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于成龙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2
转发:0
评论:0
生平早年生涯于成龙生于山西永宁的一户乡绅之家。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时年23岁的他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副榜贡生,他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没有任官就职。为官生涯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时年45岁的于成龙,接受清廷委任,到广西罗城担任知县。当时罗城地处偏远,加上久经战乱,县城人口稀少,县城中仅有六户人家,没有城郭和官署。于成龙安抚百姓,在当地建立保甲制度,严惩盗贼。治安逐渐稳定后,由于当地的人力不足,招募流民以恢复生产,并向上级请求放宽徭役。另外还动员百姓修建民宅、学校和养老院、救济院,使百姓接受教育,穷人和孤寡老人能有所养。深得民心后,又以刚柔并用的方法,解决地方豪强欺压百姓的行为。三年内,罗城出现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因为政迹卓著被广西巡抚金光祖和两广总督卢兴祖举荐为“卓异”,升任为四川合州知州。当地由于经过长期战乱,人口只有百余人,而赋税徭役却十分繁重。...

生平

早年生涯

于成龙生于山西永宁的一户乡绅之家。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时年23岁的他参加科举考试,获得副榜贡生,他考虑到父亲年事已高,没有任官就职 。

为官生涯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时年45岁的于成龙,接受清廷委任,到广西罗城担任知县。当时罗城地处偏远,加上久经战乱,县城人口稀少,县城中仅有六户人家,没有城郭和官署。于成龙安抚百姓,在当地建立保甲制度,严惩盗贼。治安逐渐稳定后,由于当地的人力不足,招募流民以恢复生产,并向上级请求放宽徭役。另外还动员百姓修建民宅、学校和养老院、救济院,使百姓接受教育,穷人和孤寡老人能有所养。深得民心后,又以刚柔并用的方法,解决地方豪强欺压百姓的行为。三年内,罗城出现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因为政迹卓著被广西巡抚金光祖和两广总督卢兴祖举荐为“卓异” ,升任为四川合州知州。当地由于经过长期战乱,人口只有百余人,而赋税徭役却十分繁重。他到任后,严禁官员剥削百姓。为了使荒芜的土地开垦,规定土地为最先耕作的人所占有,同时要求各县注意为新附百姓解决定居与垦荒的具体困难,区划田舍,登记注册,借贷耕田和种子,并明确规定三年不收田租。一个月内,合州人口便增加至一千余户 。

康熙八年(1669年),于成龙升任为湖广黄州府同知,当时黄州治安问题严重,影响地方安定和居民生活。为了了解盗情,他多次微服访查,了解情况后,将地方上的盗贼一举抓获,对待案犯,于成龙主张慎刑,以教育为主,采取“宽严并治”和“以盗治盗”的方法,成效明显 。

于成龙在词讼、断狱方面,精于从细节上发现问题,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秉公处理地方上的疑案、悬案,使许多错案得到平反,于是百姓称呼他为“于青天”,于成龙再次因为政迹卓著被湖广巡抚张朝珍举荐为“卓异” 。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于成龙代理湖广武昌知府。适逢三藩之乱,湖广不少地区发生。他出面招抚,稳定地方百姓情绪,并只身犯险,说服暴民停止行动。同年八月,于成龙调任黄州,叛军联络当地豪绅造反,声势浩大,形势危急。他召集当地乡间勇士迎战,他自己身先士卒,使得士气大振。最终,于成龙以“民众两千,破敌数万”,平定了这场 。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龙出任福建按察使。当时清廷为了对付台湾郑氏的抗清势力,实行“海禁”政策。地方官员不顾连年兵祸,时常以“通海”罪名屡兴大狱。他得知此事后,对这些案件提出重审,在他的力争和主持下,先后有千余名无辜百姓获得释放,于成龙因为此事第三度被举荐为“卓异” 。

康熙十八年(1679年),于成龙升任为福建省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兴祚并专疏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为“闽省廉能第一”。隔年(1680年),于成龙先后担任直隶巡抚、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帝亲自召见,赐予他白银千两、御马一匹,亲自赋诗一首表彰其廉能,并称赞他为“清官第一” 。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成龙被提拔为直隶省巡抚。

康熙二十年(1681年),谒见皇帝,被皇上褒奖为“清官第一”。升官前,将通州知州于成龙提拔为江宁知府。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任职之初仅辖江南两省,江西总督由董卫国担任,据悉于出任两江总督的消息传出,南京布价急速上涨,“金陵阖城尽换布衣。即婚嫁无敢用音乐,士大夫减驱从,至有惊恐喘卧不能出户者,……奸人猾胥各鸟兽窜”。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龙逝于两江总督任上,南京当地百姓闻讯后,“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康熙帝破例亲自为于成龙撰写碑文,作为对其廉洁一生的表彰 。之后葬在家乡永宁州,于成龙墓由康熙题写碑文。

逸事

于成龙一生勤政廉洁,无论在穷乡僻壤的小城,还是在富庶繁华的江南,他始终不改节俭作风,“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日食粗一盂,粥糜一匙,侑 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人称“于青菜”;深得百姓爱戴,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他不仅自已生活清苦,也要求家人和仆役尽量俭朴,不论在何处,从没有任何家眷随行,他的妻子阔别二十年以来只见面一次 。

于成龙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藩臬按察使、布政使二司、督抚大员,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尤其是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史书评价:“于成龙得民心如此,古史罕见。”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十八日卯时去世。替他办后事的官员看到寝室“皆见床头敝司中惟绨袍 一套。堂后瓦瓮米数斛,盐豉数器而已,无不恸哭失声。”“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 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康熙感叹道:“居官如于成龙者有几?”,称其为“天下廉吏第一”。 后归葬山西,谥号“清端” 。

