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雕版印刷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7
转发:0
评论:0
历史陆深《河汾燕闲录》的《俨山外集》卷三中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593年)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这里说的可以理解为雕造被毁之佛像,撰集残缺的佛经。而陆深道:“此印书之始,又在冯瀛王(指冯道)先矣。”唐穆宗长庆四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中有:“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这里的“模勒”也就是雕版印刷。雕版的刻制。工艺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时才交给比较没有才能的工匠。木板然后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优于铸造活字印刷:例如像汉语这样的语言有很大的字符集的情况下,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

历史

陆深《河汾燕闲录》的《俨山外集》卷三中说:“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十二月(593 年)敕,废像遗经,悉令雕撰。”这里说的可以理解为雕造被毁之佛像,撰集残缺的佛经。而陆深道:“此印书之始,又在冯瀛王(指冯道)先矣。”

唐穆宗长庆四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中有:“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这里的“模勒”也就是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

雕版的刻制。

工艺

雕版印刷的第一步是制作原稿。然后将原稿反转过来摊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固定好。然后各种技术水平的工匠在木板上雕刻绘上的、画上的或写上的原稿,大师级雕工负责精细部分的,到雕刻比较便宜的木头或比较不重要部分时才交给比较没有才能的工匠。木板然后刷上墨,在印刷机中加压形成原稿的复制品。

在一些方法中,雕版印刷优于铸造活字印刷:例如像汉语这样的语言有很大的字符集的情况下,雕版印刷在初期投入时会更便宜一些。

这个工艺也具有更多的艺术绘画的自由,例如图画和图表的绘制。

不过,印刷版不耐用,在印刷使用中很快就损坏了需要不断更换,这限制了大量印刷的可能性。

雕版印刷也指的是书法的一种类型。

2009年9月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优缺点

优点:可一次将欲用字先行雕版,印刷后再裁割。

缺点:如有一字笔划不慎刻错,则整块板都不能用,须另外重刻一块板子。

参考文献

参见

木刻

印刷

活字印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
印章、拓印、印染技术的发展是否会导致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呢?不可否认这三种技术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作为一项新的发明,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必须有它的创新内容,社会的需要也是必不可少的。自秦代统一文字以后,汉字发展迅速。东汉《说文解字》收字9353个,南北朝成书的《玉篇》收字2.2万余个。用这么多字表达思想,每一个字又有若干笔画组成,书写起来费事、费时。儒家、道家、释家及诸子百家竟相发展,著作越来越多。《汉书・文艺志》收各类著作14,994卷,《隋书・经籍志》收50,889卷,隋内府藏书37万卷。中国人口众多,西汉末年已有近6000万,东汉仅太学生就有5万之多。读书人要读正史和经典,对书籍需求量很大。此外佛教、道教教徒中的识字者也要读佛经、道经。这样,社会对书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如果我们看一下雕版印刷的刻板和印刷的过程,就会发现它从印章、拓印、印染技术那里继承了什么,又发展了什么。雕版印刷的过...
· 活字印刷术为什么却败给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比欧洲早400年,它需要把几百个单独的活字拼到一起,而且需要字与字之间严丝合缝,避免出现版面的不平。活字印刷术在北宋被发明出来后,也在不断地发展的。明朝中期的活字印刷术已出现铜活字技术,由于是统一铸模,要比木活字精度高很多。到了清代活字印刷的技术就更加成熟了,康乾用大套铜活字,印制了《古今图书集成》,共计1000卷。乾隆用枣木活字印制了《武英殿聚珍丛书》,全书共计134种,这两个在当时都属于大工程。皇家都在使用,说明技术还是比较成熟的。理论上活字印刷术操作灵活、成本低廉,但实际上,通过活字印刷的书籍只占书籍总量的2%,大部分书籍还是通过雕版和手抄来完成的。活字印刷术处于一种被被边缘化的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在电视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时全是手抄的,事实上四库全书就是手抄的。据统计,中国51%的的书籍就是手抄的,在明代文渊阁的藏书中,手抄版的...
· 印刷术的发明-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
文字的雕刻技术中国古代的文字雕刻技术历史很久,商代的甲骨文,就是先写字后雕刻而成。青铜器铭文,在浇铸前需要刻制字范,这种字范当是凸起的反体字,说明当时已有高超的文字雕刻技艺。有的铭文,是由单个字范拼组而成,这对后来的泥活字技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中国古代的石刻文字,历史久、数量多,反映了精湛而娴熟的文字雕刻技艺。最着名的石刻文字有先秦的《石鼓文》、秦刻石、东汉《熹平石经》、三国时魏《正始石经》。南北朝时,出现了反体石刻和凸体石刻以及在木板上雕刻一百多字。这些技术,与印版的雕刻更为接近。印刷工具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雕版印刷术──大约在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随着纸、墨的出现,印章也开始流行起来。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发展,它把印章和拓印结合起来,再把印章扩大成一个版面,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世界上...
· 印章、拓印、印染与雕版印刷
印章在先秦时就有,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纸张出现之后,泥封演变为纸封,在几张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盖印。据记载在北齐时(公元550~577年)有人把用于公文纸盖印的印章作得很大,很像一块小小的雕刻版了。��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时期的铜印。��晋代著名炼丹家葛洪(公元284~363年)在他著的《抱朴子》中提到道家那时已用了四寸见方(13.5×13.5)有120个字的大木印了。这已经是一块小型的雕版了。佛教徒为了使佛经更加生动,常把佛像印在佛经的卷首,这种手工木印比手绘省事得多。碑石拓印技术对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很有启发作用。刻石的发明,历史很早。初唐在今陕西凤...
· 雕版印刷术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朝。唐太宗曾下令印刷过长孙皇后所撰写的《女则》,玄奘也曾印刷佛像,但当时还未普及。唐中叶以后雕版印刷渐渐的在全国推行。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成都,长安,洛阳等印刷业中心,白居易等人的诗被大量的印刷出售,印刷的历书也在民间广泛流传。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后期印刷的《金刚经》。印刷术后来慢慢的传到了国外,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近年来,日本和朝鲜半岛也先后发现8世纪印刷的佛经,我国学者认为这是通过来往唐朝的僧人从我国传入这些地方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