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6
转发:0
评论:0
夺位疑云据此有人认为禹在世的时候已暗中帮助启培植势力。战国策更说明禹名为禅让以成佳名,其实暗中安排自己儿子武力夺位,按史料推测,伯益实际有即位,启杀死伯益夺位,《竹书纪年》也载:“益干启位启杀之”。启杀益后,诸侯来都城阳翟朝会,启在钧台(今河南禹州)举行盛大筵宴款待,史称“钧台之享”。启在位时因有扈氏不服其夺位而造反,在甘之战大胜有扈氏。开战前启在六卿之前发表“甘誓”,这个“甘誓”虽然收录于《尚书》中,学者对于它是否为启所作却存疑,据说有扈氏支持伯益。启战胜后大会各部落首领,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王位世袭制(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由此确立。史称:“禹传子,家天下”。甘之战启夺得领袖职位后,在今河南禹县举行盟会,通报联合体内部各部落和附近酋邦,争取支持者,以确立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启有钧台之享。但是姒启破坏传统习俗的篡夺行为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满,尤其是那些实力雄厚,同样觊觎联盟最...

夺位疑云

据此有人认为禹在世的时候已暗中帮助启培植势力 。战国策更说明禹名为禅让以成佳名,其实暗中安排自己儿子武力夺位,按史料推测,伯益实际有即位,启杀死伯益夺位,《竹书纪年》也载:“益干启位启杀之” 。启杀益后,诸侯来都城阳翟朝会,启在钧台(今河南禹州)举行盛大筵宴款待,史称“钧台之享”。

启在位时因有扈氏不服其夺位而造反,在甘之战大胜有扈氏。 开战前启在六卿之前发表“甘誓” ,这个“甘誓”虽然收录于《尚书》中,学者对于它是否为启所作却存疑 ,据说有扈氏支持伯益。启战胜后大会各部落首领,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王位世袭制(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由此确立。史称:“禹传子,家天下” 。

甘之战

启夺得领袖职位后,在今河南禹县举行盟会,通报联合体内部各部落和附近酋邦,争取支持者,以确立自己的统治,这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启有钧台之享 。但是姒启破坏传统习俗的篡夺行为引起一些部落的不满,尤其是那些实力雄厚,同样觊觎联盟最高权位的部落首领,以有扈氏为代表,公然表示不服从姒启作新的领袖,从而发生了姒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

有扈氏是当时一个强大的部落或酋邦。传说姒禹时就曾发生过“攻有扈”,“以行其教” 的战争。战前,姒禹在誓师之辞中说:“日中,今予与有扈氏争一日之命,且尔卿大夫庶人,予非尔田野葆士之欲也,予共行天之罚也。”宣告要和有扈氏决一死战,标榜自己不是为了贪图有扈氏的土地、人民、财货,而是代天行罚。还传说:“昔禹与有扈氏战,三阵而不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这些传说都反映姒禹与有扈氏之战,是一场权力之争。有扈氏以其强大,意欲僭取联合体王权而起兵,所以姒禹伐有扈“以行其教”、“行天之罚”,而且将战争的手段与加强政教的手段结合,最终才战胜有扈氏。姒启伐有扈,在一定意义上可谓是禹伐有扈的继续。

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是两强相遇,因而打得十分激烈,但留下的有文字记载的 史料不多,主要是姒启的一篇战斗动员令《尚书· 甘誓》,全文为:“大战于甘,乃召 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

文中第一段介绍《甘誓》背景,是启在战于甘之前,召集左右高级官吏申明纪律约戒的誓师词。“六卿”过去的解释多认为是六军之将,实际上“六卿”和“ 六军”都是周代以后出现的,是成书时借用的后代词汇,其所指当即下文中的“六事之人”。在古文字中事和史是一个字,商代甲骨文中商王所称的“我史”、“朕史”、“东史”、“西史”等往往参与征战,所以夏后启召“六事之人”传达战争约戒就很容易理解了。第二段是誓师词全文,首先宣布有扈氏罪状是“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意思是指责敌人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引起天怒人怨,所以伐有扈是代天行罚。其次宣布军事纪律,命令部属各自奉行命令,忠于职守,努力战斗,还申命奉行命令者将在祖庙中受到奖赏,违背命令者,将在社坛前处死。和伐三苗的《禹誓》相比,可见启时最高行政长官的权威是前一个历史时代无法相比的。

