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京制
沿革
中国自西周以来就实行复都制,周武王灭商后为了控制东方而设立雒邑。五京的设置,最早源于唐朝中期,唐朝于618年以长安为京师,657年以河南府为东都,时为陪都制。690年,以太原府为北都,至742年,以京师为,改东都为东京,改北都为北京。757年12月置凤翔府,号为,与南京成都府,中京京兆府,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合为五京,至此,唐五京正式确立,762年以后,罢凤翔府京名。在东北的渤海国也设立了五京制,但渤海没有给后世留存下自己的文献典籍,渤海纪事始见于中国正史《旧唐书》及《新唐书》,此后,有关渤海国的史实陆续散见于历代的各种文献,其中包括日本与朝鲜的史籍。在《辽史》中记述了渤海国的灭亡。
辽初以龙眉宫为上京临潢府,始建于918年。至928年以东平郡为南京,至938年得燕云十六州,改幽州为南京析津府;改东平郡为东京辽阳府。1009年,在原奚族地区的七金山土河之滨,仿造故唐“神都”洛阳的建制建立都城,号中京大定府。1044年以云州为大同府,至此辽同时并设五京,直至1125年覆亡。
金初接受了辽朝的五京建制,沿袭其号,1138年以其兴起之地为上京会宁府,改原来辽上京临潢府为北京,加上宋朝都城汴京开封府,这时有七京。不久,削去辽上京临潢府的京号,1153年迁都燕京,又削去上京会宁府的京号;改辽南京析津府为中都大兴府,即为中京;改中京大定府为北京大定府;改宋汴京开封府为南京开封府,重新确立了金五京建制,直至1173年又重新恢复会宁府为上京,直到金覆灭,一直有六京之制。
历代五京
唐
北京太原府(今山西太原)
东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中京京兆府(今陕西西安)
南京成都府(今四川成都)
凤翔府(今陕西凤翔)
渤海
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牡丹江附近)
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附近)
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附近)
南京南海府(今朝鲜清津附近)
鸭绿府(今吉林白山附近)
辽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
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
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
南京析津府(今北京)
大同府(今山西大同)
金
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
大同府(今山西大同)
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
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
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
中京大兴府(今北京)
渊源争议
唐说
主张五京制起始于唐朝的认为,渤海五京初置的时间起始于大钦茂(737年—793年在位)后世的渤海王,其上限为793年,下限为895年,而渤海典章制度又宪象唐朝,因此得出了五京制源于中原的结论。
渤海说
渤海五京制的设置年代,有起始于大钦茂(737年—793年在位)、大仁秀(818年—830年在位)、大彝震(830年—857年在位)、大玄锡(871年—895年在位)之说。渤海五京制首见于《新唐书》中的《渤海传》,其相关资料多取材于张建章所撰的《渤海记》,据其墓志所载,张建章于833年去渤海,于835年回幽州复命。盖其书晚出,《旧唐书》中的《渤海传》叙渤海事止于开成(836年-840年),故无渤海五京制方面的记载。而《新唐书》中的《渤海传》,又将其五京制的起始年代,定在大玄锡之世,因此学者多把渤海五京制起始年代定在大钦茂后世的渤海王。《辽史》中的《地理志》将渤海五京制起始年代定在大彝震之世。
主张渤海五京制早于唐五京制的,认为渤海是在742年至756年建立了五京制,不过所引述的史料不见任何京名,文中仅有的“上京”与“东京”,应是借用了后世的称谓,又无述及整个五京,因此五京悉备说不能成立。加之新发现佐证,如渤海遣日使王孝廉在日本于815年所作的一首诗《春日对雨得情字》中的“上京”,一无五京悉备,二是文中的“上京”极可能是对日本平安京的尊称。
高句丽说
有认为渤海的五京制度继承于高句丽的五部制,不过也有认为五部制的主要是在仿中原五方制的基础上建立的。
新罗说
主要是依据成书于1145年的《三国史记》对其于557年至685年的五小京记载。
参见
五都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