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托加战役
战役起因
威廉·豪将军以避实就虚的战术就迷惑住了华盛顿,轻易地占领了费城这个中心城市。费城又是大陆会议的所在地,邦联的首都,政治意义非同一般,夺得费城就更加得到伦敦的信任。同时英军依托费城,就能站稳脚跟,消灭大陆军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自一举夺取费城之后,他就完全沉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
但华盛顿在特伦顿和普林斯顿的作战胜利,鼓动了北美人民的爱国热情,形成了一个不可低估的力量,同时法国对英国夺取了它的海外殖民地心存不满,开始向大陆军提供大量军火。费城失守后,华盛顿没有被以往的胜利冲昏头脑,也没有为暂时的挫折而丧失信心,坚定对革命事业的忠心,要同部属们同舟共济,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准备反攻。
战役过程
弗里曼农庄大捷
当威廉·豪在费城重新运筹作战计划、华盛顿在福吉谷忙于扩军和训练的时候,双方的两个属将却沉不住气了。柏戈因把圣莱格的撤退看作是无能,把豪将军坐镇费城看作是保守。于是,他未经过豪的批准,便决定把自己的部队兵分三路,强行去攻打阿尔巴尼。在行至弗里曼农庄附近,遭遇到美军阿诺德的部队,双方很快交火。战斗开始后,阿诺德方占据优势,但英军左翼的里德塞尔驰兵来救。阿诺德马上请求使用后备队,但他的上司盖茨不愿发兵,阿诺德只好就此罢休。这次战役,英军死600人,美方死300人。美国历史上称这次遭遇战为弗里曼农庄大捷。但战斗结束后,阿诺德因过于狂妄,惹盖茨不悦,被免除职务。
得不偿失的行动
柏戈因得知阿诺德被免除职务,决定由他自己亲自挂帅,挑选1500名最精锐的官兵,携带两门12磅大炮,两门曲射炮,6门6磅炮,在菲利普和里德塞尔两位少将和弗雷泽准将协助下,向美军发动了第二次进攻。
柏戈因方的行动被美方发现。盖茨很快就拟订好了一项进攻计划:派遣摩根率领步枪团和一支步兵营穿过树林迂回过去,占据敌人右侧的高地;普尔将军则带领他的由纽约和新罕布什尔军组成的旅以及勒尼德旅的一部,向敌人的左侧挺进。摩根和普尔接到盖茨的命令后,立即向英军占领的高地发动进攻。
而柏戈因刚把自己的部队部署好,就听到左侧响起了隆隆的炮声,普尔率领的部队沿着阿克兰的掷弹兵和威廉斯的炮兵驻扎的山坡不断地向前挺进。阿克兰的掷弹兵首先遭到了猛攻。随着一批又一批英军部队的到来,攻击扩大到整个战线。英军的黑森炮兵随后马上赶到,在他们发射葡萄弹的时候,美军士兵不顾一切地向他们的大炮猛冲过去。就这样,英军的大炮有许多门被美军夺走,美军就用这些大炮来轰击它原来的主人。此次行动对英军来说是得不偿失。
贝米斯高地之役
美军在战场上的勇敢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阿诺德表率作用的影响。虽被免职,但一听到战斗声起,不顾盖茨阻拦,他便激情跃上战马出发了,士兵们听从他的命令,跟着他一直攻破了敌军的阵地。
在这段时间里,摩根不断地用轻武器的火力袭扰敌军的右翼,不让敌军右翼给中央阵地以任何支援。弗雷泽将军带领精兵一度给右翼很大保护,他骑在一匹铁灰色的战马上,身着校级军官的制服,被摩根的狙击手们。弗雷泽阵亡,对英军的挪弹兵团造成致命打击。
柏戈因命令最靠近战线的部队退到战线以内,英军刚刚退入营地,就遭到美军猛烈的进攻。阿诺德企图冒着死冲进敌人营地,但未能成功,他的一条腿受伤,被送回了营地。
这一战役史称贝米斯高地之役,英军死600人,美军死150人。
柏戈因投降
美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柏戈因这时已意识到,他除了立即退到萨拉托加以外,别无其它出路。在退守过程中,柏戈因与美方多次纠缠,整个军队也筋疲力尽。他召集了一次有全体将级军官、校级军官和上尉参加的军事会议。会议开得很短,与会者一致认为,有必要与盖茨将军签订一项按照体面的条件投降的条约。
10月13日,英方派出使节同美军举行谈判,盖茨第一次提出的条件是,英军应当在美方的监督下放下武器,作为战俘投降。英方拒绝,并且暗示,如果美方坚持这样的条件,战事必将再起。后来柏戈因将军提出建议:英军带着大炮和各种武器,举着旗帜,列队从军营开向一个指定地点,在他们自己军官的命令下,把武器堆集在那里;美方应允许他们自由前往欧洲,条件是在这场战争中不得再在美国境内服役;军官起誓不再带兵打仗后释放,可携带他们的随身武器,一切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得搜查或加以干涉。盖茨将军最后接受了这一建议。柏戈因在投降书上签了字。10月17日,战事结束。
战役评价
萨拉托加战役是促使法国决定与美国同盟的重要因素。同时它扭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战局,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被视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