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垓下之战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38
转发:0
评论:0
刘邦背约公元前203年,陈平与张良力劝刘邦撕毁楚、汉鸿沟和约,“击其暮归”。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此时不待更待何时,正是天亡项羽之际,刘邦正有此意,遂根据张良、陈平的建议,趁楚军锐气消磨殆尽的退兵路上之发起追击。阳夏之战不久,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汉军击败楚军取得阳夏(今河南太康),樊哙俘获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彭越趁项羽向南撤退到夏阳之机,攻克昌邑旁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汉王的军粮。刘邦趁项羽退军之际率领汉军发起追歼在阳夏大破项羽率领的楚军,俘虏楚国大将周将军,汉军光俘虏就有五千楚军。汉军取得阳夏,项羽率领的楚撤退到固陵。此时,刘邦另派刘贾南渡淮水包围寿春,刘贾很快到达。刘邦与项羽在固陵对峙时,防止项羽南逃派刘贾在寿春招降周殷断项羽向南逃后路。楚大司马周殷叛变楚王,帮助刘贾攻下九江,迎接九...

刘邦背约

公元前203年,陈平与张良力劝刘邦撕毁楚、汉鸿沟和约,“击其暮归”。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此时不待更待何时,正是天亡项羽之际,刘邦正有此意,遂根据张良、陈平的建议,趁楚军锐气消磨殆尽的退兵路上之发起追击。

阳夏之战

不久,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汉军击败楚军取得阳夏(今河南太康),樊哙俘获楚周将军卒四千人。 彭越趁项羽向南撤退到夏阳之机,攻克昌邑旁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汉王的军粮。

刘邦趁项羽退军之际率领汉军发起追歼在阳夏大破项羽率领的楚军,俘虏楚国大将周将军,汉军光俘虏就有五千楚军。汉军取得阳夏,项羽率领的楚撤退到固陵。

此时,刘邦另派刘贾南渡淮水包围寿春,刘贾很快到达。刘邦与项羽在固陵对峙时,防止项羽南逃派刘贾在寿春招降周殷断项羽向南逃后路。楚大司马周殷叛变楚王,帮助刘贾攻下九江,迎接九江王黥布的军队。后来,周殷和黥布率军

在垓下和刘邦会合,共同攻打项羽。

固陵之战

刘邦率领汉军追击项羽到了固陵,项羽率领的楚军为了摆脱汉军,发动反击攻打刘邦。刘邦率领的汉军一度受挫。刘邦在各路汉军没到的情况下,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选择高壁深垒防守战,为接下来的反击战做准备。

不久,灌婴、靳歙率领骑兵军团从彭城往固陵而来。刘邦亲自去固陵东边颐乡,与灌婴率领的汉军骑兵会合。

项羽得知灌婴、靳歙等率领汉军东来后为防自己被包围,项羽南退守至陈下,刘邦在灌婴、靳歙率领精锐骑兵到来后,发动反攻。汉将宣曲侯丁义率领骑兵和汾阳侯靳强率汉军为先锋,攻固陵楚军,便击破了楚大将钟离眜的部队,揭开了陈下之战与垓下之战胜利的序幕。

陈下之战

项羽向南逃跑到陈县,刘邦与灌婴在颐乡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会合,刘邦率领汉军主动出击(有周勃、樊哙、灌婴、靳歙、夏侯婴、蛊逢、丁义、靳强、灵常等将领),在陈下(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斩杀楚军十几个大将。项羽在陈下大败,陈公利几投降,汉军占领陈县。陈下之战后,项羽败局已定,韩信、彭越、英布等率军前往垓下,与刘邦会合,一同包围项羽。

