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皮埃尔·布列兹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6
转发:0
评论:0
人物生平皮埃尔·布莱兹生于1925年3月26日。他本来打算和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工程师。有些人也赞成,一个来自法国省份的中产阶级青年就应该继承父业,在钢铁这一行业工作。他在学校成绩很好,特别是数学。他还因此而被圣安堤雅的天主教学院送往里昂一个理科课程学习。如果不是后来迁往了巴黎,布莱兹可能就会这么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位工程师了。18岁的他就决然离家到法国的首都,并且在那里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1944年10月,他到音乐学院和声课程的老师梅湘处学习。七岁的时候布莱兹就出于兴趣学习过钢琴,还参加过学校合唱,后来兴致越来越高。通过梅湘他认识到了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和新旧维也纳学派的音乐世界。通过梅湘,他还知道了不但要学会怎样思考音乐,还要懂得怎样用音乐去思考。作为对他的测试,法国广播放送了他的三首钢琴赞美诗(1945)和一些带有老师的风格的学生习作,上面还有勋伯格式的抽象语言。不久后,这位实习生俨然...

人物生平

皮埃尔·布莱兹生于1925年3月26日。他本来打算和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工程师。有些人也赞成,一个来自法国省份的中产阶级青年就应该继承父业,在钢铁这一行业工作。 他在学校成绩很好,特别是数学。他还因此而被圣安堤雅的天主教学院送往里昂一个理科课程学习。 如果不是后来迁往了巴黎,布莱兹可能就会这么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位工程师了。18岁的他就决然离家到法国的首都,并且在那里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

1944年10月,他到音乐学院和声课程的老师梅湘处学习。七岁的时候布莱兹就出于兴趣学习过钢琴,还参加过学校合唱,后来兴致越来越高。通过梅湘他认识到了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和新旧维也纳学派的音乐世界。通过梅湘,他还知道了不但要学会怎样思考音乐,还要懂得怎样用音乐去思考。作为对他的测试,法国广播放送了他的三首钢琴赞美诗(1945)和一些带有老师的风格的学生习作,上面还有勋伯格式的抽象语言。不久后,这位实习生俨然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作曲家。通过瑞雷·莱波维兹的课,布莱兹接触到了十二音序列、无调性音乐和电声实验。 而他的第一份工作,在马林斯基剧院当指挥,从而接触到了室内乐。

1954年,他为新音乐创立了系列音乐会 "Concerts du Petit Marigny / Domaine Musicale"。接着的一年里他的作品《无主之锤》获得国际性的成功,标志着他的作曲家身份获得承认。与此同时,他作为指挥家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布莱兹在1958年开始其指挥生涯,当时是作为西南无线电乐团的常任客席指挥。从1960年到1962年,布列兹在巴塞尔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同时担任克利夫兰乐团首席客座指挥(1967-72),BBC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1971-75)还有纽约爱乐的首席指挥(1971-77)。1977年起布列兹的工作重心就移到了巴黎蓬皮杜中心“声学/音乐研究和协作学院”"Institut de Recherche et de Coordination Acoustique/Musique" (IRCAM) ,该学院由法国政府资助。直到1992年他才IRCAM退下一线工作,但他仍一直是艺术家合奏团的主席,这个乐团由他本人一手创立,是一支享誉国际的以演奏同时代作品出名的乐队。1995年布列兹被任命为芝加哥交响乐团的首席客籍指挥。他在拜罗伊特有三次出位的登场,分别是1979年的帕西法尔,1976年指环百年志庆和2004年再一次把帕西法尔搬上舞台,而这一次的演绎引起很大的争议,导演是克利斯朵夫·史令根斯夫(Christoph Schlingensief)。

在德国巴登-巴登住院疗养后,布莱兹于2016年1月5日病逝。

奖项

早在70年代,布莱兹就已经是同辈音乐家的最重要代言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不断地碰上各式各样的矛盾。他并不想成为什么典范,只是想走自己的路,跟着自己脑海中音乐阔步前进。 作为指挥家,他指挥过很多有名的交响乐团,其成就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他获得过26个格莱美奖和其他无数的名誉。

