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进士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1
转发:0
评论:0
进士人数及录取比例明清时代科举制省一级(包括京师顺天府)的考试。明洪武十五年(1384)规定了三年大比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整套自下而上的考试步骤,以便承袭下来,并逐步予以完善,直至清末。乡试每逢子、午、卯、酉年举行,是为正科。若遇庆典,有时加科,是为恩科。乡试在秋天举行,故又称秋试或秋闱。顺天府的乡试在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凡顺天、直隶(今河北省)、关外各府、州、县学的生员与贡生,经过由学政主持的科考以及举行的“录遗试”、“大收试”合格者,与儒子未试者、官之未入流者经有司举荐,均可参加乡试。主持乡试的正副主考官以京堂官经过考选而由政府特派。此外还有监临官、提调官、监视官、收掌官、同考官等。同考官中文优学长的,派充内帘,负责分房阅卷;文字较差的,派充外帘,司受卷、对读、誊录、弥封等职。由于每逢开科,报考人数众多,其中不乏同一家族的考生同时报考,也有同时中榜的记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宋宋仁宗...

进士人数及录取比例

明清时代科举制省一级(包括京师顺天府)的考试。明洪武十五年(1384)规定了三年大比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整套自下而上的考试步骤,以便承袭下来,并逐步予以完善,直至清末。 乡试每逢子、午、卯、酉年举行,是为正科。若遇庆典,有时加科,是为恩科。乡试在秋天举行,故又称秋试或秋闱。顺天府的乡试在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凡顺天、直隶(今河北省)、关外各府、州、县学的生员与贡生,经过由学政主持的科考以及举行的“录遗试”、“大收试”合格者,与儒子未试者、官之未入流者经有司举荐,均可参加乡试。主持乡试的正副主考官以京堂官经过考选而由政府特派。此外还有监临官、提调官、监视官、收掌官、同考官等。同考官中文优学长的,派充内帘,负责分房阅卷;文字较差的,派充外帘,司受卷、对读、誊录、弥封等职。

由于每逢开科,报考人数众多,其中不乏同一家族的考生同时报考,也有同时中榜的记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宋宋仁宗期间的苏轼与苏辙兄弟。

各地情况

隋炀帝于大业元年(605年)首次开的进士科,为科举的开始。

隋、唐时,进士科和明经科都算是考试科别,明经科考经学和时务策。进士科除考经学和时务策以外,还要“加考诗赋”。武后为了与唐朝宗室、善考明经的士族抗衡,特别重视进士科的地位,以选拔贤才。唐武宗下诏,凡进士及第者称为“衣冠户”,其家享受轻税免役之权,成为一种殊荣。宋真宗时,尚有衣冠户之名,后来由“官户”所取代。

唐朝科举,进士科最难,明经科较易,唐人有谚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三十岁考上明经科,已算是年老,因为明经科较易,而五十岁登困难的进士第,已经很年轻了。一般进士百人中取一二人,明经十人中取一二人。韩愈称进士考试,到最后录取时,“有终身不得与者焉”,一旦得第时,“班白之老半焉”。依据清徐松《登科记考》记载,孟郊于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登进士第,时四十六岁。从他的〈登科后〉一诗来看,登科的喜事几乎把几十年为仕途的努力和艰辛都一扫而空。

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一般每次只取二、三十人,仅是明经科的十分之一,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时人称进士及第者为“白衣公卿”。

在唐朝,进士考试可以在考前公开推举,称作“通榜”。因此凡是应进士举的人,常常将自己的作品送给朝中有文学声望的人看,希望通过他们宣扬自己的名誉,甚至推荐给主考官,这就是“温卷”。而二者之间的关系称为“知己”。在唐朝,进士及第后,要到吏部进行关试,才能得到官职。

宋代以前,进士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复核和决定名次。宋仁宗时,曾有一名考生张元因通过省试,但在殿试被黜落,愤而投奔西夏。自此以后殿试都只定名次,而不会黜落考生。