大战垓下

韩信、彭越、英布等会合刘邦后,汉军参战兵力已超过60万人,十二月(前202年初,当时以十月为岁首)在垓下将向江东(今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前军,刘邦调度孔聚为左翼,陈贺(费将军)为预备军在韩信军后待命,刘邦坐镇中军,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在刘邦军后待命。韩信亲率前军发动攻势,初战进攻受挫后退,在楚军准备追击时,刘邦即时调度汉军左右两翼迂回夹击楚军,两军短兵相接陷入胶着,这时韩信率领前军翻身再战,楚军在三面夹击中被击败。由于项羽在围困中被击败,后人将韩信的这一战术称为“十面埋伏”。战败后,项羽被迫退回垓下城。

四面楚歌

楚军在垓下之战中受到决定性失利,然而仍然有着激烈的抵抗。刘邦乃设计令汉兵学唱江东楚国民谣,是夜,四面皆楚歌,楚军自项羽以下莫不以为汉已尽得楚地,乃士气崩溃。项羽率八百骑乘夜向南突围,渡过淮水后,身边只剩百余骑。

自刎乌江

汉军至黎明时才发觉项羽脱逃,由汉将灌婴率五千骑追杀。楚军一度迷路,在东城(今安徽定远县南)被追上。几度冲突后,项羽身边仅剩26人,终于突围到长江北岸的乌江。乌江亭长建议他前往江东,但项羽自觉起兵有八千江东子弟追随,今日孤身而还,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愿过江。不久,汉军数千骑追至,项羽令二十六骑下马步战,毙杀汉军五百余人后,乃挥剑自刎而亡。至此,刘邦获得垓下之战的胜利。

战争后续

项羽自刎乌江后,尸体被吕马童等五位汉军将领获得。五将争功,将尸体分成五块,献给刘邦邀功。刘邦将五将都封为列侯。

垓下之战后,刘邦继续进攻楚地,派兵夺取吴郡,招降会稽等郡。同时,刘邦率领汉军在颍川击败陈公利几,楚地反抗势力都逐步瓦解。到此,项羽控制的楚地,除了鲁地继续抵抗刘邦外,其他地区都向刘邦投降。

