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
生平宋濂生于1310年11月4日(农历10月13日)。宋濂出身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元末,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学。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朱元璋本欲杀戮,经皇后太子力劝,改为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茂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一般认为宋濂于洪武四年因献诗“自古戒禽荒”一语激怒朱元璋,导致此祸。文学作品和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且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
生平
宋濂生于1310年11月4日(农历10月13日)。宋濂出身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修道著书。
元末,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宋濂就任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讲经学。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朱元璋本欲杀戮,经皇后太子力劝,改为全家流放茂州(现在四川茂县),途中病死于夔州(现在重庆奉节)。
一般认为宋濂于洪武四年因献诗“自古戒禽荒”一语激怒朱元璋,导致此祸。
文学作品和成就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且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他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传记用笔细腻而简炼,较著名所知的作品有《王冕传》、《李疑传》及《秦士录》;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明初明惠帝的忠臣,学者方孝孺,少时即师从宋濂。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相关资料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36a51b47-97ba-403b-9d73-1089700f3c78.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宋濂
宋濂(1310~1381)明初散文家。字景濂,号潜溪。先祖潜溪人(今属浙江金华),至宋濂时迁到浦江(今浙江浦江县)。宋濂自幼好学,曾从散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人学习。元至正时被荐为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就,隐居龙门山著书10余年。朱元璋起兵取婺州,召见宋濂,命他为五经师。朱元璋称帝后又命他为文学顾问、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洪武二年(1369)奉命修《元史》,为总裁官。当时朝廷祭祀、朝会、诏谕、封赐文章大多由他执笔。累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洪武十年因年老辞官还家。后因长孙犯法,又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谪茂州,中途病故于夔州。正德时追谥文宪。宋濂散文,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最为出色。其传记小品文,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鲜明,各具特色。如《秦士录》写文武兼长而怀才不遇的邓弼磊落性格及坎坷命运,其豪爽奔放个性,跃然纸上。《杜环小传》及《李凝传》分别叙写两个中...
· 宋心濂上将
宋心濂上将
· 浙东四先生宋濂简介宋濂是怎么死的?
![](https://imgs0.zupu.cn/photos/fenzhan/665/8a96df72-b59b-448a-bc0c-5c534c5edf20.jpg)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是明朝初年著名大臣、文学家、史学家,有太史公的称号,与刘伯温同为一代文宗,明太祖朱元璋曾经赞誉宋濂为“开国名臣之首”。元武宗至大三年,宋濂在金华浦江出生。最开始的时候,因为宋濂的出生之日与祖父一样,所以被取名为宋寿,到后来才改名宋濂。宋濂是早产儿,他的母亲怀孕仅七个月就生下了他,所以宋濂小的时候,虽然聪明机灵,记忆力很强,但是却体弱多病。还是家人悉心照料,宋濂才能顺利长大,并取得日后的成就。宋濂聪慧好学,最出名的就是他求学的故事。他曾经先后在闻人梦吉、吴莱、柳贯等人名下学习。虽然今人对这些人不熟悉,但实际上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本人聪慧好学,又拜师名门,宋濂学识出众,很快被人赞扬。元顺帝至正九年,在危素等人的举荐下,元顺帝下诏命宋濂担任翰林编修的职位。宋濂婉言拒绝,随后入仙华山为道士,在这段时间潜心著书。一直到至正十八年的时候,朱元璋军队攻取睦州,在安排好家人之后,自...
· 宋濂是哪个朝代的?宋濂不隐真情讲的是什么
![](https://imgs0.zupu.cn/zupuls/p670/ee57b75a-94a8-4a8f-ab64-d00d4a61e826.jpg)
诚实守信这是传统美德,宋濂更是将这一优秀品质发挥在官场上,都说官场如战场,很多人不敢诚信,有一种身在官场身不由己的悲壮感,也许是因为官场出处是陷阱,处处是阴谋,稍一不留神,就会被弄得身败名裂,甚至惹来杀身之祸,试问那个人想因为说错一句话就乌纱不保,严重的可能还会掉了脑袋。所以,说话圆润,似乎成为了官员们一种相处的固有方式,每个人只要不得罪人,只要凡事逢源,就算拐弯抹角,就算词不达意,也没什么似乎大家心中都懂似的。宋濂可不这么认为,或许这就是别人能成为明初第一文臣,而自己不能的原因。其实能在朝廷里干个一官半职,学识方面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不然早就被发配边疆,或者罢官免职了,宋濂从不隐藏事情的真相,往好了说这叫刻苦专研,往坏了说这叫什么,这叫不见棺材不落泪。这不明朝有位官员叫茹太素,一心想要报效国家,想要为国捐躯的态度已经快要溢出来了,有一次,他觉得这国家怎么就发展成这样了呢,不应该啊,于是选...
· 宋濂为何被朱元璋怀疑?宋濂最后结局如何?
![](https://imgs0.zupu.cn/photos/fenzhan/754/fb103c70-4274-4da3-a1bf-96e18d21781c.jpg)
明太祖朱元璋把宋濂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朱元璋是粗人一个,据传他也因此很讨厌学识渊博之人,但是却对大文学家宋濂作出如此高的评价,足见宋濂又多优秀了。历史上对于朱元璋的评价则是褒贬不一,朱元璋的猜忌之心,让很多跟他一起建功立业的开国功臣们纷纷冤死,有的臣子甚至于因为说错了一句话或者提到了一个朱元璋不喜欢的字,就身首异处了。可是朱元璋堪称疑心病最重的皇帝了,就连他称赞不已的宋濂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也受到了他的猜疑。宋濂这个人文学才识很高,他特别喜欢结交那些写文章写得好的人,遇到这样的人,他都会主动结识,还把人约出来喝酒畅聊。朱元璋就怀疑宋濂背着他在勾结朝臣,于是派了很多暗卫去监视宋濂,让他们把宋濂的一举一动都如实汇报给他。有一次,宋濂和往常一样与客人一起喝酒,谈天论地,朱元璋派去的人监视到了这一情况,将之全部报告给了朱元璋。第二天的时候,朱元璋就问宋濂:“爱卿昨天喝酒没有啊?”宋濂回答:“喝了。...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