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生物集群灭绝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0
转发:0
评论:0
五次大灭绝事件下列是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最早由大卫·骆普(英语:DavidM.Raup)和杰克·塞科斯基(英语:JackSepkoski)1982年发布的论文所认定。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奥陶纪晚期或奥陶纪与志留纪过渡时期,4.50亿年前至4.40亿年前,约27%的科与57%的属灭种。从灭种的生物分类的属的数量,被评为五次大灭绝事件的第三位。直接原因是冈瓦纳大陆进入南极地区,影响全球环流变化,导致全球冷化进入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面大幅度下降。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3.75亿年前至3.60亿年前,接近泥盆纪-石炭纪过渡时期。这次主要是海洋生物的灭绝,陆地生物受影响不显著。约19%的科、50%的属灭绝。这次大灭绝事件持续了近2000万年,期间有多次灭绝高峰期。造礁生物消失,竹节石类、腕足动物的3个目、四射珊瑚10多个科灭亡,称凯勒瓦瑟尔事件,也称弗朗斯-法门事件。由于灭绝事件持续...

五次大灭绝事件

下列是五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最早由 大卫·骆普 ( 英语 : David M. Raup ) 和 杰克·塞科斯基 ( 英语 : Jack Sepkoski ) 1982年发布的论文所认定。

奥陶纪-志留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奥陶纪晚期或奥陶纪与志留纪过渡时期,4.50亿年前至4.40亿年前,约27%的科与57%的属灭种。 从灭种的生物分类的属的数量,被评为五次大灭绝事件的第三位。直接原因是冈瓦纳大陆进入南极地区,影响全球环流变化,导致全球冷化进入安第斯-撒哈拉冰河时期,海面大幅度下降。

泥盆纪后期灭绝事件:3.75亿年前至3.60亿年前,接近泥盆纪-石炭纪过渡时期。这次主要是海洋生物的灭绝,陆地生物受影响不显著。约19%的科、50%的属灭绝。 这次大灭绝事件持续了近2000万年,期间有多次灭绝高峰期。造礁生物消失,竹节石类、腕足动物的3个目、四射珊瑚10多个科灭亡,称凯勒瓦瑟尔事件,也称弗朗斯-法门事件。由于灭绝事件持续时间很长,其根源很难辨识。可能的生物学原因是在此前的泥盆纪陆生植物大量繁育,导致地球大气中氧含量的增加、二氧化碳的大幅减少,地球进入卡鲁冰河时期所致。陆生植物进化出发达的根系深入地表土之下数米,加速了陆地岩石土壤的风化,大量铁等元素释放进入地表水,造成了水系的富营养化大暴发,导致了海底缺氧事件。海洋表层的繁盛的有机物的沉降,使得全球碳循环中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大量进入海底沉积层,也加强了地球冷化。泥盆纪也是陆地上生成大煤田的时期,这也加剧了二氧化碳固化入岩石圈。

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发生在2.51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时期。这是已知的地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许多动物门类整个目或亚目在此次灭绝事件中全部灭亡。曾普遍分布的舌羊齿植物群几乎全部绝灭。早古生代繁盛的三叶虫全部消失。蜓类原有40多个属,该世结束时完全消失。菊石有10个科绝灭;腕足类之前有140个属,在该事件后所剩无几。总共约57%的科、83%的属 (53%的海洋生物的科、84%的海洋生物的属、大约96%的海洋生物的种),估计有70%的陆地生物包括昆虫的物种灭绝了。 对于植物的影响较不明确,但新植物类群在此次灭绝后开始占优势。 全世界几乎没有三叠纪早期形成的煤田。这次大灭绝事件的可能成因包括西伯利亚大规模玄武岩喷发造成的附近浅海区可燃冰融化大量释放温室气体甲烷,盘古大陆形成后改变了地球环流与洋流系统等等。

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2.0亿年前的三叠纪-侏罗纪过渡时期。约23%的科与48%的属的生物灭绝。 其原因尚无定论。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缩写为K-T灭绝或K-T事件):6千5百万年前 ,约17%的科、50%的属 、75%的物种灭绝。这次灭绝事件被评为五次大灭绝事件的第二位,仅次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 其成因一般认为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陨石撞击。(参见希克苏鲁伯陨石坑)

