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永振一郎
生平
朝永振一郎于1906年出生在日本东京小石川区小日向三轩町(现在的文京区小日向),也是日本哲学家朝永三十郎(朝永三十郎与西田几多郎都是京都学派的一员)的长男与第2个小孩。朝永振一郎在第三高等中学毕业后,于1926年进入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就读。日本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也是朝永振一郎的大学部同学。从京都帝国大学毕业后,他继续留在大学中担任助教3年。在这期间,朝永振一郎参加了仁科芳雄在理化学研究所的团队。
在1937年,当时在德国莱比锡的朝永振一郎进入维尔纳·海森堡的研究团队来合作进行研究。在2年后,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朝永振一郎返回日本,不过他已在莱比锡完成他对于原子核物理学的博士研究。
朝永振一郎在1941年成为东京文理科大学(东京教育大学前身,现在的筑波大学)的教授。在这段时期,他研究了磁控管与中子,并完成了超多时间理论。朝永振一郎在1948年与学生试图验证美国物理学家薛尼·丹克夫( Sidney Dancoff )的一份关于量子电动力学的论文,不过最终失败了。经过他的研究后发现,薛尼·丹克夫忽略了一些环节。经过他的努力后,朝永振一郎与朱利安·施温格各自独自完成重整化理论,并且计算出兰姆位移的数值。他也在1948年获得日本学士院奖,并在1951年成为日本学士院院士。
他在1949年受到美国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邀请,前往普林斯顿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研究。朝永振一郎后来在隔年返回日本,并提出朝永-鲁丁格液体( Tomonaga-Luttinger liquid )模型。他在1952年获得日本文化勋章。在1965年,朝永振一郎因为量子电动力学的研究,特别是重整化理论与美国物理学家理察·费曼及朱利安·施温格共同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朝永振一郎在1979年因咽头癌于日本东京去世。
门生
南部阳一郎- 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05年富兰克林奖章、1994/1995年沃尔夫物理学奖得主
西岛和彦- 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
中野董夫- 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
佐藤干夫- 2003年沃尔夫数学奖得主
轶事
朝永振一郎也写过不少科普书,其中《 物理学とは何だろうか 》获得1980年由朝日新闻社主办的大佛次郎赏。
2015年3月,日本茨城 吾妻 ( 日语 : 吾妻 (つくば市) ) 2丁目的中央公园,设置了江崎玲于奈、小林诚、朝永振一郎的铜像,以彰显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功绩 。
参考资料
Schweber, Sylvan S., 1994. QED and the men who made it : Dyson, Feynman, Schwinger, and Tomonaga . Princeton Univ. Press.
诺贝尔官方网站关于朝永振一郎简介
参见
日本人诺贝尔奖得主
京都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