宋朝的科举制度,一开始,也分为进士、明经、诸科等。直到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改革,废明经、诸科,只用进士一科取士。

元朝正式仅存进士一科。明朝、清朝继承,亦只有进士一科取士。自此,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仅录取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在于“史”的意味。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40或50人),称进士出身,在于“子”的意味。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又称亚元。三甲(清朝时一般为100-300人)称同进士出身,在于“集”的意味。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进士是功名的尽头,就算是对名次不满意,亦不可以重考。民间对各类名次的进士习惯皆以“状元郎”称呼之。

日本

日本在奈良时代模仿中国唐代制度,由式部省实行的次于秀才、明经的第三等官吏考试制度,亦称进士试。 因为比秀才叙位低,问题又难,所以考进士的人并不多。平安时代贞观年间废除进士制度,后遂成为汉文考试选拔纪伝道学生文章生的别称。

参见

科举

殿试

状元

明朝进士列表

清朝进士列表

医科进士

举人

公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进士庙中的-------冀进士
进士庙中的-------冀进士中华冀氏网2009年3月10日牛保增传说红山寺的北山沟里,有一个进士庙。庙里的神像是明代名宦冀体。冀体是武安市邑城镇东三里村人。当时他官拜监察御史,但因连奏权奸赵皋而得罪皇帝,最后被削职回家。回家后又同曾一度霸占红山寺的邯郸地方官张平仁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张平仁被铲除,红山也像以前一样恢复了原来的兴盛繁华。此后不久冀体便因病去世,但他的浩然正气却与世永存。尤其是他对红山的功绩,人们总是不能忘怀。人们为了纪念他并昭示后人,便在红山里盖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进士庙,以示崇祀。目前这座庙虽已不复存在,但这段传说却绵延至今。冀体是个才华横溢、秉性刚直、不畏权贵的一代名宦。民间有关他的神奇的传说很多。现将仅收集的几个小故事谨献给大家,经填空暇。一白羊卧地定好“穴”东三里村出了个一门二进士,使乡里街邻羡慕不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冀家找了个好穴地。按风水先生的说法,一个人能...
· 田进士宅一门三进士
田进士宅一门三进士观街位于开封市区东部,街东头原临近惠济河岸(今内环东路),西接草市街,原名老官街。街之得名有两种说法:一说此街曾住过太监,太监俗称老官,对此有人考证说很可能是明代周王府总管太监在王府外的私人宅第。另一种说法是该街田(路北)、缪(路南)两姓家中都有人在朝中居官,故这条街被称为官街,后改为老官街。这两种说法都有可能是对的,但根据后来田家发迹“一门三进士”的事实来看,第二种说法似乎更可靠些。把老官街改为乐观街是民国年间的事,乃由谐音而起,“乐”是多音字,至今开封人说起乐观街来,发音仍似“老官街”。田家一门三进士乐观街田家乃祥符望族,耕读传家,一门出三个进士的事在开封流传很广,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田家第一个科考得中进士的叫田我霖,号雨田,字少坪,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生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得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及山东道、江南道监察御史等职。在他之后,他...
· 进士伊巘:伊氏五进士之一
伊巘(1626——1697)字允陟,号听庵,系商相伊尹130代孙,伊辟胞弟。顺治十五年进士。历任贵州思安府、江南宁国府推官,直隶广宗县、江南望江县知县。在任,邑人无不爱戴如父母。丁忧离任时,邑民男泣于野,女哭于闺;井邑停市,官吏休衙,为其送行。其民心所向、官绩卓著可见一斑。后望江县百姓为他建生祠,祭祀不绝。伊巘卒后,时大司寇王阮亭为其撰墓志铭。
· 项范(进士)
项范,字圣模,婺源人,绍圣四年(1097)何昌言榜进士,东京上舍,调袁州法曹参军,参议大夫殿中侍御史,谥日毅
· 项旦(进士)
项旦,江西鄱阳人,绍兴二年(1132)壬子科张九成榜进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