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于吉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7
转发:0
评论:0
真假于吉于吉一名于史书中见述于汉顺帝至汉献帝年间,其于汉顺帝时已为人师,至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被杀,保守估计亦已过百岁,故有人怀疑活跃于东吴的道士于吉是否“真于吉”,现时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前者是“真于吉”,生卒不明,后者为“假于吉”,生年不明,卒于建安五年。而真假于吉事迹同见于《后汉书·襄楷传》,可见作者范晔应视之为同一人。生平于吉于(东海)曲阳泉水上得仙人授神书一百七十卷,名为《太平清领书》。东汉汉顺帝时,于吉的门徒宫崇到皇宫进献其师所著“神书”(道教典籍)《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多巫觋杂语,被视为妖妄不经,顺帝命“有司”藏之,并未为其立学,故其书未见皇帝重视。后来,于吉(即“假于吉”)寓居在中国东部的某个地方,经常往来于吴、越两地,烧香给人治病,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称霸吴地的孙策统治时,于吉批评孙策自制力不足,认为“伯符将军,名而虚之”,孙策闻讯大怒,下令...

真假于吉

于吉一名于史书中见述于汉顺帝至汉献帝年间,其于汉顺帝时已为人师,至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被杀,保守估计亦已过百岁,故有人怀疑活跃于东吴的道士于吉是否“真于吉”,现时普遍接受的说法是前者是“真于吉”,生卒不明,后者为“假于吉”,生年不明,卒于建安五年。而真假于吉事迹同见于《后汉书·襄楷传》,可见作者范晔应视之为同一人。

生平

于吉于(东海)曲阳泉水上得仙人授神书一百七十卷,名为《太平清领书》。东汉汉顺帝时,于吉的门徒宫崇到皇宫进献其师所著“神书”(道教典籍)《太平清领书》。其言以阴阳五行为家,多巫觋杂语,被视为妖妄不经,顺帝命“有司”藏之,并未为其立学,故其书未见皇帝重视。

后来,于吉(即“假于吉”)寓居在中国东部的某个地方,经常往来于吴、越两地,烧香给人治病,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称霸吴地的孙策统治时,于吉批评孙策自制力不足,认为“伯符将军,名而虚之”,孙策闻讯大怒,下令把于吉杀死,当地居民都说会有报应,不久后孙策在战中受暗箭所击,因而引发重病而死,有人说他是被于吉的亡灵缠身而死。

于吉有弟崇,与其师傅于吉处习得《太平清领书》,入宫门献书未被重视,且不予以立学,随入世修行,不知其去向。

评价

孙策:“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

注释与参考文献

^《搜神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于吉为什么被孙策所杀?于吉怎么死的
《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为“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单凭一个“怒”字,可以想到当时小霸王孙策对于吉这一高人是何等的怨恨。为什么孙策非要将这一高人杀了呢?笔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于吉出现的不是时候孙策当时被孙贡家客所伤,疗伤之际又闻听郭嘉预言“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导致孙策肝火太旺,要誓取许昌。怒火冲天之际,袁绍使者陈震到,暂时缓和了孙策的情绪。于吉这时出现将孙策降下的火气又提了上来,所以于吉在孙策心中第一印象就不好。二.于吉挑战了孙策的影响力孙策正在举行外交宴会招待袁绍的使者陈震。作为江东的领袖,这种外交场合双方的外交人员都必须以孙策的言行为主。然而,孙策正举起酒杯欲作东道主之责时,却发现众人并没有关注自己,不但左右之间相互闲聊,更有胆大者离席而去。孙策自然感到不对劲,待问清是为了一所谓“神仙”而擅自离席,便站在楼上往下看了一看,见到的是孙...
· 于吉姓氏辩
《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时有琅琊人于吉……吴会人多事之。《后汉书.襄楷传》作“干吉”、唐林宝撰《元和姓纂》卷四“干”姓中有“吴军师干吉”,宋张君房所编《云中七笺》卷六引《百八十戒》:“老君于蜀郡临邛县授予琅琊干吉”,陆游放翁剑南诗第十卷有云“‘早饭干溪’,自注‘干吉故居也。’甲寅五月初七日。”说明到陆游时代的传说仍为“干吉”,干误作于大概在南宋以后了吧。赵顺平:《江表传》的作者虞薄是吴人,他记载当时的人名不会有什么问题,不是在南宋以后才变“干”为“于”的。《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的序中记载道:“昔周(幽王)之末。。。老君至琅琊,授道与干君。干君受道法,遂以得道,拜为真人。又传《太平经》一百七十卷,《甲子》十部。。。老君谓干君曰:。。。干吉稽首,再拜伏地,叩头百下,唯唯告曰。。。”可见那个时候就有“干吉”了,当然这个记载的真实性是要打个问号的,但是从这里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所谓的...
· 于吉姓氏辩
《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时有琅玡人于吉……吴会人多事之。《后汉书.襄楷传》作“干吉”、唐林宝撰《元和姓纂》卷四“干”姓中有“吴军师干吉”,宋张君房所编《云中七笺》卷六引《百八十戒》:“老君于蜀郡临邛县授予琅玡干吉”,陆游放翁剑南诗第十卷有云“‘早饭干溪’,自注‘干吉故居也。’甲寅五月初七日。”说明到陆游时代的传说仍为“干吉”,干误作于大概在南宋以后了吧。赵顺平:《江表传》的作者虞薄是吴人,他记载当时的人名不会有什么问题,不是在南宋以后才变“干”为“于”的。《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的序中记载道:“昔周(幽王)之末。。。老君至琅玡,授道与干君。干君受道法,遂以得道,拜为真人。又传《太平经》一百七十卷,《甲子》十部。。。老君谓干君曰:。。。干吉稽首,再拜伏地,叩头百下,唯唯告曰。。。”可见那个时候就有“干吉”了,当然这个记载的真实性是要打个问号的,但是从这里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所谓的...
· 孙策为什么要杀于吉?于吉和孙策之间发生了什么?
孙策为什么要杀于吉?于吉和孙策之间发生了什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于吉是东汉末年黄老道代表人物之一,《三国志》、《三国演义》和《搜神记》中都有记载于吉。不过正史上有关于吉的事迹还是太少,根据《三国志》中的说法,于吉最后是被孙策所杀。不过孙策对于吉下手似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真相,毕竟于吉在当时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这次就为大家讲讲于吉和孙策之间的故事,以及于吉最后的悲剧到底是如何发生的,一起来了解下吧。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素来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相比起《三国志》而言,演义之中的那些精彩桥段,往往更具有故事性、传奇性,甚至还可能具有一些神话色彩。因此,尽管演义中的许多情节已经明显脱离实际,但读者们却依然津津乐道——比如关羽遇害之后,还能附身于吕蒙身上痛骂一顿孙权;诸葛亮夜观星象,便可料敌于先,将战争主动权掌握在手中。除此之外,东吴“活神仙”于吉咒杀孙策的故事也充满了神...
· 东汉末年道士--于吉
于吉(?-200年,一作干吉、干室),史书有两种说法:(1)认为其即《太平经》作者。《后汉书・襄楷传》:“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神书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青领书》。”(2)认为其乃三国时道士,《三国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后为孙策所杀。今浙江省绍兴市境内的枫桥镇有干溪、干溪村、干溪道、干溪滩等古地名,据说与于吉有关。《三国志》宫崇诣阙上师。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孙策尝於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画之,名为仙人铧,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策即令收之。诸事之者,悉使妇女入见策母,请救之。母谓策曰:“于先生亦助军作福,医护将士,不可杀之。”策曰:“此子妖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