1979年,他获得恩斯特·冯·西门子音乐奖。

1989年,他成为日本艺术协会第一位“帝国奖”得主。

为了表扬他对20世纪音乐的贡献,1995年获得德国唱片评论奖,英国音乐杂志《留声机》“本年度艺术家”,接着在他70大寿的时候还获得了法国 Victoires de la Musique一向特别的奖项。

1996年,获得柏林艺术奖,瑞典皇家音乐学院授予他Polar Music Prize。最后他在2004年1月在巴登-巴登获得金奖牌。

音乐成就

布列兹1943年在巴黎音乐学院梅湘门下,1945/46在奥涅格的妻子安德雷·瓦拉伯格和内雷·雷波维兹底下学习。1946-56年间他是马林斯基剧院Madeleine Renaud/Jean-Louis合奏团的音乐指导。 1951年他在皮埃尔·沙弗的音乐研究小组工作。1952年到达姆城新音乐国际假期课程进修(Darmstadt Ferienkurs)。在那里1955-67年间他成为了导师之一,并且是达姆城室内合奏团的指挥。

1954年,他在巴黎成立Domaine musical音乐会系列,并且担任其指导直至1967年,又成为了巴登巴登的西南放送乐团的客席指挥。 除此之外他还于1960-63年间在巴塞尔,1963年马萨诸塞剑桥哈佛大学讲课。1966年在拜罗伊特音乐节上首次指挥瓦格纳,曲目是帕西法尔,1976-80年上演备受争议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导演是帕替斯·雪荷。

1967-72年,他成为克利夫兰乐团客席指挥。1971-75他指导了BBC交响乐团,1971-77接替伯恩斯坦到纽约爱乐乐团上任。他在巴黎成立了声学/音乐研究和协作学院,并在1976-92年间担任该学院的指导。同样在巴黎,他是艺术家合奏团的创立者兼1976-79的指导。 进入90年代后,他更多的是与顶尖的传统管弦乐队,如柏林爱乐乐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举办音乐会和录制唱片, 2004和05年他回到了拜罗伊特指挥。

自50年代中起,布莱兹就和施托克豪森,诺诺并称为先锋派三大代表,特别是在序列音乐方面。在他的作品中,法国音乐的抒情性(特别是印象派音乐里的)和理智逻辑融为一体。他对待自己的作品总是带着一种批判的眼光看待,就像他对待别人的作品一样。因此他总是修改自己早期的作品,所以这些作品始终没有定稿,有的只是阶段性的版本。

对指挥的理解

传奇作曲家兼指挥家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认为:

瑟维斯指出,尽管当今大多数指挥家都自称为民主主义者,“但这根本不可能。这并不意味着民主行不通,但民主并非直截了当。 它需要协商!”他以柏林爱乐乐团为例:“这个管弦乐团以奔放的团员闻名,人人都有着完全的自我实现感。但是,如果指挥台上的指挥无法让他们集中到一个焦点,那么乐团将群龙无首、魅力尽失。” 

十部核心作品

1. 《第二钢琴奏鸣曲》(1948)

布列兹的第二钢琴奏鸣曲作于1948年,二十岁出头的年纪,这部作品既摧毁了古典的规矩——奏鸣曲式、赋格等——又创造了它自身带着不可抗拒之强度的不朽结构。

2. 《无主之锤》(1955)

这部1955年的作品彻底树立了布列兹在先锋音乐届“活剥狮子皮”的声名——这是他的老师奥利维尔·梅西安对学生时代的布列兹的评价。然而,现在我们可以听到,这首曲子有着迷人而具有欺骗性的异国式美感,充满了具有爆破力的想象。

3. 《重重皱褶——马拉美肖像》(1957—1962)

