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
种类及结构编钟的顶端有柄的称为甬钟,顶端带钮的为钮钟。《周礼·考工记》载“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钲上谓之舞。舞上谓之甬,甬上谓之衡,钟县谓之旋,旋虫谓之干,钟带谓之篆,篆间谓之枚,枚谓之景,于上之攠谓之隧。”即其一为扁桶平顶为“舞”,扁桶正、背面中上部的直阔条称为“钲”,其两边突出的乳钉(隆包)称为“枚”或钟乳,“枚”的上下间隔部分称为“篆”。下部称为“鼓”,弯凹的下口称为“于”,尖锐的两侧称为“铣”。编钟的柄按甬钟或钮钟之别而分别称为“甬”或“钮”。其中“甬”的顶端称“衡”,“甬”中段一圈突凸的部分称“旋”,“旋”上用以悬挂钟钩的孔称“干”。甬钟的悬挂方式是倾斜的,钮钟是直悬的。一般认为,直悬的钮钟晚于斜悬的甬钟。参看曾侯乙编钟
种类及结构
编钟的顶端有柄的称为 甬钟 ,顶端带钮的为 钮钟 。 《周礼·考工记》载“凫氏为钟,两栾谓之 铣 。铣间谓之 于 ,于上谓之 鼓 ,鼓上谓之 钲 ,钲上谓之 舞 。舞上谓之 甬 ,甬上谓之 衡 ,钟县谓之 旋 ,旋虫谓之 干 ,钟带谓之 篆 ,篆间谓之 枚 ,枚谓之 景 ,于上之攠谓之 隧 。”即其一为扁桶平顶为“舞”,扁桶正、背面中上部的直阔条称为“钲”,其两边突出的乳钉(隆包)称为“枚”或 钟乳 ,“枚”的上下间隔部分称为“篆”。称为“鼓”,弯凹的下口称为“于 ”,尖锐的两侧称为“铣”。
编钟的柄按 甬钟 或 钮钟 之别而分别称为“甬”或“钮”。其中“甬”的顶端称“衡”,“甬”中段一圈突凸的部分称“旋”,“旋”上用以悬挂钟钩的孔称“干”。甬钟的悬挂方式是倾斜的,钮钟是直悬的。一般认为,直悬的钮钟晚于斜悬的甬钟。
参看
曾侯乙编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曾侯乙编钟
出土经过开挖曾侯乙墓后打开椁板,发现椁板下已被泥水浸泡,待水逐渐抽去,编钟露出水面,基本保持下葬时的状态,分两面呈直角折尺形立放。编钟上有铭文“曾侯乙作持”,因此得名曾侯乙编钟。形制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面木架垂直相交组成,长面位于墓西,长7.48米,高2.65米;靠南的一面长3.35米,高2.73米。在木架中有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6个铜铸佩剑武士和8根圆柱承托住整个编钟,形成上、中、下三层。钟架及挂钩有246个。铜人著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曾侯乙编钟共65件,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锺架上。上层3组为钮钟,19件,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为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层3组为南钟,33件,分短枚、无枚、长枚三式;下层为两组大型长枚甫钟,12件,中间及下层的也称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
· 英国巨石阵真正用途竟是外国版编钟?
英国巨石阵和复活节岛等神秘建筑一样,被认为是史前文明的象征,但是这个神秘的建筑人们却一直猜不到他的用途。巨石阵所用巨石十分巨大,常人根本难以搬运的动,因此曾被认为是外星人的杰作。网络配图关于这些巨石阵的用途人们则有多种猜测,例如祭祀台,墓葬地甚至是外星人的信号发射塔等。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们发现,这个巨石阵的作用可能十分简单,是作为乐器使用的。我英国考古学家被准许敲击这些巨石,他们发现这些石头的回响互不相同,而且发出不同的音效。它们发出的声音几乎就像木质或者金属钟。这就使他们认为,这些石头过去的用途几乎就像教堂的钟,也甚至有可能是一种远距离的通讯方式。巨石阵的这些石头被称作lithophones,在敲击的时候能够产生音调,而且它们的这种用途在威尔士已经使用了很长的时间。事实上,一个名为Maenclochog的威尔士村庄甚至在18世纪以前就一直使用蓝砂石作为教堂大钟。据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一个...
· 江苏宿迁首次出土战国编钟
“市区一古墓出土了一套编钟!”昨日,市民陈先生报料称在市区马陵路附近的一工地上,考古人员正在发掘一大型古墓葬,陪葬品非常丰富,有编钟一套和陶磬一组等。“这是我市首次考古发掘出编钟和陶磬”。考古专家、宿城区博物馆馆长李庚善称,编钟和陶磬的发掘,对于研究宿迁战国时期[注:战国时期(前475年,一说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的音乐艺术和文化历史有着重要的文物参考价值。市区工地发现战国编钟发掘出编钟的墓葬在市区马陵路附近凤凰美的项目工程西区,考古人员称之为26号墓。记者到现场发现,26号墓葬较其他古墓葬要大的多,呈正方形,36平方米大小。编钟和陶磬所处的位置在墓葬的外藏椁东侧。工作人员已经清理出8个编钟,这些编钟从南到北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成一排,已经清理出来的编钟其钮孔清晰可见。“编钟一般是三个一组,现在发现8个,按说应该是三组9...
· 成功复制出64枚曾侯乙仿古编钟,他是谁?
公元前4000年起,人们利用金属的第一个时代,就叫做青铜时代。所以在我们印象中,青铜器总和“出土文物”有着紧密联系。就像大部分人熟知的司母戊方鼎、越王勾践剑一样,它们承载着满满的历史厚重感,它们斑驳却依然精致,它们是时代的象征。青铜时代而“仿古铜器”的制作,则是通过对古代青铜文物的仿造,让人们去了解和欣赏这一源远流长的工艺品。苏州,便是仿古铜器的重要产地之一,并且始终恪守着古老的制作技艺。金全福是苏州市仿古铜器制作技艺传承人,如今金全福已经度过了与铜器相伴的四十多个年头。金全福从仿古铜器到城市铜铸雕塑再到景泰蓝、宣德炉,金全福所做的工艺品是跟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他经历了市场的跌宕起伏,但始终不变的是对铜制品的不离不弃。雕制蜡模而现在金全福的作品无需与市场“抗争”,因为它们已成为“匠心”的化身。◆◆关于金全福◆◆金全福出生在苏州光福的一个铜器世家,18岁开始学习铸造,做一些小的铜制工艺品,1...
· 细说历史——远古的乐声——曾侯乙墓编钟
?1977年底,湖北随州擂鼓墩的驻军某部在扩建营房时,发现了一处大型古墓群。经过考古发掘,其中出土了一座南北十六点五米,东西二十一米的多边形竖穴大墓。墓主是一位四十五岁左右的男性贵族。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室,其中,东室放置墓主棺椁,外椁饰有青铜框架,有类似窗户的图案,内棺画有彩绘门窗及守墓神兽武士;中室放置随葬礼乐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西室有殉葬人十三具,为十三到二十六岁左右的女性,应该是墓主生前的妃妾或近侍宫女。墓中共出土随葬品一万五千多件,其中,青铜器和金、玉、漆、木、竹等器七千多件,各种铭文万余字。曾侯乙墓编钟通过分析出土铭文,人们了解到,此墓的墓主是战国初期一位名叫乙的曾国国君—曾侯乙,其下葬约在楚惠王五十六年(约前433)。以“曾”为名的国家,不见于传世文献,但在考古资料中时有所见。曾侯乙墓的发现表明,在战国初期,汉水以东随州地区曾有一个以“曾”为名的诸侯国。与随州...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