相传启初“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总结原因说“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于是励精图治,“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可见姒启取得甘之战的胜利,“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是很不容易的。”

武观之乱

在周代文献中,曾将“夏有观、扈”和“虞有三苗”并论 ,其中的扈是有扈氏,观则为 武观,或作五观。还将他与尧子丹朱、舜子商均、汤子太甲、文王之子管蔡相比,说“是五王者皆有元德也,而有奸子……” ,可证姒武观是姒启之“奸子”。关于武观之乱的经过留下的记载很少,仅见今本《竹书纪年》中有:“(启)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师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时代更早的《 逸周书· 尝麦》篇也记述了对这次叛乱的征讨:“其在启之五子,忘伯禹之命,假国无正,用胥兴作乱,遂凶厥国。皇天哀禹,赐以彭寿,卑正夏略。”文中的“五子”当为“五观”之误。据今本《竹书纪年》启在位十六年。约略可知在姒启的晚年已发生了诸子争立的,季子武观因此被放逐西河。后来,当继任问题进一步提到日程上时,姒武观发动叛乱,效法姒启用暴力夺取继承权,这场权力之争几乎瓦解了夏王朝的统治,幸而有彭伯寿率师出征西河,才平定姒武观的叛乱。关于西河之地望历来说法不一,较多说法是在河水之东的晋南或河水之西的陕西韩城一带,还有河南安阳附近的内黄说等。以在晋南河汾之间的可能性最大,关于 夏文化的考古发现、研究成果也为晋南说提供较多的证明。

 

参考文献

书籍

《 史记·夏本纪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启
启,史称夏启,生卒年不详,夏禹子。禹病死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在位9年,病死,葬于安邑附近。启,母涂山氏。屈原的《天问》中载传说说,禹巡治洪水,走遍四方,一次,偶然与涂山氏相遇于台桑,旋即分别。怀孕的涂山氏女在伤念中生下启后就死了。所以,启生下来就失去了母亲,是个苦孩子。禹死后,启破坏了禅让制,自行袭位,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从此,原始社会宣告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王(有的史学家认为禹是第一个帝王)。他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启夺位后,攻杀禹选定的继承人伯益,开创了世袭的由父传子的家天下制度。和启同姓的有扈氏部落(在今陕西省户县)不服,启发兵攻伐,被有扈氏打败。为了赢得民心,启便严于律已,过着粗茶淡饭的俭朴生活;还尊老爱幼,任用贤能,然后在人民的支持下,他再次出兵攻灭了...
· 启
注释^《春秋左氏传·哀公二十六年》:景公无子,取元公庶曾孙公孙周之子得及启畜于公宫。^司马迁.宋微子世家.史记.西汉.:景公杀昭公父纠,故昭公怨杀太子而自立。
· 姒启是谁?姒启的生平介绍
启(生卒年不详):也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他是禹的儿子,夏朝的第二任君王,前1978年―前1963年在位。其母是涂山氏族的女子。儿子至少有五人,其中有太康及中康。根据《竹书纪年》,帝夏启王在位39年,约78岁驾崩。禹死后,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将其击败后继位,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会结束,开始了奴隶社会,启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他放弃阳翟,西迁到大夏(今汾浍流域),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此后,又通过甘之战,击败强有力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反对势力。在位晚期,发生了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他一生骄奢淫逸,最终病死,葬于安邑附近。相传禹本来要按照禅让制传位给皋陶,皋陶早亡,就决定传给皋陶子伯益。史籍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
· 启定
纪年参见越南年号索引
· 光启
大事记出生逝世纪年参看中国年号索引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年号参考文献松桥达良,《元号はやわかり—东亜历代建元考》,砂书房,1994年7月,ISBN4915818276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ISBN7101025129所功,《年号の历史―元号制度の史的研究》,雄山阁,1998年3月,ISBN4639007116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