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殷开山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55
转发:0
评论:0
出身殷开山祖父为殷不害。殷不害仕南梁为中书郎兼廷尉卿,南梁亡于北周之后被迁至关中,以孝行闻名当时。殷不害后归南朝,仕南陈任司农卿,但留其子,即殷开山之父殷僧首在关中。殷僧首后仕为隋朝秘书丞和秦王府司马,封济阳县开国伯(见其子殷秦州墓志),有名于当世。生平殷开山少年时以学行见称,隋末为大谷长。李渊自太原兵起,召补大将军府掾,参与谋略,以军功拜光禄大夫,跟从李建成攻克西河。李世民为渭北道元帅,殷开山为长史,与刘弘基屯兵故城,破京兆内史卫文升之兵,赐爵陈郡公,迁丞相府掾,从秦王李世民率八总管兵讨薛举战败,士卒死者十之五六,被除名为民,后又从平薛举子薛仁果,恢复爵位。武德二年,兼任陕东道大行台兵部尚书,迁吏部尚书。又跟随李世民征王世充,以战功进封郧国公。武德六年(622年)在讨伐刘黑闼的路上,殷开山病死,李世民临丧痛哭,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曰节。贞观四年(630年),与淮安王李神通、河间王李孝...

出身

殷开山祖父为殷不害。殷不害仕南梁为中书郎兼廷尉卿,南梁亡于北周之后被迁至关中,以孝行闻名当时。殷不害后归南朝,仕南陈任司农卿,但留其子,即殷开山之父殷僧首在关中。殷僧首后仕为隋朝秘书丞和秦王府司马,封济阳县开国伯(见其子殷秦州墓志),有名于当世。

生平

殷开山少年时以学行见称,隋末为大谷长。李渊自太原兵起,召补大将军府掾,参与谋略,以军功拜光禄大夫,跟从李建成攻克西河。李世民为渭北道元帅,殷开山为长史,与刘弘基屯兵故城,破京兆内史卫文升之兵,赐爵陈郡公,迁丞相府掾,从秦王李世民率八总管兵讨薛举战败,士卒死者十之五六,被除名为民,后又从平薛举子薛仁果,恢复爵位。

武德二年,兼任陕东道大行台兵部尚书,迁吏部尚书。又跟随李世民征王世充,以战功进封郧国公。武德六年(622年)在讨伐刘黑闼的路上,殷开山病死,李世民临丧痛哭,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曰节。贞观四年(630年),与淮安王李神通、河间王李孝恭、刘政会等配飨唐高祖庙庭。贞观十七年,又与长孙无忌、唐俭、长孙顺德、刘弘基、刘政会、柴绍等十七人,俱名列凌烟阁。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追赠司空。

殷峤从祖弟殷闻礼,武德年间为太子中舍人,修撰梁史,未成书而卒。殷闻礼之孙殷仲容,才华深受武则天欣赏,官至申州刺史。

根据其弟殷秦州墓志记载,殷秦州在隋朝大业年间以门荫为左翊卫。唐朝建立后,因为兄长的功勋被授于尚舍直长,进封济阳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又进入李世民的秦王府任参军事,以功授上柱国。李世民即位后,升任城门郎、简州治中。以贞观十九年十月十三日遘疾终于京师通化里第,春秋六十。其临终前嘱咐子侄将他父母殷僧首和萧氏的坟茔与自己夫妇两人的墓迁葬到雍州长安县高阳原。其侄子文州刺史郧公殷元嗣,禀承遗志,遂于贞观二十年十一月二日,将殷秦州及其夫人吴氏、殷僧首和夫人萧氏同迁于高阳原。殷开山卒于武德六年(622年),其家族墓地应在长安高阳原(位于今长安区郭杜镇一带,其侄孙殷仲容夫妇墓2004年在长安区郭杜镇西北大学长安新校区基建范同内被发掘)。

子孙

《西游记》中,玄奘法师的母亲是殷开山的女儿。

殷开山无子,以侄子殷元嗣为后,殷元嗣官至文州刺史,袭郧国公,卒于贞观二十一年。(见殷开山弟弟殷秦州墓志中,卒年见宋赵明诚《金石录》,有收载其墓志铭,《册府元龟》“唐殷元(嗣),吏部尚书峤弟之子,峤无子,以元嗣”)。

殷开山曾孙吴兴郡乌程县主簿殷中台墓志记载:“曾大父皇朝左仆射郧国公讳山,大父太中大夫豫州郾城县令讳怀素,父中散大夫河内郡长史。”殷怀素或即殷元。

参考资料

《旧唐书 卷五十八 列传第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殷阁老殷士儋
殷士儋(1522年D1581年),字正甫,又字棠川,济南历城人[1],因官至内阁大学士,人称“殷阁老”。人物生平]编辑殷士儋自幼勤奋好学,嘉靖十九年(1540年)考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任翰林院检讨。后充任裕王朱载(即隆庆皇帝)的讲官。后又迁为右赞善,进官洗马,仍负责教育裕王。隆庆元年(1567年),升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事务,进礼部右侍郎,不久又任吏部右侍郎。翌年春,升为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事务。冬,又回礼部掌理部务。隆庆三年(1569年),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后晋升少保,改为武英殿大学士。隆庆四年(1570年)正月,发生日食和月食。殷士儋借此上疏言事,提出“布德、缓刑、纳谏、节用”等建议,令大小官员关心民间疾苦。不久,进为太子太保,一年四季进讲《祖训》、《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深得隆庆帝嘉许。但遭到首辅高拱的排挤打击。隆庆五年(1571年),殷士...
· 殷
· 殷
殷姓殷姓(古音读yan和yun,亦读yi,现又读yin)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四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六。殷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山东、云南、四川、河北、陕西、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五省殷姓约占全国汉族殷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中文名殷(依燕颖)姓读音古音读yī或yun排行第一百零四位分布山东、江苏、云南、四川等记载《风俗通》目录1历史发展?迁徙传播2姓氏文化?郡望堂号?家谱文献?字辈排行?宗祠对联3其它相关4姓氏名望?古代?近现代殷姓历史发展源流一源于子姓,出自帝喾嫡子殷偰(契古写作偰读偰xie)之后裔。据《风俗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记载,商朝君主盘庚将国都从奄(今山东曲阜)迁于殷(今河南安阳),故称“殷”或“殷商”。殷商灭亡后,殷商遗民以国名为姓,称殷氏。该支殷氏已有三千多年时间,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该支殷氏早期读音作yī,春秋末期亦改作yan,唐朝...
· 殷令名
家世曾祖:殷不害祖父:殷英童,继三叔殷不占为后。任北周御史大夫,封建安县开国男。父亲:殷闻礼,唐武德中,为太子中舍人,编修梁史,未完成而卒。袭建安县开国男。儿子:殷仲容(633年—703年),麟台丞,建安县开国子。参考《旧唐书》《全唐文》《全唐文新编》_大周故麟台丞殷府君墓志铭
· 殷约
东晋官员殷约简介,殷约为什么要投降北魏?殷约,生卒年不详,原为东晋官员。人物生平泰常二年(417年)九月初四日,殷约与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司马休之之子谯王司马文思,章武王之子司马国璠、司马道赐,辅国将军温楷,竟陵内史鲁轨,荆州治中韩延之,平西参军桓谧、桓遂及桓温孙子桓道子,渤海人刁雍,陈郡人袁式等数百人投降北魏。史籍记载《魏书·卷三·帝纪第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