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南庄头遗址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0
转发:0
评论:0
概况遗址发现于1986年,当时在黑色淤积土下发现了文化层,出土了兽骨、木炭和石器等。文化层距地表约180厘米,其上覆盖较厚的黑色和灰色粉沙粘土,为湖相沉积。至今,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河北大学历史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市、县文物部门等单位,先后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三次发掘出土了大量人类遗存,最为可贵的是总计50余片陶片的发现。这些陶片多数都很破碎,陶胎壁厚约0.8至1.0厘米,烧成温度低,质地极疏松,陶色不纯,陶器制作还处于原始阶段,按陶质可分为夹砂深灰陶和夹云母褐陶两大类,多数有纹饰,以浅细绳纹为主,是目前中国考古发掘得到的地层和年代都确切的最早的陶制品之一,揭示了久远的陶器发展历史。出土的动物骨骼很多,鹿科动物数量较多,还包括鼠、鸡、狗、狼、猪、鸟类、鱼类、鳖类以及螺、蚌等,其中部分骨骆有烧烤、切割的痕迹。出土工具有石磨盘、石磨棒及骨、角器等。标本经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8500年-前7...

概况

遗址发现于1986年,当时在黑色淤积土下发现了文化层,出土了兽骨、木炭和石器等。文化层距地表约180厘米,其上覆盖较厚的黑色和灰色粉沙粘土,为湖相沉积。至今,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河北大学历史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市、县文物部门等单位,先后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

三次发掘出土了大量人类遗存,最为可贵的是总计50余片陶片的发现。这些陶片多数都很破碎,陶胎壁厚约0.8至1.0厘米,烧成温度低,质地极疏松,陶色不纯,陶器制作还处于原始阶段,按陶质可分为夹砂深灰陶和夹云母褐陶两大类,多数有纹饰,以浅细绳纹为主,是目前中国考古发掘得到的地层和年代都确切的最早的陶制品之一,揭示了久远的陶器发展历史。出土的动物骨骼很多,鹿科动物数量较多,还包括鼠、鸡、狗、狼、猪、鸟类、鱼类、鳖类以及螺、蚌等,其中部分骨骆有烧烤、切割的痕迹。出土工具有石磨盘、石磨棒及骨、角器等。标本经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8500年-前7700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四条灰沟、两座灰坑和两处用火遗迹。

遗址是迄今为止在华北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比黄河流域的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早近两千年,填补了这些新石器时代文化代表性遗存与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间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磁山、裴李岗文化的原始农业、家畜饲养业和制陶业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的,在此之前,还应当有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南庄头遗址发现的石磨盘和石磨棒等谷物加工工具,猪、狗等家畜和陶器,将中国农业、家畜饲养和陶器的历史又提前了一个时期,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遗址也为研究全新世早期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了珍贵的地层剖面。

参看

磁山文化

中国新石器文化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庄头镇柏社村
老村“柏社"故乡位于县城东北处,不足十里路程,村名叫"柏社",年岁已很大了。据澄城文史资料记载,唐武德年间,因柏、华两姓建寨始居而取名柏华。宋嘉定年间,因独留柏姓更名为"柏社"。从以上资料看,村上有先民开始居住活动已一千四百余年,延用现在的村名也八百多年了,完全有理由称得上是个老村。老村很大,不单是土地面积大,村里居住布局更大,分为东村和西村。老村人口众多,自记事起,只知道有张、王二姓居住,其它杂姓很少。至于柏姓何时消失,已无从考究。解放初,一直延用“柏社”这一古老村名,“柏社初级农业合作社”是全县第一个建设的农业合作社,曾获得国家表彰奖励。大约在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县上按照居住散落特点,分成柏东、柏西两个村建制。虽对外称两个大队,但两个村的人一脉相承,打断骨头连着筯。骨肉相连、血溶于水的魂脉亲情依然坚固地存续着。东、西村之间可能在农业生产、致富脱贫、学生上学等等方面会有比较,会有竟争,...
· 计氏庄头大院
简要介绍:庄头大院位于河北省宽城县板城镇椴树沟村的这处古老院落,为清代中期修建,是当年计姓庄头的居所,也被当地人称为"计庄头大院"。庄头大院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庄头大院原总占地面积100余亩称为计庄头大院位于河北省宽城县目录1简介2具体分布简介庄头大院坐落在宽凌公路北侧,板城镇椴树沟村,距县城30公里,距都山森林望海公园25公里。原总占地面积100余亩。其中内院占地约10亩,主体建筑计约四十余间,另有门房、门楼、亭堂、角门、牲口棚等附属建筑10余处,后花园一处。内院建筑为中轴对称三进院落。其中四分之三房屋和两个门楼保存基本完好。后花园和大规模外院现已无存。庄头为清朝时期不同区域为皇室纳税的代理,是由曾经在重大战役中战功卓著的人担任,是不仅为宫廷征粮,同时也负责地方具体民间事物的一个特殊岗位,皇帝安排庄头也是带有奖励的性质。庄头这个事物的出现代表一定历史阶段内政治和社会的变化及组成内容。这样的特...
· 即墨纪家庄头
纪家庄头村中文名称纪家庄头村地理位置即墨市通济街道人口750人户数186户村庄由来明末,北曲纪氏父子析炊,因在此地拥有田地,其子便迁来定居,称纪家庄,又称纪家庄头。同治《即墨县志》标作纪家庄。1980年地名普查时,定名为纪家庄头。政区人口即墨市通济街道辖村。在楼子疃东北5.5公里处。2006年,全村共有186户,总人口为75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384人。经济发展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2098万元,人均纯收入为6697元[1]。通济街道位于即墨城区西部,市政府机关驻地。南接城阳区,西与大信镇相临,东及东南部与经济开发区、环秀街道相接。总面积74.56平方公里,耕地825公顷。辖61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总人口14万人。通济因即墨城西城门而得名。即墨城为隋代所建,开西门“临川”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重修城池,改题西门旧额为“通济”。2012年通济街道辖69个行政村,29个居...
· 河南淅川坑南遗址
2011年3至8月,由于国家重点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研究生院科技考古系合作,对河南[注:河南,简称“豫”,省会是郑州。位于我国中部偏东、黄河中下游,处在东经110°21′~116°39′,北纬31°23′~36°22′之间,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淅川坑南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经过半年多的发掘,揭露面积2700平方米,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注:新石器时代(NeolithicPeriod)指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早中期各类石制品8000余件,同时出土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陶器残片、石磨盘、研磨球、燧石制品等重要遗存。该遗址地理[注: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
· 陕西省兴平市庄头镇亢家村
亢家村,陕西省兴平市庄头镇最北边的一个村庄,北面是西宝公路中线,以及陇海铁路。南边是西宝高速公路。交通发达,和市区只有7里,距咸阳市35公里、西安市48公里。是印刷专业村,村里小印刷厂林立。全村以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种植为主。中文名称亢家村所属地区陕西省兴平市庄头镇面积520亩人口314人亢家村起源]亢家村是明朝初年,从山西大槐树下迁徙过来的,亢姓人建立的,亢姓属于小姓,我查了一下大多数姓亢的都在山西省。陕西姓亢的不多。亢家村地理位置]亢家村位于庄头镇北2公里处,与西城街道办接壤,西宝中线沿村北而过,交通发达。全村有1297人,共304户,耕地面积1100亩,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亢家村村内基础设施良好,村内道路已全部水泥硬化,并高标准修建了村级组织及文化休闲场所,亢家村依托出行便利的条件,开展家庭式的印刷业,投资小、见效快,利润丰,即解决村内富余劳动力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在庄头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