书籍

《清史稿》

《图说清朝》,龚书铎,知书房出版社,ISBN 978-986-7151-63-6

《康乾盛世》,童超,知书房出版社,ISBN 978-986-6344-2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于成龙
字北溟(1617-1684),号于山,山西省永宁(今属交口)人,清代廉吏,其为官清廉,爱民如子,重视教育,兴修学校,康熙赞其“天下廉吏第一”,官至两江总督。于敏中:字叔子(1714-1779),号耐圃,清江苏金坛人,于汉翔孙,清雍正癸卯年(1723年)状元于振之弟。少时资性过人,读书勤奋,雍正七年(1729年)考取举人。乾隆丁已年(1737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执掌山西试。不久担任山东、浙江学政,掌管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敏中担任浙江学政期间,考吏拔秀,罢庸补能,按期组织匀举,担任会试总裁,所拔多知名士。因其满腹经纶,文章冠绝一时,书法清秀洒脱,又通熟掌故,为乾隆皇帝所倚重。乾隆十八年(1753年)选任兵部侍郎,后改户部侍郎,加太子太保存,期间奉旨编纂《户部则例》126卷。乾隆二十五任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历时近20年;还就任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文渊阁领阁事先培植职,朝廷谕书多...
· 于成龙做过哪些官职于成龙为何被称为“于青菜”
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著名官员,生卒年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时期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于成龙简介在《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有所记载。而且于成龙简介能收录到《四库全书》中,这实在是很难得的。于成龙一生做过许多官职,比如布政使、巡抚、总督、大学士等职位。于成龙虽身负多职,但他却是中年得志,年至44岁时,他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毅然决然的抛妻别子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担任县令。他到那时,条件实在是艰苦不堪,在困境中他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针,在罗城任官三年。期间,他把罗城治理的非常好,从荒无人烟到后来的安居乐业的景象,这让于成龙非常的欣慰。于成龙的突出表现,让两广总督金光祖非常的重视。并于康熙六年推荐于成龙担任四川合州的知州。他到那里不到两年的时间,合州人口骤增,这样的成绩让他很是感到荣幸,之后被提升为湖广黄州付同知。他在任同知的四年里,同时还兼任着...
· 于成龙在乐亭
清朝康熙年间,有两个直隶巡抚都叫于成龙,为便于区分,时人称“大于成龙”、“小于成龙”,“小于成龙”一度曾任乐亭县知县。<“小于成龙”,字振甲,汉军镶红旗人。他也是历史上有作为、有影响的人物,为官期间,他和大于成龙一样,廉洁自持,多有善政。曾先后两次到乐亭县任职。第一次,是在清康熙7年(1668)自荫生授直隶知县;第二次在康熙10年(1671)任乐亭知县。其两任乐亭,宦绩斐然。乐亭,地处渤海之隅,康熙初年,因清灭明时间不长,且又“天高皇帝远”,疏于管理。邑内官宦、豪绅、悍仆为非作歹,作犯奸科,肆行不法。更甚者是盗贼横行,再加上滦河肆虐,经常泛滥,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于成龙首任乐亭后,曾数次微服私访,查询时弊、了解民情。当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后,便迅速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他本着“捕盗为先”的原则,采取了地域分治、民户合编保甲,引导无业游民,课以农桑,对于破坏社会治安、扰乱百姓的海...
· 半鸭知县—于成龙
广西谢少萍话说清顺治年间,四十五岁的于成龙与同窗友好钱能受到朝廷的委派,到广西做官,于成龙任罗县(现罗城县)知县,钱能任思恩县(现环江县)知县。他们两人从小一块儿玩,长大了一块儿上学堂,后来又一同中了举人,两人上任不到一年,这年,广西恰逢天大旱,乡里的庄稼颗粒无收,乡亲们生活非常困难,有人卖儿卖女,甚至有的人出外逃荒去了。于成龙从政清廉,他作为罗县的一县之长,常常是粗茶淡饭,草鞋布衣,从不出席当地富绅的宴请,现在正逢大灾之年,看着老百姓这样过苦日子,心里非常难过,连他自己的微薄奉禄,也拿出来救济灾民。而钱能恰恰相反,他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官银贪得不少,别处慈善乡亲捐来的救济粮款,到了他的手,他也雁过拔毛,私下里克扣大半,有了钱,他就拿回山西的家中建起豪华住宅,将自己的私宅建得富丽堂皇。而于成龙的家,破破烂烂的,除了大门口多了那根旗杆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增添。中秋节快来临了,于成龙的儿子从山西...
· 清代治河名臣--于成龙
于成龙(1638-1700)字振甲,号如山,汉军镶黄旗人,(今河北省固安县)后人又称他为“小于成龙”。康熙皇帝南巡至江宁,要他好好向老于成龙学习。这也可以算是清史上的一段佳话。人物简介于成龙(1638-1700)字振甲,号如山,汉军镶黄旗人,(今河北省固安县)后人又称他为“小于成龙”。他也是一位好官,在老于成龙手下做过知州,还曾得到过老于成龙的保举,后因政绩升任江宁知府。康熙皇帝南巡至江宁,要他好好向老于成龙学习。这也可以算是清史上的一段佳话。康熙七年,任直隶乐亭知县,八年任滦州知州,十八年任通州知州,二十五年任直隶巡抚,二十九年任左都御史兼镶红旗汉军都统,三十年复任河督,三十九年谢世。三十七年,保定以南诸水与浑水(今永定河)汇流,势不能容,时有泛滥之灾。圣祖临视,巡抚于成龙疏、筑兼施,自良乡老君堂旧河口起,经固安北十里铺、永清东南朱家庄,会狼城河,出霸州柳岔口三角淀,至西沽入海。共疏浚河...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