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
金文的种类
金文可略分为四种,即殷金文(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西周金文(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东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汉金文 (前221年~219年)。
商金文
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金文,可能是河南辉县出土的祖辛卣,年代为商朝中期,早于殷墟甲骨文。绝大多数的商代金文,都产生在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以后。商朝晚期的铸有金文之青铜器日愈增多,然所述仍简,多为铸者或其先祖之名称。至商朝末期,方有铸刻的文章出现,如帝乙时期的小子蒚卣,有铭文4行44字。商朝金文中已发现的单字总共有1300多个。
西周金文
及至周代商起,金文渐兴,天子之事,如昭王南巡,穆王西狩等,多有记述。 西周铭文青铜器几乎涵括每一位周王,可以说西周周王年数的正确与否完全取决于金文,要是不懂青铜器铭文的所属是那一位周王,就是说没有完整的周王元年青铜器铭文的支持,谈论中国年表西周部分毫无意义。西周周王青铜器的标准年月日的日期标注,以“唯王”开始,后面如果没有年数,默认的是该周王的元年,有年数的也可以换算成该王元年。有关周王的元年基本上是正月初吉,即现在的新年正月初一昭告天下,新年新气象取的是吉祥。也有周王在新年登基后赶赴外地诸侯处行政的例子。
东周金文
自平王东迁以降,铁器渐见,钟等青铜乐亦渐多,且亦能铸文于青铜器外侧,故金文所录,已非如当初般,只为王公大臣之事,战功、音阶等,皆有铸录。此时金文被广泛使用,堪称全盛时期。
秦汉金文
秦始皇后,诏令书同文,并于四方立碑,所用之文字皆为小篆,且不再刻铭文于钟鼎之上,由是金文渐衰。及至汉代,民间多铸铭文于铁器之上,青铜之器,不复使用,金文自是不见于史。
金文的制造过程
殷周金文被铸在青铜器的内侧,但是怎样在铸模上刻印上金文仍然未能确定。根据在工场遗址所发现的大量模具所推断,青铜器的制造方法如下:
利用粘土做一个与制成品大小相若的土胚(模型)。
另外再用粘土包裹着模型,待干透后切开外层的粘土,作为外模。
将模型削去外层,作为内模。
在内模刻上图案文字。
组合起外模和内模,并在之间放入铜片作为间隔空隙以待注入铜液。
将已溶化的铜注入。
将模冷却打破,取出青铜器。
但是,怎样在内模上加上文字图案等,仍然是一个谜。由于在青铜器内侧的金文是凹入去的,因此在内模上的文字应该是凸出来的。加上这些凸出来文字的技法,有各种不同的假设:
将溶成泥状的粘土,逐渐贴上。 此为清朝金石学权威阮元提出的假设,但没有实证实验
在内模贴上薄粘土,再削去多余部分。 这是民国以前被提出的假设。工序中必然会在内模上造成痕迹,而青铜器上亦必然有之,然实际上并没有。
先在木片或龟甲上刻上文字,用粘土填满后,再将粘土移印至内模上。 经实验证明这个方法可行,但是没有发现相关的物证,因此仍只可当作假设。
概论:除甲骨文外,在殷代的一种重要文字是金文。它的名称也是由书刻的原料而来。
相关参考论著资料
金文相关参考论著资料如下:
通论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殷周青铜器通论》(与张维持合著)
林巳奈夫(日语:林巳奈夫):《殷周青铜器综览》
马承源:《中国青铜器》
朱凤瀚:《中国青铜器综论》
通释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
白川静:《金文通释》
周法高:《金文诂林》
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证》,《商周青铜器铭文选》
拓本
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
严一萍:《金文总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
刘雨:《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与卢岩合编),《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与严志斌合编)
字典及文编
容庚:《金文编》
陈初生:《金文常用字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