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夔州府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96
转发:0
评论:0
明代的夔州府夔州府元为夔州路,属四川行省。直领县二:奉节县(附郭)、巫山县;州七:施州(领建始县1县)、达州((领通川县、新宁县2县)、梁山州(领梁山县1县)、万州(领武宁县1县)、云阳州、大宁州,开州。洪武三年(1370年)置平利县、洵阳县、石泉县三县,属大宁州。洪武初置大昌县,属夔州府,后因充军死徙,并入大宁县。永乐初复置。洪武四年(1371年)裁施州,其地入建始县;裁武宁县,其地入同城之万州;分新宁县往属于重庆府;改夔州路为府。洪武五年二月甲辰(1372年3月31日)分大宁州属平利、洵阳、石泉三县,往属陕西汉中府。洪武六年九月己亥(1373年9月17日)降开州为县。是年十二月甲寅(1374年1月30日)降云阳、万二州为县;裁梁山州,其地入同城之梁山县。洪武九年四月甲午(1376年4月29日)降夔州府为散州,裁附郭奉节县;降大宁、达二州为县;省通川县入达县;夔州及府原领之巫山、大宁、云...

明代的夔州府

夔州府元为夔州路,属四川行省。

直领县二:奉节县(附郭)、巫山县;

州七:施州(领建始县1县)、达州((领通川县、新宁县2县)、梁山州(领梁山县1县)、万州(领武宁县1县)、云阳州、大宁州,开州 。

洪武三年(1370年)置平利县、洵阳县、石泉县三县,属大宁州 。

洪武初置大昌县,属夔州府,后因充军死徙,并入大宁县。永乐初复置。

洪武四年(1371年)裁施州,其地入建始县;裁武宁县,其地入同城之万州;分新宁县往属于重庆府;改夔州路为府 。

洪武五年二月甲辰(1372年3月31日)分大宁州属平利、洵阳、石泉三县,往属陕西汉中府 。

洪武六年九月己亥(1373年9月17日)降开州为县 。

是年十二月甲寅(1374年1月30日)降云阳、万二州为县;裁梁山州,其地入同城之梁山县 。

洪武九年四月甲午(1376年4月29日)降夔州府为散州,裁附郭奉节县;降大宁、达二州为县;省通川县入达县;夔州及府原领之巫山、大宁、云阳、万、开、梁山、建始、达八县,一并往属于重庆府 。

洪武十年五月戊寅(1377年6月7日)升夔州为直隶州,分巫山、大宁、云阳、万、开、建始、达七县来属 。

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庚戌(1380年12月20日)升夔州直隶州为府,置附郭奉节县;分重庆府忠州属梁山县来属府;置大昌县属府;复置新宁县来属 。

洪武十四年五月辛卯(1381年5月30日)复置施州,分建始县隶之 。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裁施州,建始县还属府 。

成化元年七月己酉(1465年7月26日),析达县五里置东乡县,属府 。

正德九年(1514年)复升达县为州,分东乡县隶之。

正德十年(1515年)割东乡县太平里置太平县,属达州 。

至明末,夔州府直领县十;奉节、巫山、大昌、大宁、云阳、万、开、梁山、新宁、建始;州一:达(领东乡、太平二县)。

清代的夔州府

顺治初年,仍领州一县十二:达州、奉节县、巫山县、大昌县、大宁县(现巫溪县)、云阳县、万县、开县、梁山县(现梁平县)、新宁县(现开江县)、建始县、东乡县(现宣汉县)、太平县(现万源市)。

