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邓渊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1
转发:0
评论:0
生平邓渊博览群书,长于《易经》卜筮,魏道武帝击败后燕攻取华北中原土地后,擢用他为著作郎。邓渊后出任蒲丘令,在那里诛除奸猾之徒,肃清盗贼。后又入为尚书吏部郎,凭着他通明典章制度以及朝廷旧事,得与尚书崔玄伯制定朝廷礼仪、律令和音乐,军国文书、记录、诏命、策命很多都出自邓渊。天兴五年(402年),邓渊而随军参与柴壁之战而赐爵汉昌子,后改为下博子,加中垒将军。时道武帝又命令邓渊撰写国记,邓渊写了十多卷,内容都只是顺着年月记载皇帝起居行事。而邓渊在朝亦小心谨慎,未试过忤逆皇帝旨意。天兴六年(403年),道武帝诛杀和跋,而和跋子弟家属就逃奔长安,有人说他们是得到与和跋亲好的邓渊堂弟邓晖协助,道武帝怀疑邓渊也是知情者,遂赐死他。邓渊死后不久,道武帝又后悔了,当时人亦感可惜。子女邓颖,袭爵,官至龙骧将军。邓权,官至龙骧将军、豫州刺史,爵新野侯,征柔然时犯法被杀。邓颢,中书侍郎。参考资料《魏书·邓渊传》

生平

邓渊博览群书,长于《易经》卜筮,魏道武帝击败后燕攻取华北中原土地后,擢用他为著作郎。邓渊后出任蒲丘令,在那里诛除奸猾之徒,肃清盗贼。后又入为尚书吏部郎,凭着他通明典章制度以及朝廷旧事,得与尚书崔玄伯制定朝廷礼仪、律令和音乐,军国文书、记录、诏命、策命很多都出自邓渊。天兴五年(402年),邓渊而随军参与柴壁之战而赐爵汉昌子,后改为下博子,加中垒将军。时道武帝又命令邓渊撰写国记,邓渊写了十多卷,内容都只是顺着年月记载皇帝起居行事。而邓渊在朝亦小心谨慎,未试过忤逆皇帝旨意。

天兴六年(403年),道武帝诛杀和跋,而和跋子弟家属就逃奔长安,有人说他们是得到与和跋亲好的邓渊堂弟邓晖协助,道武帝怀疑邓渊也是知情者,遂赐死他。邓渊死后不久,道武帝又后悔了,当时人亦感可惜。

子女

邓颖,袭爵,官至龙骧将军。

邓权,官至龙骧将军、豫州刺史,爵新野侯,征柔然时犯法被杀。

邓颢,中书侍郎。

参考资料

《魏书·邓渊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史海拣贝》之邓地·邓国·邓姓(一)
邓州是古邓国所在地,是邓姓发源地,一个“邓”字从远古走到今天,成为贯穿邓州历史发展的主脉络之一。但“邓”字的渊源在哪里呢,这得从远古时代的氏族部落首领邓伯温、邓林以及邓域说起。据传,早在炎黄二帝时,一个以“邓”命名的远古部落“邓伯温部落”就已出现在今邓州一带,并跟随黄帝大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关于“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泥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邓林就在邓州境内现邓州西南方的林扒镇就是“邓林”所在地,古时这里就称邓林镇。邓墟指舜帝在邓地活动留下的遗迹。关于舜在邓地的活动,《庄子·徐无鬼篇》记载:“舜有善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墟而十有万家。”邓城就在现今邓州市西北赵集镇朱岗王村一带,民国时称“舞友乡”朱岗王村北有一个大土丘,当地人称之为“七友墟”,就是“邓墟”所在地。以上三则与“邓”有关的记载或...
· 邓姓之源是在邓州?
广东大埔县邓氏宗亲会会长邓延寿的撰文《邓姓之源是在邓州》于2011年12月8日在“邓姓之源网”的“宗亲留言”栏目上登载。浏览此文可点击网址=1479。一看到文章的标题,还以为邓延寿找到了真凭实据?驳斥2009年11月11日网上发表的《“邓姓之源”不在邓州》。仔细一看,邓延寿搜集和罗列诸多的历史资料,与这些年邓州这帮人搜集、罗列和讲述的完全一样,无非都是老生常谈。邓延寿搜集和罗列的资料比谁都多,遗憾的是所有的这些资料没有一个提到“邓姓之源”?更没有一个有说“邓姓之源是在邓州”?“邓姓之源是在邓州”纯属是邓延寿片面的理解和编造的说法。1.邓姓之源的绝唱《邓姓之源是在邓州》一文采取形而上学观点和唯我所用技巧定论:“邓姓之源是在邓州”。邓延寿说他到过不少地方、查阅过无数邓氏族本。无须考究他是否在吹水或在放葫芦?不过,可以肯定他所见到的邓氏族本没有几本写有“邓州”,没有一本写有“邓姓之源是在邓州”。...
· 邓姓之源是在邓州
本人从八十年代开始撰写《邓氏族本》,先后参阅过江南七省的不少《邓氏族本》,查阅过不少史料,现根据本人所掌握的有关始祖渊源及发祥地资料摘编如下:据陕西人民出版社远东出版[新加坡]公司出版的《百家姓书库》称:关于邓姓的渊源,《元和姓纂》说:“曼姓,殷时侯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广韵》说:“殷武丁封叔父于河北(汉水以北),是为邓侯,后以为氏。”《姓氏急救篇注》也说:“邓,古国名,本曼姓,其后称邓氏。”实际上,早在炎黄二帝时,一个以邓(登)命名的远古部落就已出现在今邓州一带,这一部落的首领邓伯温曾在黄帝时加入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并跟随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到夏朝初年,夏王仲康把其儿子分封到了邓地,《路史.国名纪四》载:“邓,仲康子国,楚之北境.史云阻之以邓林者,今之南阳。”就是说邓人于夏仲康时已立国,其地域在楚之北境,建都于南阳之邓林.今邓州市西南30公里的林...
· 邓、曼、曼姓、邓氏、邓侯的区别
邓、曼、曼姓、邓氏、邓侯的区别2015-5-1120:16:50点击:邓、曼、曼姓、邓氏、邓侯的区别邓必哲1、邓邓,地名,从邑部,登声。最早为古国名(地名的一种)。古邓国在黄帝时期及夏、商、周三代均有。夏代以前的古邓国具体位置难以考证,后人说法不一,现一般采用商代曼的受封之地的邓为准,现位于河南南阳市。在曼受封之前,古邓国就存在,并非受封以后才称邓国,只是商王武丁把邓这块地方作为曼的封地,曼因此成为了古邓国的最高统治者而已。自从邓成为姓氏以后,它在地名这一义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姓氏名的新义项。所以邓自古至今只有两个义项,一为地名,二为姓氏名,除此以外,邓别无他义。2、曼、曼季曼是商王武丁的小叔叔,之所以有人也称他为曼季,是因为季是古代兄弟排行“伯、仲、叔、季”中的最后一位,曼是人名,季不是人名的一部分,仅指排行。如汉高祖刘邦原姓名为刘季,他前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叫刘伯,一个叫刘仲,刘邦为老三...
· 环渊
参考文献《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