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好水川之战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94
转发:0
评论:0
三川口之战后,宋仁宗大怒,对于西夏边防进行调整,贬官范雍,下令封户部尚书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韩琦主持泾原路,范仲淹负责鄜延路,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在对西夏的战上略,韩琦、范仲淹二人的意见不同,韩琦主张集中兵力,寻找西夏军决战,而范仲淹则主张先巩固自己的防务,进取绥,宥,然后占领茶山,横山,只要能控制这一战略地带,就能阻止西夏的侵扰活动。从后来哲宗年间对战西夏的战略和战果来看,确实是范仲淹的方略正确,但是这次宋仁宗,刚刚吃了西夏的亏,得找回来,采用了韩琦的战略,准备攻夏。可是宋军还没有攻夏,韩琦的战略是否正确,验证的机会就来了。公元1041年二月,李元昊率军十万余犯境,从天都山出发,准备同韩琦带领的泾原路主力决战。当李元昊的兵力抵达怀远城的时候,韩琦听说西夏军来攻时,正在巡边,赶紧赶到镇戎军,集结宋军近两万,交给大将任福率领,同时任命耿傅为参谋,泾原驻泊都监桑怿为先

三川口之战后,宋仁宗大怒,对于西夏边防进行调整,贬官范雍,下令封户部尚书夏竦为陕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韩琦主持泾原路,范仲淹负责鄜延路,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

在对西夏的战上略,韩琦、范仲淹二人的意见不同,韩琦主张集中兵力,寻找西夏军决战,而范仲淹则主张先的防务,进取绥,宥 ,然后占领茶山,横山,只要能控制这一战略地带,就能阻止西夏的侵扰活动。

从后来哲宗年间对战西夏的战略和战果来看,确实是范仲淹的方略正确,但是这次宋仁宗,刚刚吃了西夏的亏,得找回来,采用了韩琦的战略,准备攻夏。

可是宋军还没有攻夏,韩琦的战略是否正确,验证的机会就来了。

公元1041年二月,李元昊率军十万余犯境,从天都山出发,准备同韩琦带领的泾原路主力决战。

当李元昊的兵力抵达怀远城的时候,韩琦听说西夏军来攻时,正在巡边,赶紧赶到镇戎军,集结宋军近两万,交给大将任福率领,同时任命耿傅为参谋,泾原驻泊都监桑怿为先锋,三人带轻骑数千先发,钤辖朱观、都监武英等为后继,各帅所部,统一由任福指挥,并力抵抗夏军。

好水川之战

好水川之战

韩琦在任福出发的时候,就已经把战术指定好了,他命令任福率军经怀远城、得胜寨,抵羊牧隆城,出西夏军之后,断其归路,伺机破敌。

并且临行前,韩琦再三嘱咐任福:“苟违节制,有功亦斩”。

而当李元昊在怀远城得知宋军前来,深知他的优势在于骑兵,所以又玩起了他善用的诱敌深入,设伏围歼的战法,命令夏军利用夜色,向西南方的羊牧隆城前进,在羊牧隆城南,瓦亭山东川的好水川附件摆好伏兵,同时派兵引诱宋军。

当任福率军抵达怀远城的时候,发现夏军在南下进攻张义堡,与宋军镇戎军西路都巡检常鼎,巡检内侍刘肃部正在战斗,于是转道南进,击溃夏军,夏军继续南逃,并且在南逃的过程中又兵分两路,一路沿着笼洛山川,另一路继续南下,在离笼洛川口以南的好水川川口。

并且夏军在撤退的时候,丢弃羊,马等辎重,给任福留下了“惨败”的假象,任福开始还是很谨慎的,派兵在近数十里范围内的侦察,确认确实没有发现敌人的援军,开始分兵追击。

好水川之战

好水川之战

宋军一部由朱观,武英率军万余追击逃入笼洛川谷的敌军;另一部由任福本人,桑怿领军八千余人追击逃入好水川谷的敌军。

这正是李元昊的诱兵之计和诡谲之处,两股夏军距离宋军故意保持四,五里的距离,尤其是南部的夏军,怕任福不上钩,到了笼杆城以北才突然转头钻入好水川的,任福率部尾随进入好水川,至此,宋军两部分别进入夏军埋伏圈。

