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文选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3
转发:0
评论:0
文选的注疏首先对《文选》作注释的是《文选》问世六、七十年后的《文选音》,是萧统的堂侄萧该对《文选》语词作的音义解释。隋唐时期的曹宪、许淹、李善、公孙罗等人将其发展成选学。曹宪撰有《文选音义》。许淹、李善、公孙罗等都曾是曹宪的学生,他们都曾注解《文选》,其中以唐高宗显庆年间的李善注被认为最好。唐玄宗开元年间,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和李周翰五位文臣对《文选》作注释,称为五臣注。和李善注相比,五臣注更简单通俗,但不为学术正统所采纳。宋哲宗元祐九年(1094年)2月的《文选》秀州州学本,是《文选》第一个五臣与李善合并注本;其后的六家注本(即五臣在前李善在后)如广都裴氏刻本、明州本,是此本的重刻本。又其后,六臣注本(即李善在前五臣在后)如赣州本、建州本,又据六家注本重刻,只不过是将五臣与李善的前后次序调换了一下。宋孝宗淳熙年间,尤袤所刻《文选》李善注本(尤袤刻本)对后来很有影响。清嘉庆年间,胡克家

文选的注疏

首先对《文选》作注释的是《文选》问世六、七十年后的《文选音》,是萧统的堂侄萧该对《文选》语词作的音释。隋唐时期的曹宪、许淹、李善、公孙罗等人将其发展成选学。曹宪撰有《文选音义》。许淹、李善、公孙罗等都曾是曹宪的学生,他们都曾注解《文选》,其中以唐高宗显庆年间的李善注被认为最好。

唐玄宗开元年间,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和李周翰五位文臣对《文选》作注释,称为五臣注。和李善注相比,五臣注更简单通俗,但不为学术正统所采纳。

宋哲宗元祐九年(1094年)2月的《文选》秀州州学本,是《文选》第一个五臣与李善合并注本;其后的六家注本(即五臣在前李善在后)如广都裴氏刻本、明州本,是此本的重刻本。又其后,六臣注本(即李善在前五臣在后)如赣州本、建州本,又据六家注本重刻,只不过是将五臣与李善的前后次序调换了一下。

宋孝宗淳熙年间,尤袤所刻《文选》李善注本(尤袤刻本)对后来很有影响。

清嘉庆年间,胡克家据《文选》尤袤刻本,又据宋代吴郡袁氏、茶陵陈氏所刻六臣本以校勘异同,写成《文选考异》十卷。以后的《文选》传本多以胡本为底本,如1977年中华书局印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等。

版本列表

隋代萧该《文选音》

唐代曹宪《文选音义》

宋代秀州州学本《文选》60卷

宋代广都裴氏刻六家注刊本《文选》60卷

宋代明州刊本六家注刊本《文选》60卷

宋代赣州六臣注刊本《文选》60卷

宋代建州六臣注刊本《文选》60卷

宋代吴郡袁氏刻六臣注刊本《文选》60卷

宋代茶陵陈氏刻六臣注刊本《文选》60卷

宋代尤袤刻李善注刊本《文选》60卷

宋代刘颁《文选类林》

宋代高似孙《文选句图》

元代方回《文选颜鲍谢诗评》

明代王象乾《文选删注》

明代陈与郊《文选章句》

明代刘履《文选补注》

明代凌迪知《文选锦字》

明代胡焕文《文选粹语》

清代杭世骏《文选课虚》

清代石韫玉《文选编珠》

清代胥斌《文选集腋》

清代洪若皋《文选越裁》

清代吴湛《选诗定论》

清代董正扬《文选集律》

清代梁章钜《文选旁证》46卷

清代汪师韩《文选理学权舆》 8卷

清代孙志祖《文选理学权舆补》 1卷

清代张云璈《选学胶言》20卷

清代朱珔《文选集释》14卷

清代胡绍瑛《文选笺证》30卷

清代许巽行《文选笔记》8卷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5卷

清代陈景云《文选举正》6卷

清代于光华《文选集评》15卷

清代胡克家《文选考异》10卷

对日本的影响

该书在古时传入日本,并成为平安时代贵族必读书籍之一。而后该书许多词汇吸入日语中,且现今仍在使用,如英雄、荣华、炎上、解散、祸福、家门、岩石、器械、奇怪、行事、凶器、金银、经营、倾城、轻重、形骸、权威、贤人、光阴、后悔、功臣、故乡、年号、国家、国王、国土、国威、虎口、骨髓、骨肉、红粉、鸡鸣、夫妇、父子、天罚、天子、天地、元气、学校、娱乐、万国、主人、贵贱、感激、疲弊等(佐藤喜代治《汉语汉字之研究》明治书院,1998年)。

