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79
转发:0
评论:0
生平与作品简介TheShipwreck(1772),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吉尔内出生于阿维尼翁。十四岁时,吉尔内开始协助父亲,安托万·吉尔内(1689-1753)——一名技艺高超的装饰画画家,并参与到他最重要的一些作品的创作中。然而,绘制装饰精美的座椅无法满足他的雄心壮志,因此,吉尔内于1734年出发去往罗马学习类似克罗德·洛林(ClaudeLorrain)风格的风景画和海景画(吉尔内的画作多体现了这种风格)。从马赛到奇维塔韦基亚的一路上的沿途风景给年轻的吉尔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抵达罗马就即刻前往海景画家,BernardinoFergioni的工作室。吉尔内逐渐在罗马的艺术圈中崭露头角。他的画作往往体现了在当时恰如其分的恪守常规,这归功于他对于自然现象长久而坦率地观察以及他所使用的与众不同的绘画手法。在将人物完全融汇于风景画或海景画中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上,可能无人能出其右。就这一点而...

生平与作品简介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The Shipwreck (1772),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吉尔内出生于阿维尼翁。十四岁时,吉尔内开始协助父亲,安托万·吉尔内(1689-1753)——一名技艺高超的装饰画画家,并参与到他最重要的一些作品的创作中。然而,绘制装饰精美的座椅无法满足他的雄心壮志,因此,吉尔内于1734年出发去往罗马学习类似克罗德·洛林(Claude Lorrain)风格的风景画和海景画(吉尔内的画作多体现了这种风格)。从马赛到奇维塔韦基亚的一路上的沿途风景给年轻的吉尔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抵达罗马就即刻前往海景画家,Bernardino Fergioni的工作室。

吉尔内逐渐在罗马的艺术圈中崭露头角。他的画作往往体现了在当时恰如其分的恪守常规,这归功于他对于自然现象长久而坦率地观察以及他所使用的与众不同的绘画手法。在将人物完全融汇于风景画或海景画中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上,可能无人能出其右。就这一点而言,他深受乔瓦尼·保罗·帕尼尼(Giovanni Paolo Panini)的影响,他们二人也许在罗马互相认识或共事过。吉尔内在绘画以自然为主题的画作时,既不多愁善感也无情绪波动。他的风格是完全的装饰性的。“别人也许懂得更多,”他不无骄傲地说道,“就如何绘制天空、大地、海洋,但是没人比我更懂得如何去绘制一副图画。”终其一生,他绘画的风格几乎一成不变。他画作的吸引力在于结合了自然之象与和谐之感,让人联想起克罗德·洛林(Claude Lorrain)的画作。

吉尔内在罗马生活了二十年,绘制了海港城市、风暴、平静无波以及月光下的海景。他的画作尤得英国贵族的赏识,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仕游时接触到吉尔内的作品。吉尔内于1745年和一名英格兰女人结婚。在1753年,他被召回巴黎,在那里,他接受了皇室的邀请,绘制一系列的法国海港(Les Ports de France)图(这些画作如今仍收藏于卢浮宫和巴黎国立海洋博物馆中),这一组民俗画成为他最著名的作品。他的“The Port of Rochefort (1763)”尤为著名。

画作

Wikimedia Commons上所收录的吉尔内的作品。

部分作品欣赏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The Shipwreck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L"entrée du port de Marseille (1754)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A Storm on a Mediterranean Coast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Summer Evening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The Four Times of Day - Morning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The Four Times of Day - Midday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The Four Times of Day - Evening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The Four Times of Day - The Night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Les Ports de France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Les Ports de France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Les Ports de France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Les Ports de France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The Port of Rochefort (1763) 整体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The Port of Rochefort 部分(一)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The Port of Rochefort 部分(二)

克劳德·约瑟夫·韦尔内

The Port of Rochefort 部分(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