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王献之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0
转发:0
评论:0
生平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家族今日桃叶渡为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为“二王”。据《晋书》记载,王献之卒后,无子,以兄王徽之子王静之(或曰靖之)为嗣,晋时官至义兴太守,至刘宋时,官至司徒左长史。轶事王献之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王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王羲之夸赞他:“此儿后当富有大名。”。有一次,桓温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王献之画小牛掩于扇面。王氏兄弟起初很难分出优劣。只有谢安说:“小者佳”。指幼弟献之。后来一次失火,兄弟二人在屋中,王徽之颠三倒四,魂飞魄散;...

生平

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他自小跟随父亲练习书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张芝,别为一体。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由于唐太宗并不十分欣赏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样有大量留存。

家族

王献之

今日桃叶渡

为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据《晋书》记载,王献之卒后,无子,以兄王徽之子王静之(或曰靖之)为嗣,晋时官至义兴太守,至刘宋时,官至司徒左长史。

轶事

王献之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王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王羲之夸赞他:“此儿后当富有大名。”。

有一次,桓温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王献之画小牛掩于扇面。

王氏兄弟起初很难分出优劣。只有谢安说:“小者佳”。指幼弟献之。后来一次失火,兄弟二人在屋中,王徽之颠三倒四,魂飞魄散;王献之收拾物品,从容而出。于是人知安言不虚。

绍兴鹅池碑,相传其“鹅”字系王羲之一笔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

王献之早年与表姐郗道茂(生母太尉郗鉴女的侄女,郗愔之弟刺史郗昙的女儿)成婚,感情甚笃。郗愔忠于王室,恒温依赖其子郗超出谋划策,郗超死后,郗氏衰败。王献之兄弟明显表示出对郗愔一族的轻视(郗太夫人警诫一族不要和王氏子弟来往,郗愔骂这是一群像老鼠的东西)。

简文帝想拉拢王氏排挤名重一时的大臣谢安,盯上王献之要把新寡的新安公主相嫁。王献之不乐国婚,用艾炙足致残,企图以免。最终还是遣妻再娶。后来仕运亨通,官至宰相。

临终时,家人请道士作法,问尚有何言。答:“不觉有余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一女,安僖皇后王神爱,母新安公主司马道福。

王献之送侍姬桃叶、桃根的故事导致今日有“桃叶渡”地名,“红楼梦”借薛宝琴之懐古对其进行了铺叙。

书法

王献之是魏晋书家群体中的一位巨子。父亲王羲之的悉心的传授和指导,使他奠定了坚实的笔法基础。由于他是魏晋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观上为他提供了博采众家之长、兼善诸体之美的机遇,赢得了与王羲之并列的艺术地位和声望。

王献之的遗墨保存很少,数量远远没有王羲之那么丰富。因太宗贬献之而不购求其书作,内府的王献之书迹“仅有存焉”。宋初的书法,并举“二王”,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十卷,这就是著名的《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单著录王献之书帖的有七十三件,经后人考证为伪作或他人所书者达二十余件,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雅好王献之书法,《宣和书谱》所收的王献之书迹增至八十余件。但这些墨迹本绝大多数没有保存下来,仅存的墨迹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好在历代刻帖还保留着一些真迹刻本。

代表作

行书:

草书:

楷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晋王献之中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官至中书令,他在书法上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王献之在王羲之以后又创造了一种更妍媚流便的书体。唐张怀瑾称:“父之灵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独绝也。”子敬幼时学于父,其次学张芝,他五、六岁时习字,父亲潜于背后,猛抽他的笔,竟然没有抽脱,叹道:“此儿当会有大名气。”写《乐毅论》与他作范本,习后,能写极小的楷书。他的传世墨迹有《中秋帖》、《十二月帖》、《鸭头丸帖》、《廿九日帖》《玉版十三行》等等。《玉版十三行》是王献之小楷代表作,被誉为“小楷极则”,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盛名千年不衰。《廿十九日帖》同其它墨迹有所不同,此帖在书体上楷、行、草书混杂,分外谐调,有寄情翰墨,自由抒怀之风尚。《中秋帖》被人称为“一笔书”之祖,世传张芝“一笔书”到晋代仅有王献之独得其法。畅快淋漓的笔法叹为观止。
· 东晋王献之中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官至中书令,他在书法上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王献之在王羲之以后又创造了一种更妍媚流便的书体。唐张怀瑾称:“父之灵和,子之神俊,皆古今之独绝也。”子敬幼时学于父,其次学张芝,他五、六岁时习字,父亲潜于背后,猛抽他的笔,竟然没有抽脱,叹道:“此儿当会有大名气。”写《乐毅论》与他作范本,习后,能写极小的楷书。他的传世墨迹有《中秋帖》、《十二月帖》、《鸭头丸帖》、《廿九日帖》《玉版十三行》等等。《玉版十三行》是王献之小楷代表作,被誉为“小楷极则”,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盛名千年不衰。《廿十九日帖》同其它墨迹有所不同,此帖在书体上楷、行、草书混杂,分外谐调,有寄情翰墨,自由抒怀之风尚。《中秋帖》被人称为“一笔书”之祖,世传张芝“一笔书”到晋代仅有王献之独得其法。畅快淋漓的笔法叹为观止。
· 王献之简介王献之书法比王羲之强?
若是问起古代大书法家,90%的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王羲之。王羲之作为东晋著名书法家,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最终精炼一炉,形成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的自我风格。他所写《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因为其书法的出众,被后世尊称为“书圣”。王羲之在书法上的成就之高毋庸置疑,但若说他书法第一,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他儿子。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也是一位大书法家,其在书法上的成就不低于父亲。他与王羲之合称“二王”,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其实一定程度上王献之在书法上的成就,在晋末到梁的半个世纪影响都比王羲之要大。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王献之自己也非常有自信,他认为自己在书法方面要比父亲强。南朝宋明帝《文章志》有记:王献之隶书写的好,后来还变右军法为己用,形成自己的书体,妙绝时伦,与自己的父亲一样出名。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二人都善书,所...
· 王献之的夫人是谁?王献之为何与原配郗道茂离婚
王献之和王羲之相同的是:清高孤傲,随性而为,但小小的“任性”都被残酷的命运撕扯得粉碎。相反的是:王羲之官场失意,幸好有个爱着的人相伴一生;王献之无意官场,只愿做水中鸳鸯。然天有不测风云,一个痴心的“小三”硬生生插足进来,手拿“大棒”逼走正室,成功上位。王献之得到的是官运亨通,但至死都不能减轻心中的苦痛。成语“管中窥豹”缘于他王献之五六岁时,一次看到几个人在玩樗蒲(chūpú一种棋类游戏),也凑上去围观。他一眼瞧出了双方的胜负,脱口而出:南边的要输。大家一看是个小孩,很轻视他,说:你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王献之瞪眼说:我是远惭荀奉倩(荀粲)、近愧刘真长(刘惔)。说完生气地甩了袖子就走(遂拂袖而去)。王献之的意思是:非常后悔看他们游戏,又轻易说话,以致被这些人侮辱。荀粲、刘惔从来不和下层人接近,所以愧对两个人。这就是成语“管中窥豹”、“拂袖而去”的由来。他曾与兄...
· 王献之和郗道茂为何被迫分离王献之的爱情悲剧是怎样造成的
王献之和郗道茂为何被迫分离王献之的爱情悲剧是怎样造成的我们都知道王献之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简文帝司马昱女婿。王献之年少成名,还迎娶了新安公主司马道福为妻,可谓是人生赢家。不过在此之前,王献之其实还有一段婚姻,他曾娶郗昙的女儿郗道茂,两人十分恩爱。但因为新安公主一定要嫁给王献之,所以两人被迫离婚,此后郗道茂越来越惆怅,最终郁郁而终。王献之的这段爱情成了一出悲剧,可能了解这段历史的朋友很少,下面就来看看吧。1、玉质天成、翩翩公子王献之,字子敬,生于公元344年。“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其艺术造诣和修为在众兄弟之中为最高,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还有“小圣”之称。王献之从小胸怀大志、穷通各家。但是为人老城、言辞谨慎,并不夸夸其谈。兄长王徽之、王操之曾带他去拜访谢安。兄长们与谢安高谈阔论,王献之在一旁并不多言。待他们离开后,谢安说:小的优。认为王献之的才华在其两个兄长之上:吉人之寡辞,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