第六次大灭绝

第六次大灭绝又被称作全新世灭绝事件,是于现今的全新世所发生广泛及持续的灭绝或生物集群灭绝事件。 涉及的灭绝集群包括了植物及动物的科,如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爬行动物及节肢动物,大部分灭绝都是在雨林内发生。于1500年至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就列出了784个已灭绝物种。 不过,有很多实际灭绝的物种都没有纪录,一些科学家估计于20世纪,就已有200万个物种实际灭绝。根据物种面积曲线估计,每年就有达14万个物种灭绝。

现今物种灭绝的速度估计是地球演化年代平均灭绝速度的100倍。 巨型动物群的灭绝一直持续至21世纪。现代的灭绝事件基本上是人类直接造成的影响。

广义来说,全新世灭绝事件亦可包括发生在更新世-全新世之间的第四纪灭绝事件(或称冰河时期灭绝事件)。自一万年前,人类发展及散布开始后造成巨型动物群消失。是次灭绝事件并非源自气候的转变或人类人口过多。不过全新世灭绝事件则延伸至现今的21世纪。

其它较大规模的灭绝事件

上述五大灭绝事件以及第六次大灭绝事件之外,还有以下规模稍小的灭绝事件 :

在演化上的重要性

生物灭绝事件时常加快地球生命的演化,因为灭绝事件时常使原本生态环境中占优势的生物急剧衰落甚至绝灭,从而为新的生物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新的优势种往往因此取代旧优势物种,而不是由于性状更优。 如近年来研究认为,寒武纪大爆发跟埃迪卡拉纪末期灭绝事件有关。

例如, 哺乳形类 ( 英语 : mammaliformes ) 与哺乳动物在恐龙占优势的中生代时期即已存在,但是无法与恐龙竞争大型脊椎动物的生态区位。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消灭了非鸟类恐龙,使哺乳动物能够进入大型脊椎动物的生态区位。恐龙亦是大灭绝的受益者,因为三叠纪-侏罗纪灭绝事件消灭其最主要的竞争者镶嵌踝类主龙。

另一种观点是 提升假说 ( 英语 : Escalation hypothesis ) ,它预测在有较多物种竞争之生态区位的生物较不易在大灭绝中幸存。这是因为在大灭绝时的剧烈变化,将使原本一些能够让该物种维持一定稳定数量的性状,在竞争物种数量急遽减少时反而变成负担,进而加速其灭亡。

再者,许多在大灭绝中幸存的物种并未恢复原先的数量与多样性,甚至有数量长期下降的趋势(有时被称作" 越过死亡线的物种 ( 英语 : Dead Clades Walking ) " )。因此, 若以"哪些物种幸存或灭亡"的方式来分析某次大灭绝的话,往往会失于偏颇。

然而,达尔文却坚持,物种间的竞争,例如对食物或生存空间的竞争,在演化上相较于外在环境的变化来得重要。

周期性

许多学者认为,灭绝事件的发生具有周期性,大约是每2600万至3000万年之间 ,或者大约每6200万年就有一些波动变化。 对于此种周期性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例如太阳可能存在着一颗未知的伴星(涅墨西斯星) ,太阳系在垂直银河系盘面方向的震荡运行,或者穿越银河系的旋臂。

然而,其他学者认为,海中的灭绝事件并未符合周期性的假设,或者是该生态系逐渐达到了一个特定的临界点,使大灭绝的发生变得不可避免。 此外,周期性假说当中许多假设的相关性受到质疑。 但支持者则宣称各种纪录中皆有强烈证据显示大灭绝的发生具有周期性 ,且非生物性的地质化学资料亦有与其一致的周期性。