评价

苏轼《题文选》批评《文选》“编次无法,去取失当……乃小儿强作解事者也”。

张戒《岁寒堂诗话》认为“所失虽多”,但所得亦“不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文选楼
参考文献AntoniaFinnane著,李霞译:《说扬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国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7)。
· 白文选
生平早年随张献忠征战,屡立战功。张献忠死,随孙可望、李定国抗清。永历十一年(1657年),孙可望发兵十四万攻昆明,令白文选、马宝为先锋,直扑云南。白文选反与李定国共同反击孙可望。以功封为巩昌王。次年,率军驻守七星关(今贵州毕节西南七星山),战败后入滇,与李定国转战滇西,有兵五万余众。永历十五年(1661年),败于腾越茶山,南明降将马宝、马惟兴、祁三升等追赶白文选,十一月二十五日两军相会于孟养(猛卯,距锡波江约800余里),马宝带着吴三桂的书信劝他投降。白文选仓皇之间投降清军,计官员499员、兵丁3800余人、家口7000余口,共11299人,马3260匹、象12只。后任太子少师,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封承恩公,隶汉军正白旗。事见《小腆纪传·白文选传》。参考文献^《清圣祖实录》,卷6^《庭闻录》,卷3载:“文选以众11749人,马3200匹、象12只降。”^《清圣祖实录...
· 校刻文选
尤袤,无锡人,安延之,进士出身。其诗作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南宋淳熙年间,尤袤任江东提举常平,官署设在池州。一天,他游览城西昭明太子庙,未见陈列《文选》于内,便有“盖缺典也”之遗憾。于是,他首先拿出俸余助资,继之发动贵池乡绅出钱;并自领一个校书班子,主持注释和雕版工务,最终于淳熙八年(1181)形成池州翻刻的《昭明文选》,将其陈放放到昭明庙文选阁上,并将约1600余块刻板存之于庙内。尤袤在跋文中说,昭明庙,“庙有《文选阁》,宏丽壮伟,而独无是书之板”,特刻印《文选》。尤袤在书后的《题》中还说:“贵池在萧梁时,实为昭明太子封邑,血食千载,威灵赫然”,刻成《文选》,“以慰邦人所以尊事昭明之意云”。此后,池州刻本传出域外,在我国知识界长期流行。
· 《文选》主要内容
《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由南朝时期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编选的,《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因为萧统死后谥号为“昭明”,故称为《昭明文选》。这部文选收录了周朝至梁朝八百年间,130多位作者的700余篇诗文。算得上规模比较大的一部文选了。据史料记载,昭明太子萧统乃是一位少年天才,三岁懂《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九岁据称能“尽通大义”,本人勤于诗文,物以类聚,身边也聚集了很客观的当时著名的文人们,也是因为此,《昭明文选》才得以问世。当然,还有昭明太子为人聪明善良,体恤百姓,尊老爱幼等等,主张“仁”政,谦恭爱人,这么一位君子却英年早逝(约31岁过世),令人唏嘘,也蒙上一层更为“崇高”的颜色。这部文选第一次,注意是第一次,划分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萧统他们认为以前的诸子百家很多的文章都是“立意纪事”之作,不符合“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标准。也就是说很多都不是正儿八经的...
· 乌以风的文选
乌以风文选一、登天柱峰绝顶记安徽天柱山,古称霍山,亦名皖山、皖公山。主峰天柱,危峻奇绝,高不可登。山中药农以长绳系腰悬空援攀而上,在悬崖间采石耳,大非易事。游人则千古以来,登者绝少。予爱天柱形胜,尝以未能登峰造极为憾。一九三七年十月,决计作登绝顶之游。乃觅药农六人为助,由马祖庵出发,绕飞来峰而至天柱西南面,因其他数面过于高险不可登。先由药农一人撑三丈余长竹,两足分抵石壁而上,至能插足处,投一长绳,下二人依次握绳上攀,再用长绳系予腰悬空缒之,如汲水然。其余三人在下作护卫,以防万一。予两手另握一长绳仿药农揉攀,两足抵壁向上蠕动。峭壁万仞,无可容足,乃驾老松稍息。一绳收尽,复易绳汲之,绳凡四易,约百余丈,更从乱石杂树间揉攀二十余丈,方至绝顶。纵情四望,只见江山映带,烟云迷离。东望宁芜,北收英霍,西揽蕲黄,南尽浙赣。黄山天目耸于远天,匡庐九华伏于江隅,周围两千余里,峰岚万千,皆在脚下。而天柱高出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