钟室等14座建筑。宫墙四面各有一门,东门和西门外有阙。
未央宫
未央宫在城的西南隅,又称西宫,为皇帝朝会之所。西汉、王莽、东汉献帝、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各朝代的皇帝都曾在此处理朝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隋唐时,未央宫被划入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的禁苑。唐武宗时重修了宫殿,因此现存遗迹有很多是那时遗留下来的。
未央宫的平面接近正方形,四面筑围墙,东西长2150米,南北宽225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宫城四面各辟一门,在东门和北门外立阙。宫内有40多座建筑。
其中最高大的是前殿建筑群,居全宫正中,台基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最高处达15米,是利用龙首山丘陵进一步堆积建造的。前殿据发掘分由低到高三层,由作为辅助用途的多层长廊环绕中间各殿。其中最大的中层殿宇有120米宽,8000平方米。
柏梁台位于未央宫北阙内南北大道西侧,因以柏木为梁而得名。铸铜为柱,柏木为梁,香气逼人,高数十丈,台顶置铜凤凰,因为其位于北阙内,与北阙内外对峙,又称“凤阙”。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柏梁台联句诗”产生地。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雷击失火焚毁。
其他建筑还有温室、凌室、织室、曝室、天禄阁、石渠阁、宣室殿、麒麟殿、椒房殿、金华殿、承明殿、高门殿、白虎殿、玉堂殿、宣德殿、朝阳殿以及鱼池、酒池等。各殿之间都有“复道”相通,以备缓急。
建章宫
汉长安城建章宫遗址
柏梁台火灾后,汉武帝痛心,复在城西建更大的宫殿来“厌胜” 。建章宫比未央宫更豪华,与未央宫隔衢相望,有飞阁相连。因为不受城墙的限制,所以宫城规模特别庞大,豪华程度也更甚于未央宫。宫墙周长10余公里,南面开正门阊阖门,门内有别凤阙。北门和东门外也分别有阙,名北阙和凤阙,后者的遗迹至今尚存。宫城由36座殿宇组成,号称“千门万户”。主要建筑有前殿、骀荡宫、馺娑宫、枍诣宫、天梁宫、承光殿、奇华殿、鼓簧宫、广中殿、函德殿、神明台和井干楼等。此外,宫域北部还有太液池,池中起高台“渐台”,高二十余丈。并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岛,“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汉武帝此后一直在此居住,直到元凤二年(前79)昭帝才搬回未央宫。西汉末年,王莽为建造宗庙,拆卸了此宫以及附近宫室多处。到了隋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杨坚将建章宫划为私产,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杨家城” 。
武库
武库在长乐和未央二宫之间,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880米,南北宽322米,四周筑墙。墙内有七个仓库,每库分为四个库房。房中原有排列整齐的兵器木架,现已朽坏。武库建于汉高祖四年(前199年),系丞相萧何营建,是当时全国的武器制造和贮藏中心,具有极重要的地位,新莽末年被焚毁。考古发掘出土除铜弩机以外的各种兵器。
桂宫、明光宫、北宫
城中另外三座宫殿都是后妃们居住的宫室。
桂宫位于未央宫北门外,靠近西墙,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1800米,东西宽880米。原为秦甘泉宫址, ,正殿为鸿宁殿,曾由帝祖母傅太后居住。
明光宫在长乐宫北,具体位置范围不明。建于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武帝求仙起明光宫,发燕赵美女二千人充之” 。其正殿遗址被后世的多种建筑叠压,因此泛称为楼阁台。
北宫位于未央宫以北,常被安置被贬被废皇后,此外还有祭祀神仙的寿宫与神仙宫,以及皇太子居住的太、甲观、丙殿、画堂等。1994年考古探得南北长1710、东西宽620米。
据记载,各宫殿之间都架设飞阁和地面复道相连,彼此往来,平民外人不能看见。近年来在宫城内外进行的各种考古活动中,出土了大量建筑材料、铁器、铜器、石器、瓦当、骨签和货币等,具有极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长安九市
分为东市三市、西市六市。政府在市场内建“市楼”,作为管理市场的办公室。东市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市则密布着各种手工业作坊。
居民区
早期长安初建时,尚有大部分城内面积为民居,分为160闾里,只有少数名字存留到现在。武帝扩建大量宫室后长安城墙以内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区域作为民居。长期以后,居民区和市场溢出城墙,在城外发展。