这是布列兹的马拉美系列的最终版,音乐中令人迷狂的和革命性的成分交替出现。它也是布列兹最长的作品,超过了一个小时。

4. 《祭奠布鲁诺·马代尔纳的仪式》(1974—1975)

这首曲子为了纪念布列兹的好友与合作者,意大利伟大的作曲家与指挥家布鲁诺·马代尔纳而作。

5. 《回声》(1981—1984)

这是布列兹对电子音响和乐器原声之融合最具野心的一部大作,让音乐从乐团那被电声彻底改造过了的缥缈音响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共鸣世界。

6. 《记谱法》(交响版,1978/1984/1997)

《记谱法》是布列兹对自己早期五首警句式的钢琴作品扩展而得的作品,也是布列兹所有曲目中最为妙趣横生、美丽动人,并且充满激动人心的戏剧张力的作品。

7. 《衍生2》(1988/2002/2006)

布列兹和他自己建立的当代乐集乐团合作录制于2002年的表演在《衍生2》那镀了金的声音迷宫里孕育出了金黄色的线索。

8. 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

这无论如何都是布列兹里程碑式的表演,他在帕特里斯·夏侯(Patrice Chéreau)的世纪之作“指环”系列中的演出震撼、甚至魅惑了拜罗伊特的观众。它于1980年摄制电影版,依然是所有“指环”版本中——不论是音乐意义上还是戏剧意义上——极其重要而有深度的解读。

9. 德彪西:《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另一出布列兹歌剧生涯的高光时刻,他参演了1992年由彼得·斯坦恩(Peter Stein)与威尔士国家歌剧团制作的德彪西《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展现了布列兹在指挥所有作品中都会呈现的东西:表现力、聚焦度和清晰度。

10.德彪西:《游戏》

这次演出精彩而诡异地体现了指挥家布列兹的大师风范:它录制与更早的年代,布列兹背下了德彪西最为费解的交响总谱,仅凭记忆指挥,而且还戴着墨镜……这部作品的谜语在这次演出中都得到了解答,而这种体验,我们极难遇见。

代表作品一览

Piano Sonata No. 1 第一钢琴奏鸣曲 (1946)

Sonatine for flute and piano 长笛与钢琴奏鸣曲 (1946)

Le visage nuptial 为女高音,女中音、合唱和室内乐团(1946; 1950-51修改为大管弦乐队版本;1988–89修订)

第二钢琴奏鸣曲(1947)

Le soleil des eaux 广播剧配乐(1948; 1950修改为康塔塔)

Polyphonie X 为18件乐器而写(1951)

练习曲 为录音带而写 (1952)

Structures, Livre I 为双钢琴而作 (1952)

第三钢琴奏鸣曲(1955-57)

Improvisations sur Mallarmé I & II 为女高音和室内乐团而作 (1957)

Strophes 为管弦乐团而作(1957; 1960-62 重新作曲,更名为:唐)

Doubles 为管弦乐团而作 (1958; 1964 扩展)

Improvisation sur Mallarmé III 为女高音和室内乐团而作 (1959)

Tombeau 为女高音和管弦乐团而作 (1959)

Structures, Livre II 为双钢琴而作 (1956-61)

Don (du poème) 为女高音和管弦乐团而作 (1960-62)

Pli selon pli (1957-62; 改编自 Don, Improvisations sur Mallarmé I-III 和 Tombeau)

Eclat 为15件乐器而写 (1965 ff.)

Domaines 为单簧管和21件乐器而写 (1968)

Livre pour cordes 为弦乐队而写 (1968 ff.)

über das, über ein Verschwinden 为合唱团而作 (1969)

e. e. cummings ist der Dichter 为16位独唱音乐家和24件乐器而写(1970 ff.)

Multiples (1970 ff.)

Ainsi parla Zarathoustra. 戏剧音乐 (1974)

Mémoriales 为管弦乐队而写 (1973-75)

Rituel in memoriam Maderna 为管弦乐队而写 (1975)

Messagesquisse 为7把大提琴而写 (1977)

Notations 为管弦乐队而写 (1978 ff.)