参见

灭绝

寒武纪-奥陶纪灭绝事件

托阿尔阶灭绝事件

阿普第阶灭绝事件

全新世灭绝事件

埃迪卡拉纪末期灭绝事件(提议中)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苏军驻德集群
历史苏联驻德集群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构成,正式成立于1945年7月9日。在漫长的冷战时期,驻德集群始终为齐装满员,装备和训练也是最好的。它们位于苏军向西进攻计划的第一梯队。苏军驻德集群的单位参与了1968年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行动。1989年,作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一部分,苏联驻德集群转变为防御力量的部队,坦克部队于1989年撤出德国,并在1989年6月1日更名为西方集群。战斗序列从60年代开始苏军驻德集群的兵力稳定为6个集团军20个摩步师和坦克师构成,具体布置如下。1979年驻德集群各师:炮兵第34师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第3集团军近卫第18集团军近卫第20集团军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近卫第8集团军1979年末近卫第18集团军指挥部和其下属的其中近卫坦克第6师和部分独立旅、团撤出东德移防白俄罗斯,下属另两个师分属其他集团军。1982年近卫摩步第14师
· 计算机集群
集群分类集群分为同构与异构两种,它们的区别在于:组成集群系统的计算机之间的体系结构是否相同。集群计算机按功能和结构可以分成以下几类:高可用性集群High-availability(HA)clusters负载均衡集群Loadbalancingclusters高性能计算集群High-performance(HPC)clusters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高可用性集群一般是指当集群中有某个节点失效的情况下,其上的任务会自动转移到其他正常的节点上。还指可以将集群中的某节点进行离线维护再上线,该过程并不影响整个集群的运行。负载均衡集群负载均衡集群运行时,一般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前端负载均衡器,将工作负载分发到后端的一组服务器上,从而达到整个系统的高性能和高可用性。这样的计算机集群有时也被称为服务器群(ServerFarm)。一般高可用性集群和负载均衡集群会使用类似的技术,或同时具有高可用性与负...
· 古生物学家揭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和复苏之谜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地球生物的演化史上,曾发生了生物大灭绝事件,其中在2.52亿年前二叠纪末期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大灭绝,来自苏黎世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根据最新的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在这个时期变得非常寒冷,之后却又非常温暖,然后再次降温。图片来源于网络较低的温度使得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增加,由于气候的变暖,并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多,起初演化出了新的、生命周期较短的物种。长期而言,这种气候变化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幸存,可导致物种灭绝。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植物群和动物群在这次大灭绝事件后花了相当长的时间进行恢复,到了中三叠世才有所缓和,大约在2.47亿年前左右。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科学家小组由古生物学家乌戈·布赫尔(HugoBucher)牵头,最新研究透露诸如古菊石属和牙形化石等海洋生物的群体在此之前的三百万至四百万年就开始复苏。科学家们绘制了详细的温度变化曲线,研究当时的全球性气候和大气中二...
· 揭秘:土耳其现神秘木乃伊或是灭绝的史前生物
目前,土耳其一处古老地窖发现神秘动物木乃伊,具有锋利的牙齿,下垂的皮肤和鞭状尾部,专家们对于这具木乃伊尸体感到迷惑不解,不清楚它是哪一种生物。网络配图考古学家认为这具木乃伊可能是一种史前动物,然而其他专家表示它是某种猫科动物,头部和门齿具有特殊结构。还有人猜测这是某些人的恶作剧行为。这具动物木乃伊发现于土耳其Niğde地区钳工AbudllahOzturk家的坚石地窖。网络配图这个奇特木乃伊从鼻尖至尾部长度为1米,它的头骨外形和突出牙齿暗示着它可能是一种猫科动物。如图所示,这是安纳托利亚保存的一具10-13世纪木乃伊猫,猫科动物制作成木乃伊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埃及时期,古埃及曾制作一些猫木乃伊,图中是古代猫科动物骨骼。网络配图左图是古埃及战争女神芭丝特,人们将她描述为一半是母狮子,一半是家猫。古埃及人对猫保持敬畏之心源自猫能够捕食威胁粮食的老鼠。右图是一只木乃伊猫。
· 二叠纪大灭绝并没有让地球生物死亡殆尽?
根据最近的一篇论文,地球上所经历过最严重的一次大灭绝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夏威夷大学的StevenStanley经过谨慎的计算,将原先估计的二叠纪大灭绝抹去的90%到95%的物种下调到约81%。这仍然是一次巨大的灭绝,但是他写到,“地球生命并非像之前认为的那样在二叠纪末期死亡殆尽。”图片来源于网络他的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大灭绝指的是星球上的大部分物种在几百万年时间内快速雕零(至今关于“大灭绝”仍然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找大灭绝的踪迹看起来很简单——挖掘化石记录,找到一个时间段,其中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都呈断崖式下降。首先,动物一直都在灭绝,所以古生物学家们必须将背景灭绝(backgroundextinction,没有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环境变化时,物种的自然灭绝)的比率从大灭绝事件中梳理出来。再者,只有极其有限的一小部分动物变成了化石。要保存动植物的残骸需要非常特殊的条件,比...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