要说李元昊,确实真够狡猾的。

此时的李元昊,在主力已经埋伏好笼洛川和好水川两个战场后,之所以让诱敌之兵分兵两路南逃,将宋军分别引入笼洛川和好水川两个山谷,是怕宋军将近两万多的兵力,再加上其他宋军支援,如果集结在一起一下子不好吃掉,所以把任福的主力部队诱分成两个部分,各个歼灭。

他以一路五万人的军队包围住进入笼洛川谷的宋军朱观部,并阻击来自西面泾州都监王珪部四千五百名步兵和东面瓦亭寨赵津部两千多名轻骑的增援宋军。对朱观部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术,对王珪、赵津部采取坚守不出的战术。

但是他本人则亲率五万大军直扑好水川,对宋军主帅任福部进行合围,采取先击弱敌和主帅的策略。

当任福,桑怿率兵继续突围的时候,打开了夏军留下的泥盒,放出了鸽子,李元昊看到了宋军中计的信号,挥兵猛冲,夏军精骑齐出,宋军猝不及防,列阵未成,但也只有决一死战,但是夏军指挥居高临下,军旗左右招展,夏军左右合围,宋军死战,从辰时到午时,由于宋军长途奔袭,人困马乏,渐渐不支,任福指挥宋军,开始左右突围,但均不得出。

战斗中,桑怿,刘肃力战而死,而任福在战斗中,被夏军团团围住,身中十余箭,手下小校劝任福投降免死,任福叹道:“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耳”。于是挥动四刃方铁锏,挺身决斗,身上血流如注,直到身上中枪,无法战斗,自杀殉国。

此时朱观,武英部由于王珪和赵津的救援,还有夏军的策略影响,突围而出,但当四将合兵一处时,四将不是想着逃亡,而是率军攻击夏军,但是李元昊此时已经解决另一边的战斗,率军从宋军背后杀来,宋军不敌,武英,王珪,赵津,耿傅皆战死,只有朱观率领千余宋军,背墙四向纵射,李元昊听说宋军其他路宋军回援,率军撤退。

此战只有朱观千余人生还,几乎全军覆没,几十名将校战死,无一投降。

《宋史》论曰“好水之败,诸将力战以死。噫,趋利以违节度,固失计矣;然秉义不屈,庶几烈士者哉!”