Répons 为6位乐器独奏者,室内乐团,电脑音响和电声乐器而写 (1983)

Dérive I 为6件乐器而写 (1984)

Dialogue de l"ombre double 为单簧管和电声乐器而写 (1985)

Dérive 2 漂移2 , 为11件乐器而写 (1988-2006)

Sur Incises 为3架钢琴,3把竖琴和3款打击乐器而写(1994-96)

参见

古典音乐作曲家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皮埃尔·布约亚
外部链接BurundiTimeline1858-19951996commentsonBurundiandBuyoyaattheUnitedNationsMandelahailspeacedealasgenocidestalksBurundians
· 皮埃尔·布迪厄
生平皮埃尔·布迪厄1930年生于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大西洋省的小城当吉恩,父亲是邮差(后成为地方邮局主管);家中使用的语言是Gascon语。1962年布迪厄和Marie-ClaireBrizard结婚,婚后生下三儿子:JérômeBourdieu、艾曼纽埃尔·布迪厄(英语:EmmanuelBourdieu)跟LaurentBourdieu。皮埃尔·布迪厄在小城Pau的“路易巴图”中学(lelycéeLouisBarthou)就读,其中一位老师认为他资质优异,建议他转去巴黎的“伟大的路易”中学(lelycéeLouis-le-Grand)就读,时为1948年。皮埃尔·布迪厄后来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Écolenormalesupérieure(ENS))。1954年通过哲学教师会考,同一年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通过的学生还包括有未来的大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未来的知名历史学家EmmanuelLeRoy...
· 皮埃尔·布尔迪厄是谁?法国思想大师皮埃尔·布尔迪厄简介
布尔迪厄几近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完全无视学科界线,从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到历史学、语言学、政治科学、哲学、美学和文学研究,他都有所涉猎。布尔迪厄向当今的学科分类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他在涉及范围极广的不同领域中提出了很多专业性的质询:从对农民、艺术、失业、教育、法律、科学、文学的研究,到对亲属关系、阶级、宗教、政治、体育、语言、住房问题、知识分子、国家等的分析。布尔迪厄还具有融合各种不同的社会学风格的能力。从艰苦的人种论阐述到统计学模式,到抽象的元理论的和哲学的论辩等等,布尔迪厄一律照单全收。他向已被公认的社会科学的思维模式提出了多方位的挑战。布尔迪厄1930年出生于法国贝恩亚,他早年学术生涯一直未能摆脱结构主义的阴影。他试图以索绪尔为基点,发展一种“普遍的文化理论”。在他批判性地重新思考了索绪尔的理论命题之后,尤其是思考了作为实践和言语对立面的文化和语言之后,他放弃了这一计划,并开始探索一种...
· 拉斐尔·霍尔兹德皮
外部链接IAAFRaphaelHolzdeppe的页面
· 雅克·皮埃尔·布里索
传记布里索出生于法兰西中北部的沙特尔,他的父亲是一个旅店老板。他接受教育后在巴黎一个律师办公室工作。1782年,他和妃礼西典•杜邦(FélicitéDupont)(1759年至1818年)结婚,开始著述并进行翻译奥立佛·高德史密斯和罗伯特•叨得斯理(英语:RobertDodsley)英语作品。他们住在伦敦,随后到1791年有三个孩子。他的第一部作品,"刑法理论"(Théoriedesloiscriminelles(1781))和"国会哲学图书馆"(Bibliothèquephilosophiquedulégislateur(1782)),探讨法律哲学的议题,并很明显的在道德伦理的观点深刻受到尚-雅克•卢梭影响。布里索在"刑法理论"的序言中,叙述,他提交此书的大纲给伏尔泰并引用他在1778年4月13日的回函。布里索任欧洲通讯(法语:Courrierdel"Europe)刊物,并从事法兰西信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