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胭脂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1
转发:0
评论:0
沿革中国古代的胭脂又称焉支、燕支,燕支一说,说明此物是来自战国燕国,是从中国西北匈奴焉支山(今天甘肃省永昌县、山丹县之间)地区所产植物红蓝(即红花,菊科红花属,学名CarthamustinctoriusL.)提炼出来的色素。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是商纣时妲己所发明,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妲己杏眼桃腮,冰肌玉肤,深得纣王宠爱,当时妲己发明了一种桃花妆,用各种花瓣的汁液凝成脂粉,涂在面颊上,这种脂粉被称之为‘燕脂’。另一说法相传为匈奴女性使用(参见阏氏)。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回国后,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胭脂就在此时被引进了中国。红蓝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在红蓝开花时整朵摘下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还有两种胭脂:一种是...

沿革

中国古代的胭脂又称焉支、燕支,燕支一说,说明此物是来自战国燕国,是从中国西北匈奴焉支山(今天甘肃省永昌县、山丹县之间)地区所产植物红蓝(即红花,菊科红花属,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提炼出来的色素。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是商纣时妲己所发明,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妲己杏眼桃腮,冰肌玉肤,深得纣王宠爱,当时妲己发明了一种桃花妆,用各种花瓣的汁液凝成脂粉,涂在面颊上,这种脂粉被称之为‘燕脂’。另一说法相传为匈奴女性使用(参见阏氏)。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回国后,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胭脂就在此时被引进了中国。

红蓝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在红蓝开花时整朵摘下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还有两种胭脂: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由此,燕支被写成“姻脂”,“胭脂”,除红蓝外,制作胭脂的材料,还有蜀葵花、黑豆皮、重绛、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等。

胭脂可以直接拍在两腮、也可混在粉底或油脂中使用。《红楼梦》第44回有对胭脂的描写:“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

汉朝以后,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如“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束素腰”等等。唐朝妇女饰红妆的记载就更多了,“青娥红粉妆”;“对君洗红妆”;“射生宫女宿红妆”等等。除了诗文,当时的笔记小说也有例子,如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描述杨贵妃因为涂抹了脂粉的缘故,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王建《宫词》中也有类似的描写,有一个年轻的宫女,在她盥洗完毕之后,洗脸盆中犹如氽了一层红色的泥浆。

另外,唐朝元和年间流行过褐色脂粉配黑色口红。白居易《时世妆》记载:“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圆鬟无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妆。”

在欧洲,古罗马时即有使用腮红胭脂的记载。古罗马的女性,脸敷白粉后再用红赭石制成的胭脂上色。

现代胭脂一般为人工色素制成,颜色多样。主要成分为:滑石粉、碳酸钙和碳酸镁、高岭土、氧化锌、二氧化钛、硬脂酸锌、硬脂酸镁、色素、黏合剂如羧甲基纤维素、羊毛脂或者矿物油等。

