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7
转发:0
评论:0
历史哈佛大学天文台建立于1839年,是哈佛大学艺术和科学学院下属的研究机构,并为哈佛大学天文系的教学活动提供设备和其它方面的支持。而史密松天体物理台于1890年建立,是史密松研究所的一个机构。1955年,史密松天体物理台将总部迁往剑桥,开始了与哈佛大学天文台长期的合作关系。二者于1973年7月1日正式建立联合机构,即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促使两个机构在原子和分子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可见光和红外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天体测量学、太阳物理学、恒星天文学、行星科学、理论天体物理学等方面开展合作,此外还设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哈佛大学天文系担负了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在天文学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在马萨诸塞州还有三处办公地点,还在亚利桑那州的霍普金斯山建有弗雷德·劳伦斯·惠普尔天文台(FLWO),拥有多镜面望远镜(MMT)、...

历史

哈佛大学天文台建立于1839年,是哈佛大学艺术和科学学院下属的研究机构,并为哈佛大学天文系的教学活动提供设备和其它方面的支持。而史密松天体物理台于1890年建立,是史密松研究所的一个机构。1955年,史密松天体物理台将总部迁往剑桥,开始了与哈佛大学天文台长期的合作关系。二者于1973年7月1日正式建立联合机构,即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促使两个机构在原子和分子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可见光和红外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天体测量学、太阳物理学、恒星天文学、行星科学、理论天体物理学等方面开展合作,此外还设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哈佛大学天文系担负了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在天文学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在马萨诸塞州还有三处办公地点,还在亚利桑那州的霍普金斯山建有弗雷德·劳伦斯·惠普尔天文台( FLWO ),拥有多镜面望远镜( MMT )、超高能辐射成像望远镜阵列系统( VERITAS )等设备,在夏威夷莫纳克亚参与建设了亚毫米波阵列,在智利的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参与建设了麦哲伦望远镜,在南极洲参与建设了南极望远镜。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参与的空间望远镜项目有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 CXO )、日出卫星( Solar-B )、太阳和太阳风层探测器( SOHO )、斯皮策空间望远镜( SST )等。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还下属有理论原子分子和光学物理研究所( ITAMP )、理论和计算研究所( ITC )和X射线技术中心( CXT )等三个研究中心,以及一个用于科学仪器研发的工程中心( CE )。

1998年是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成立25周年,庆祝活动上回顾了中心25年来的重要发现和有纪念意义的事件,包括:1973年,由该中心设计的、安装在天空实验室上的设备发现了太阳的冕洞。在天鹅座中证认了第一个黑洞候选天体。1976年火箭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引力红移。1977年发射了爱因斯坦卫星,开启了X射线天文学的新时代。1979年,多镜面望远镜在亚利桑那开始启用,同年,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物理学家史蒂文·温伯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0年发现了木星的X射线辐射。1981年在猎户座大星云中发现了水分子的脉泽辐射,为测量天体的距离提供了新的手段,同年完成了CfA红移巡天北半球的观测。1982年在超新星遗迹中发现了快速旋转的脉冲星。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空间天文观测证实了弗雷德·惠普尔关于彗星结构的“脏雪球”理论。1988年,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下属的橡树岭天文台发现了太阳系外行星的证据。1990年发现了宇宙大尺度结构中的“长城”构造,惠普尔天文台发现了蟹状星云的伽玛射线辐射。1994年,CfA红移巡天扩展到南半球。1995年,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发现了超大质量黑洞存在的证据。同年,次毫米波阵列望远镜在夏威夷莫纳克亚动土兴建。1996年,惠普尔天文台发现了一类新的活动星系;安装在SOHO卫星上、由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设计的仪器拍摄了首张太阳外层大气的照片,探测到了快、慢两种太阳风。同年,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成为先进X射线天文设备( AXAF ,即后来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的控制中心。1997年首次从观测上确认了黑洞周围的事件视界。

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总部位于剑桥花园街60号,第10234号小行星“花园街60号”( Sixtygarden )以它的地址命名。

历届馆长

George B. Field: 1973–1982

Irwin I. Shapiro: 1982–2004

Charles R. Alcock: 2004–现在

经费来源

2010年财政经费来源于: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70%

史密森尼学会联邦基金: 22%

国家科学基金会: 4%

美国能源部: 1%

安嫩伯格基金会: 1%

礼物和捐赠: 1%

其它: 1%

参见

哈佛大学天文台

史密松天体物理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天体物理学
历史天文学的历史纪录虽然很久远,但是它长期以来都跟物理学分开,直到物理学发展才开始结合起来,主要发展的目的是历法。天文学在历史当中,中国、欧洲、非洲、中东、印度、美洲都有独立的发展历史,其中以中国的历史纪录长度最久,但是中国并没有发展出天体物理学,最早有天体物理学研究的纪录是印度。天文学在古代历史上的发展分支:中国古代天文学印度古代天文学非洲古代天文学近东古代天文学美洲古代天文学欧洲古代天文学也有一种看法认为非洲古代天文学、两河流域天文学及美洲古代天文学都是由传说中的姆大陆及亚特兰提斯所流传而来的,但是这项说法缺乏考古学上的证据,虽无法证伪,但也无法证实。欧洲天文学主要源自于非洲古代天文学及两河流域天文学,现代天体物理学是由欧洲天文学建立起来的。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国古代研究天文学的目的主要是历法、占卦及气象,用途多数是封建时代的权威创造或制造传说。由于中国封建制度维持相当长久,因此拥有全球历...
· 实验天体物理联合研究所
外部链接官方网站
· 天体粒子物理学
历史维克托·赫斯,当时的奥地利物理学家,假设一些空气中的电离是被空中辐射造成的。为了保卫这个假说,赫斯设计了能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仪器,并且在高达5.3公里的高度进行对电离的观察。经过多次空中飞行实验,赫斯发现了来源自太空的辐射的证据。对于这一发现,赫斯是荣获193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者之一。1925年,罗伯特·密立根证实了赫斯的调查结果,并随后创造了术语“宇宙射线”。许多熟知天体粒子物理学领域起源的物理学家更喜欢把赫斯归功于宇宙射线的这一“发现”作为这个领域的起点。开放式问题他们主要是在研究粒子是如何从宇宙诞生的?等问题。下面是他们最近较热门的的研究问题: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光子会衰变吗?微中子有什么性质?它在宇宙的演化里扮演了什么角色?微中子告诉我们什么关于太阳的内部和超新星爆炸?宇宙射线是从哪里来的?重力波存在吗?侦测的到吗?实验设施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新类型的基础设施的设计。...
· 国际理论物理中心
参考资料
· 中国天体物理学家艾国祥
简要介绍:艾国祥(1938.2.17-),中国天体物理学家。1938年2月17日生于湖南益阳。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天体物理专业。中员。199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任1997-2000年度国际天文合会第十委员会主席。历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台长,北京天文台太阳物理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怀柔站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北京天文台台长、北京天文台太阳物理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怀柔站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研究员。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太阳磁场与速度场观测和研究”重要项目组长,国际天文协会第10委员会组织委员,美国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项目“中美太阳联测”、国家科委与日本文部省合作协议项目“中日太阳物理合作”中方首席科学家。中文名艾国祥国籍中国出生...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