之后,汉军灭掉项羽分封的临江国、杀临江王共尉,诸侯王中不再有势力反抗刘邦。

鲁地投降后,楚汉战争正式结束,刘邦取得了彻底胜利,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以“鲁公”之礼将项羽下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垓下之战的“垓下”到底在哪里?垓下之战地点
垓下古战场,是秦末楚汉相争时项羽与刘邦决战的地方。古战场遗址位于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的韦集镇垓下村。楚汉五年十二月(前202年)发生的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时期的最后一次大战,它决定了楚败汉胜、楚亡汉兴。对于垓下、垓下聚问题,历来学者颇有异说歧见,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笔者以为垓下、垓下聚是有区别的。垓下是地区名,垓下聚是在垓下地区的聚落名。何谓“垓下”?《说文》对“垓”的解释是“兼垓八极地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兼备八极之地谓之垓”。据此,所谓垓下,就是八极地之下。有说垓即“堤”或“高冈绝岩”,则垓下是谓在河堤下或高冈下。依此而言,垓下必是地区名,非具体地点。犹如“塞上”、“河上”、“关中”、“山东”等等,是不能指定为具体地点的。大致说来,楚汉之际的垓下,在睢水、洨水(今沱河)间开阔的平原地区,大约在北纬33度至34度、东经117度至118度的范围内。具体如何,有兴趣者尚可深入探...
· 垓下之战过程:垓下之战最终哪一方战败
垓下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一场战役,战役的双方楚军和汉军,这场战役是楚军和汉军的战略决战,也对后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垓下之战油画公元前202年的时候,汉军的灌婴带兵攻占了彭城,而且还攻下了楚国的许多地区。淮南王英布也进入了九江地区,之后和灌婴会合一起进攻城父。与此同时,刘邦从固陵向东进军,一时间对项羽的形式非常的不利,项羽只能被迫向东南方向撤退,退到了垓下。这个时候项羽大约还剩下十万兵马,而韩信、英布等人的兵马汇合之后已经超过了六十万。韩信带兵与楚军大战,一开始还是受挫的,但是后来楚军追击的时候,被韩信的军队包抄,两军陷入胶着,最后项羽被三面汉军包围,被迫退回垓下。这个时候汉军虽然赢得了初步的胜利,但是却也伤亡惨重。在这种情况下,汉军夜晚高唱楚歌,楚军以为汉军已经将楚国的土地都已经攻下,于是士兵的气势大减,项羽见大势已去,于是就率领八百精兵突围而去。汉军知道项羽突围之后,派...
· 垓下之战虞姬自刎了吗,垓下之战垓下到底在哪里?
垓下之战虞姬自刎了吗,垓下之战垓下到底在哪里?在垓下之战的整个过程中只出现了一个女性人物,这个人物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毕生挚爱虞姬。在《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中都出现了“霸王别姬”的故事,但是里面的记载并没有说明虞姬的下场是怎么样的,但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虞姬能够有什么结局,作为楚霸王的女人,虞姬也只能以死相随了。而且之后也再也没有关于虞姬的记载了,所以虞姬引剑自刎的可能性是最高的。所以后世在对“霸王别姬”这个故事搬上舞台的时候也多将虞姬的结局设置成为引剑自刎,这样的结局最能够体现虞姬的忠贞,也能够带人人心最大的震撼。当然霸王别姬这个故事被人传说了千百年,后来搬上了舞台也可以看出这个故事中所包含的力量,以及人们对于霸王河虞姬这段爱情的惋惜。如果说人们喜爱霸王别姬这个故事,对他们的爱情感到惋惜和遗憾,还不如说人们是对西楚霸王项羽的人生感到了遗憾和无奈。也许在鸿门宴之前,没有人会料想到,...
· 垓下之战哪一方战败?垓下之战的战争经过
汉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五路大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基本完成了对10万楚军的合围。刘邦立刻任命韩信为联军统帅,指挥大军作战。韩信命刘贾、英布军自南将楚军外围出路全部封闭,命彭越军自北封闭通路,韩信军三十万于刘邦本部军主力则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十万楚军发起进攻,展开决战!首先,韩信率五阵大军先行向楚军发动挑腥性进攻。项羽立刻率十万楚军发动中央突破作战,矛头直制韩信本部。项羽亲自率军出击,冲锋在前,楚军以骑兵在前、步兵在后随其冲锋。汉军接战,前阵立刻被击溃。韩信立刻命令大军后撤,以三十万大军为屏障掩护指挥部和刘邦的十万人马向后退去。汉军且战且退,楚军则是继续孤注一掷的疯狂突击,项羽本人更加是一马当先,冲锋速度之快甚至将十万楚军将士统统甩在了后面,连楚军骑兵都没有一人能赶上。一路上,汉军如乌云一般层层叠叠,一眼望去,满上遍野。项羽率十万将士猛打猛攻...
· 垓下之战兵力对比垓下之战楚汉两军兵力介绍
韩信自称齐王后,刘邦命先前属于韩信指挥的灌婴别将一军南下,占领楚都彭城和今天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并与刘邦在陈县会合。在张良献计给刘邦大封齐王韩信土地后,齐王韩信也亲率大军从齐地南下,与刘邦会合于垓下。(按《史记》记载,攻占彭城等地的是汉将灌婴,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灌婴兵力较少难以完成这一系列任务,认为攻占彭城及苏北、皖北等地的应该是韩信,他们推测是汉初韩信获“谋反罪”后,汉朝史书将韩信的功劳抹杀,移到灌婴头上。)梁王彭越率军数万从梁地出发,先南下后,于刘邦本部军共同逼楚军后退;汉将刘贾率军数万会同九江王英布,自淮北出发,从西南方发动对楚地的进攻,先克寿春,再攻下城父并将此城军民全部屠尽;而镇守南线的楚将大司马周殷却在此时叛楚,先屠灭六县,再与英布、刘贾会师,随后北上合击项羽;同时,得到关中兵丁补充的刘邦则率本部军二十多万出固陵东进;汉军五路大军、合计近七十万之众,形成从西、北、西南、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