康熙七年,裁大宁县归并奉节县,裁新宁县归并梁山县,领州一县十。

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县归并巫山县,领州一县九。

雍正六年(1728年),达州升达州直隶州,东乡、太平二县往属,领县七。

雍正七年(1729年),复设新宁县、大宁县,领县九。

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梁山县往属忠州直隶州,领县八。

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新宁县往属达州直隶州,领县七。

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建始县往属湖北省施南府,领县六。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于石砫土司地方设石砫厅,移府云安盐务同知驻扎。代理土司,领厅一县六。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石砫厅升为石砫直隶厅,领县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夔州府大宁县—青文胜
明洪武十八年(1385),以贡生起任湖南龙阳县(今汉寿县)典史,律己公勤,体恤百姓疾苦。龙阳地处洞庭湖滨,常遭水患。官府无视灾情,每岁照常强行征赋,百姓无以为生。青文胜为此甚感忧愤。督率筑堤,数溃不成。洪武二十四年(1391)夏,龙阳又遭特大洪涝灾害。青文胜深恤百姓之苦,毅然赴京上疏,请求减免赋税。然而两次上书不见回复。青文胜悲叹:“何面目归见父老。”五月初一,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自缢鼓下。明太祖朱元璋闻知,急派员驰抵龙阳察勘实情。明太祖深怜青文胜为民杀身,降特旨免龙阳赋2.4万石,定为永额。龙阳百胜纷纷返回故里,重建家园。青文胜故后,一仆裹尸回龙阳。其遗孀孤子无资还蜀,落籍龙阳。龙阳百姓深感其德,建祠祀之,以公田百亩供养其家属。《明史》为之立传。明朝监察御史莫抑巡视至龙阳,为祠题联“一点丹心全赤子,九重红日照青祠。”万历十四年(1586),诏有司春秋致祭,名其祠日“惠烈”,入祀大宁乡贤祠...
· 苗夔
不好制举文,嗜六书形声之学。治许氏《说文》,精研力索,若有夙悟。后又得顾亭林《音学五书》,慕之弥笃,曰:“吾守此终身矣!”年二十余,即纂《毛诗韵订》,继又纂《广籀》一书。授徒穷乡,教帖括不中程,学子稍稍引去,弗顾也。县令王君闻而敬异,聘主翼经书院。道光辛卯,举优贡生。高邮王氏父子睹其著述,折节下交,与畅论音学源流,由是誉望日隆。初佐汪编修振基衡文山右,继入江苏学使祁文端公幕,所至甄拔名宿,复以暇日编摩撰述,从事于其所谓声韵之学。祁还京,乃醵金刻所著《说文声订》二卷,《说文声读表》七卷,《毛诗韵订》十卷,《建首字读》一卷。大旨以为叔重遗书多为后人妄删或附益者,乃订正《说文》声类八百余事。顾氏《音学》所立古音表十部,宏纲已具,然犹病其太密;而歌、麻既杂西音,不应别立一部。于是并庚、清及蒸、登于东、冬部,并歌、戈于支、脂部,定以七部,檃括群经之韵。书出,识者叹其精审。后数年,襄校山东,未毕役先归...
· 夔门
图库瞿塘深处夔门摄于2008年10月4日第五套人民币10元背面长江三峡夔门夔门夔门和猴子夔门夔门古象馆左侧正对夔门的一块岩石上的锁江铁柱
· 阴夔怎么读?阴夔是谁
阴夔(kui,二声)袁尚属下,担任过豫州刺史。曾前往曹军营中代表袁尚乞降,但未成功。人物生平阴夔投奔袁绍的年代并不可考。但是他确实是得到了袁绍的赏识和重用的人才。"轻财好施,以任侠闻"的名士王匡,也仅仅被袁绍表为河内太守,而阴夔的管制却是豫州刺史,刺史的官职有多大想必大家也清楚。阴夔被表为刺史的年份也不可考,应是在周喁被孙坚打败逃走后所任命。"当世隽彦,德行修明"的周家三兄弟很受袁绍的重用,阴夔能够代替周喁被袁绍表为豫州刺史,可见其在袁绍心目中之地位之重。周喁败走会稽时的年份应在兴平年间,此时审配为治中,田丰为别驾,而阴夔已是一方刺史(虽然由于豫州乱战,阴夔未去上任),可见阴夔也应是资历较老的袁绍部下了。袁绍死后,阴夔追随袁尚。曹操乘机攻打邺城之时,阴夔跟随袁尚救援,欲与审配合为犄角之势。但是曹操逆击袁尚,袁尚军败,依曲漳为营,曹操包围了袁尚。袁尚还走滥口,曹操包围更紧。袁尚便命令阴夔和陈...
· 夔姓与夔子国的渊源初探
天有有九天,地有九州,古夔州为九州之一,现今特指奉节,“夔”是奉节具有唯一性的文化符号,上古时期,舜帝四贤之中,除了祝融重黎,还有一位乐官名“夔”。乐正夔在重黎的推荐下,得到了舜帝的重用,主持祭祀礼仪并负责大夫以上级别的后人的教育。后来,共工之乱,舜帝派重黎去,效果不好,反而被杀,乐官夔因此受到牵连不得重用,于是带领族人其回到他出生的三峡一带聚居。周成王之时,季连六世孙熊绎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国地五十余里。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这就是楚国的开始。熊绎的嫡子为熊挚,本来应该被立为楚国的君主,但是由于他身有残疾,不能立为王,于是就封他别居于夔(今天的湖北省秭归县东),作为楚国的附庸国,称为夔。此时,封地上隐姓埋名的乐正夔之后裔,亦有数千人之众。而夔国熊挚却在《楚世家》中找不到其事迹记载,不知熊挚是何君之嫡?于是,与原来的夔部落合并,后来因子孙有功,王命为夔子。夔国初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