质地

胭脂

  涂胭脂的女人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腮红以粉状居多,以毛刷沾取上色。粉状腮红的优点在于使用简易。液状腮红与膏状腮红以特制的腮红刷或是手指上色,由于质地浓稠所以较为显色,但不易控制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胭脂红
颜色胭脂红是一般用语为一特别深红色颜色。应用红宝石的颜色是胭脂红。食用色素胭脂虫红历史胭脂虫红分子结构胭脂红经常被运用于血液的描述上。胭脂红是利用血液制造的,其血液来自一种名叫胭脂虫(学名:Dactylopiuscoccus)的小虫子,在那个合成染料尚未诞生的年代胭脂红是自然界能够生产的最红的染料,尽管它极易褪色且昂贵无比(因为只有西班牙人知道如何生产和制造它)但还是被人们所喜爱。胭脂虫是一种小小的,外表白得像雪一样,靠吃仙人掌而活的虫子,它的体内充满了胭脂色的血液。每到收割时人们会用空气压缩机把它们从仙人掌上吸走,压碎,过滤,最后生产出美丽又血腥的胭脂红。西班牙人保守这个秘密直到1777年,一个叫德-梅拉农的植物学家在墨西哥整整待了四年后,终于将胭脂虫从墨西哥偷了出来。讽刺的是,当人们终于知道胭脂红的来源后,马上在世界各地都发现了这种虫子。现在它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被用作无毒的添加剂
· 胭脂水粉的来历
《红楼梦》里出现过宝玉偷吃胭脂的描写,长久以来我一直不得其解:胭脂如何吃得?近日看《文史知识》1992年第10期有一文《也谈“胭脂”》,作者万方,对此有较详细的介绍,我节录一二,给和我一样有疑问的爱好《红楼梦》的朋友们。一般认为胭脂的原料是染色植物红蓝花或苏木,何坦野先生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质疑,认为古代制作胭脂的原料是一种叫“紫茉莉”又叫“胭脂花”植物的花瓣,并认为古代文献中所提的红蓝花可能是一种根本不曾存在的植物。万方对此考辨如下:在古代紫茉莉主要供药用,也可取其种仁制作美容化妆品“红粉”、“香粉”之类。但据《本草纲目拾遗》和《草花谱》中的说法,紫茉莉的花朵颜色并不是“胭脂红”色,而是紫白黄三色,开花时间短,易褪色,用于制作美容化妆品的主要是它的种子内的白粉,故有“粉豆花”、“粉团花”、“粉孩儿”、“胭脂水粉”等多种异名。说它可以点唇,是用紫茉莉的紫色花朵的新鲜自然汁液点染嘴唇,作为胭脂...
· 海棠经雨胭脂透朗月轩是施济周的孩子吗?胭脂是怎么死的?
海棠经雨胭脂透朗月轩是施济周的孩子吗?胭脂是怎么死的?随着剧情一点点的发展,也牵扯出了越来越多的以前的人物,包括朗月轩的身世,也更加引人怀疑。朗斯年因为误解朗月轩,以为他联合施济周想要击垮朗家,泄露了最新胭脂的配方,也因此回想起了曾经施济周以何春言的簪子为理由,诬陷他们杀害了胭脂的事情,难道说这两件事情有什么联系吗?朗月轩难道是施济周的孩子吗?看到最新的剧情,海棠父亲的死因和月轩的身世也一点点浮出水面了。当年的真相如何也随着郎家跟施家的明争暗斗也随之暴露,与其好奇海棠父亲的行踪或者死因,更让我好奇的是月轩的身世,因为我看到最新的剧情,在郎斯年因为怀疑月轩是出卖郎家的内奸,在郎斯年的回忆中看到原来月轩是施济周的儿子,可是一点也很不合理啊!更让意外的是,施济周的老婆胭脂原来是被郎斯年赶出郎家的前妻,后来嫁给了施济周,不知道是因为胭脂以前是郎斯年的老婆施济周才会介意,施济周才会经常打他老婆胭脂和...
· 世界上最贵的米——胭脂米
大米大家都很熟悉,以前几毛钱一斤,现在几块钱一斤,贵一点的十几块钱一斤,算是比较贵的了,不过4000元一斤的米,你有吃过吗?也许很多人连见都没有见过这么贵的米吧,这种世界上最贵的米名为胭脂米,估计也只有世界首富这些人才吃得起吧,今天历史吧笔者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世界上最贵的米,胭脂米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胭脂米最贵的特技品种能卖到4000一斤,是世界上最贵的米。据说特技的胭脂稻每年就产240,。最次的胭脂稻在市面上也要卖220块一斤。胭脂米是粳稻之一,其他的粳稻还有中国著名的天津“小站稻”、东北“北大荒”、宁夏“碧粳米”、唐山“胭脂米”、云南“香米”都是粳稻品种。胭脂米全称为“御田胭脂米”,是一种极为珍贵的作物,原产于河北省丰南县。此米呈椭圆柱形,比普通米粒稍长,营养极其丰富,里外都呈暗红色,顺纹有深红色的米线,煮熟时色如胭脂、异香扑鼻,味道极佳,同白米混煮亦有染色传香之特点。胭脂米来源自古...
· 安徽历史—安庆历史—探访胭脂井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在苏轼的这首词中,人们很自然会想起三国时期大乔和小乔美女配英雄的美丽传说。这个传说就发生在天柱山麓的潜山县。记者近日来到大乔、小乔的家乡进行采访。据文献记载:二乔的父亲乔公,因天下大乱,失去妻子的他辞去朝中官职,带着两个女儿返回庐江郡皖县故乡,不问世事。有人以为乔公就是曾做汉朝太尉的乔玄,这是错误,太尉乔玄死于汉灵帝光和六年(183年),是睢阳人,与乔公不是一个人。陈寿《三国志》的《吴书·周瑜传》中云:“从攻皖,拔之。得乔公二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裴松之注此传时引用了《江表传》:“(孙)策从容戏(周瑜)曰:‘乔公二女虽流离(按:流离,光彩焕发貌),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又据《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郡国志》考证:皖城即今之安徽潜山县城,皖山又名潜山,县因山名,则可知乔公定居地在今潜山。宋黄庭坚诗:“松竹二乔宅,雪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