城郊
上林苑
上林苑是一组巨大的宫廷御苑群,位于长安城西,秦代时即已有,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大事扩充和改建后,有离宫别馆数十处,周长达100多公里。据《汉旧仪》和司马相如《上林赋》的记载,苑内豢养百兽,“长安八水”也尽在其中。上林苑最主要的建筑是建章宫。此外还有训练水军的昆明池,种植蔬菜的温室,铸钱场所“上林三官”等各种机构。东汉时,上林苑被废弃。
昆明池:汉武帝为训练水军,在上林苑内开凿了昆明池。目前其遗迹是一片洼地,面积10余平方公里。池中有一高地是当时的岛屿,应为豫章馆之所在。东西两岸有牵牛、织女石像,高3米多,至今保存完好。还曾发现文献记载的“石鲸”残骸,长4米余。池畔还有多处建筑物的基址,可能是宣曲宫、白杨宫、细柳宫等的遗址。
上林三官:汉长安城周围尤其是北墙附近分布着不少制陶、铸钱和冶炼的作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994年发现的上林苑兆伦铸钱遗址,也就是西汉时的国家造币中心“上林三官”。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户县大王镇南兆伦村,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600米,面积达90万平方米。遗址的南部多瓦砾,其北有坩埚残块、铜渣、灰堆等堆积。遗址中北部有许多铸钱残范坑和废弃钱范堆积,其中还出土有陶拍、定位销、青铜工具等文物。据文献记载,“五铢钱”即诞生于此。
太学
卫戍军营地
在文帝年间记载有霸上营,棘门营,细柳营。
知名乡镇
新丰县:《杂记》记载,刘邦为解其父刘太公思念故土,仿照丰邑老家建新丰 ,后世以酒市闻名。
陵邑
长陵邑,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均为迁豪族于关中皇陵周围加强统治而成,成为长安的卫星城市群。陵邑的规模也相当大,如长陵(汉高祖陵邑)有5万户,茂陵(汉武帝陵邑)有6万户(一说为27万口)。
后世常用典故
宣室召对:汉文帝器重贾谊,曾在未央宫宣室召见贾谊神之事。
承露仙人:“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墩承露,和玉屑饮之。” 三国魏明帝遣宫官欲将铜铸仙人像拆走去邺城,传说仙人落泪。
长门宫:汉武帝陈皇后(阿娇)失宠,退居长门宫,遂有向司马相如千金买赋一事。
柏梁台:“汉武帝元封三年,作柏梁台,诏群臣二千石有能为七言诗,乃得上坐。” 产生了宴会联句诗的传统。
东陵瓜:秦东陵侯邵平在秦灭之后成为贫贱布衣,不再出仕,在霸城门(青门)之外种瓜,瓜甜美,声名远扬。
西汉之后改建与增建
新朝时王莽将长安改名为“常安”。王莽执政时,将长安改名为常安,并在城南郊按儒家传统的礼制观念和汉代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兴建了辟雍、灵台、泰一和九庙等礼制建筑。目前能明确辨认的是辟雍和九庙的遗址。辟雍的平面外圆内方,中为一圆形夯土台,上有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其周围是边长235米的夯土围墙,四周辟门,墙外还有直径360米的圆形圜水沟。九庙遗址有12处基址,其中11处被一堵边长1400米的方形围墙包围,另一处在南墙的外侧中部。所有基址的形制相同,中央为平面呈“亚”字形的主体建筑,四周是方形围墙,墙上四面辟门。
公元23年10月,长安城被绿林军攻陷,王莽被杀,公元25年被赤眉军再次攻陷,长安宫室从此荒废于战火。东汉定都洛阳,以长安为为。东汉末年,洛阳被董卓纵火烧毁后,汉献帝曾迁回长安城居住。西晋末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政权亦将首都设于长安城。
十六国政权在长安的东北部还建设了新宫,位置在今楼阁台一带。考古工作在宣平门北发现了东西两宫遗迹,每边长约1000米。而“讲武殿”则有可能是北周宫殿正武殿的遗迹。
废弃
长安在几百年使用后,年久失修。城中宫宇朽蠹,供水、排水严重不畅,不易修复,同时北靠渭河,城墙范围狭促,难以进一步扩建。直至隋朝建立、隋文帝命宇文恺在长安城东南方兴建新都城。自隋朝开皇三年(583年)迁都大兴城(即唐长安城)后,有着近八百年历史的汉长安城便被废弃。旧长安城被包入隋唐禁苑,唐代曾经在遗址上重修了一些宫殿。例如,有记载,唐宝历二年(826年),神策军在禁苑中重修未央宫,还曾“掘获白玉床一张,长六尺”。
现状
尚存护城河(一部分被改建为城市水库和公园),夯土城墙遗迹,各城门门道,部分高台遗址,村落间散落石础,地面可见大量灰瓦碎片。考古发现了许多重要殿宇和建筑群的基址。西安市政府保护全遗址,该区域一直没有被开发,目前被许多村落、小厂房、田地、树林覆盖,大多数遗址被埋在地下。
参见
长安
秦咸阳城
汉魏洛阳城
唐长安城
西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