这些宋将,堪为宋军风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好水川之战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夏景宗元昊率西夏军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地区,击败宋军的著名伏击战。延州之战后,西夏对宋西北边地的进攻愈加频繁。宋陕略安抚副使韩琦力主集泾原、~延两路兵反击;副使范仲淹力主先行坚守,视形势择利而进,朝廷犹疑不定。元昊获悉宋攻守未决,遂先发制人,集重兵再次攻宋。发兵前,其先使人至~延、泾原约和,欲麻痹宋军。韩琦识破其谋,令诸将戒备。四年二月,元昊率兵10万由折姜(今宁夏同心南)进发,经天都寨(今宁夏海原东)、西吉(今属宁夏)、将台(今宁夏西吉东南),沿瓦亭川(今宁夏、甘肃边境葫芦河)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区。采用设伏围歼的战法,将主力埋伏于沟壑纵横的好水川、姚家川(今宁夏西吉东南什字路河口至西吉县兴隆一段平川)两侧谷口,遣一部兵力至怀远城(今宁夏西吉东偏城)一带诱宋军入伏,以求歼灭宋军于运动之中。韩琦闻夏军进攻,急趋镇戎军...
· 仁宗盛世卷——悲怆好水川
时光流逝,公元1041年的二月转眼就到了。韩琦在新春之际先接到了开封的训令,问他为何逾期不出兵?不是说好了元月出征的吗?韩琦郁闷,只好派任福出面,进京去陈述一下泾原路的军事现状。没等任福走出陕西,突然间传来警报,西夏方面在折姜会区域集结军队,经天都山侵入了宋朝边界,目标直指泾原路的渭州,领兵人是皇帝李元昊本人。韩琦马上赶往镇戎军。这个行动意味着他迎头拦住了李元昊,把自身处于最前沿。因为镇戎军的身后才是渭州城。在这里他紧急召回了任福,把镇戎军里所有的精锐都交给了他,再招募18000名义勇,唯恐战力不够,又把泾原帅司里的各路名将,如王珪、武英、朱观、桑怿还有参军事耿傅,统统都派出去配合他。全体迎敌,但要注意,目的却不是迎战。韩琦并不是一个狂热的激战派,他始终都很清醒。他命令任福等人从镇戎军出发,先向正西方行军,第一站怀远寨,然后转向南,也就是向自身的腹地前进,到得胜砦,最后的目标是羊牧隆城,这...
· 市川经好
生平天文18年(1549年),与父亲经世一同废黜从兄兴经,并迎毛利元就的次男元春为养嗣子。因此被加增安艺国市川,姓氏亦由吉川改为市川。弘治3年(1557年),因为行政能力被认同,于是在防长经略后,成为毛利氏支配下的周防山口的奉行,并进入高岭城。永禄12年(1569年),受大友宗麟支援的大内辉弘由丰后出阵,并在周防登陆,更包围高岭城。此时正在北九州立花山城附近与大友氏对阵,城池由妻子市川局和少数家臣、以及少量守备兵防守。不过市川局指挥城兵并把大内军击退,成功防卫城池(大内辉弘之乱)。因为这次功绩,在天正5年(1577年)收下毛利辉元发出的感状。天正6年(1578年),把与大友氏内通的长男元教杀死,之后以次子元好为嫡子。在天正12年(1584年)死去。相关条目吉川氏市川氏
· 长谷川好道
生平他是长州藩支藩岩国藩武士长谷川藤次郎之子,嘉永3年(1850年)10月1日出生。自幼其父传授其剣术。戊辰战争期间担任精义队小队长。明治执政后是大阪兵学寮学生。明治4年(1871年)8月被授予陆军少尉心得,同年12月晋升陆军大尉,担任5番大队长。明治5年(1872年)4月,晋升陆军少佐,翌年5月任歩兵第1连队长心得,同年6月以中佐军衔参加西南战争。战后担任广岛镇台歩兵第11连队长、同镇台参谋、大阪镇台参谋长、中部监军部参谋,晋升为陆军大佐。1885年(明治18年)奉命前往法国,翌年1886年(明治19年)12月晋升陆军少将、歩兵第12旅团长。担任歩兵第12旅团长时期,参加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明治28年),以军功被授予男爵爵位,成为华族。1896年(明治29年)6月,晋升陆军中将,担任第3师团长。1898年(明治31年)改任近卫师团长。日俄战争中,参加鸭绿江会战和辽阳会战。1904年...
· 耳川之战
起因天正5年(1577年),日向大名伊东义祐被岛津氏击败。义祐被流放,于是寄身于有友好关系的大友氏。翌年,大友宗麟和义统决定与宿敌岛津氏决战,于是率领3~4万大军远征日向。概要在大友家内部,因为宗麟狂热地信奉基督教而与家臣团之间产生不和。立花道雪等人在开战前表示强烈反对。而且在合战军议中,大友军中的田北镇周主张交战,但是大将田原亲贤则在背后与岛津军进行和睦交渉而没有理会。田北镇周不服并前往攻撃岛津军,大友军于是情非得已地与岛津军展开战斗。而事前主张“未到战斗时机”的大友军军师角隈石宗看清了结果,于是把秘传的奥义书烧掉并突入敌阵中战死。当初大友军的兵力比岛津军强很多,但是因为大友军徐徐而行而导致士兵开始疲劳,而且大友军为了追撃敌军而把阵形伸长,岛津军见状立即突击并扭转战况,最后大友军败走。大友军的战死人数接近3千人,但是大半是败走时在渡过耳川的急流时溺死,或是渡河时被突击的岛津军兵士所杀。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