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筹算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46
转发:0
评论:0
历史筹算具体出现时间已然不可考,但根据典籍记录和考古发现,至少在战国初年筹算已然出现。它使用中国商代发明的十进位制计数,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筹算在公元6世纪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七世纪的印度数学,分数中的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与中国同,分数的乘除法也和《九章算术》相同。古印度数学绝大部分来自中国。。一直到被珠算完全取代之前,筹算是东亚古代进行日常计算的方法,算筹是东亚古代数学家研究数学时常用的计算器具,是东亚古代各种重要数学发明的基础,开创了中国以至东亚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机械化数学体系,与古希腊以逻辑推理为中心的数学体系有所不同;机械化的数学体系是一千多年世界数学的主流影响筹算的乘除法传入印度,成为土盘算法。9世纪初至10世纪,又经印度传入阿拉伯,这时期的阿拉伯阐述印度数学的数学著作,诸如《印度算术原理》,其土盘算式虽...

历史

筹算具体出现时间已然不可考,但根据典籍记录和考古发现,至少在战国初年筹算已然出现。它使用中国商代发明的十进位制计数,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

筹算在公元6世纪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七世纪的印度数学,分数中的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与中国同,分数的乘除法也和《九章算术》相同。古印度数学绝大部分来自中国。 。一直到被珠算完全取代之前,筹算是东亚古代进行日常计算的方法,算筹是东亚古代数学家研究数学时常用的计算器具,是东亚古代各种重要数学发明的基础,开创了中国以至东亚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机械化数学体系,与古希腊以逻辑推理为中心的数学体系有所不同;机械化的数学体系是一千多年世界数学的主流

影响

筹算的乘除法传入印度,成为土盘算法 。9世纪初至10世纪,又经印度传入阿拉伯,这时期的阿拉伯阐述印度数学的数学著作,诸如《印度算术原理》,其土盘算式虽然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其十进位制概念,分数的表示法,以及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和中国的筹算雷同,有的还用空格“ 0 ”表示“0”,和筹算一模一样。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筹算,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印度、阿拉伯,促成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 。

数字表示

筹算

  一到九的直型态与横型态对照

算筹数系是世界上唯一只用一个符号的方向和位置的组合,表示任何十进位数字或分数的系统。 单位数字:将筹棍竖排一根棍表示1,两根棍表示2,5根棍表示5如图上。但从6至9数字的表示,不是并排6至9根筹棍,而是采用同位五进制,即用一根筹棍代表数码5,横放在筹数1至4的上方如图。这已蕴含算盘雏形。上排是筹算中1至9的竖码,下排是相应数字的横码。

筹算

  使用直横排列避免混淆

大于9的数字,则用十进制表示,在个位数的位置左边,放置一个筹数,代表这个筹数的十倍,在十位数值左的位置,代表百位数,如此类推。如图所示数二百三十一(231)的表示法,在个位放置一根筹码,表示1,在十位放置筹数3,代表30,在百位放置筹数2,代表200,总数即二百三十一(231)。《孙子算经》云:

筹算板一般是桌面或地面,通常没有格子。如果筹码2,3,1并排排列,有可能被误读为51或24;为了避免邻位误读,先民发明了每隔一位交替使用竖码横码,即个位竖码,十位用横码,百位用竖码,千位用横码,如此类推,就可以完全避免误读了 。

 

零的表示

筹算

  数字后加斜棍表负数

中国自有筹算起就有“0”,即以空位表示“0”。筹算中的零是位置零和运算结果的零,没有特定符号,这和阿拉伯数字专有一个符号0不同, 阿拉伯数字0只是符号零,不是运算结果。

正负数

宋代数学家用红色筹码代表正数,用黑色筹码代表负数,也有一律用黑色筹码,但在数字最后一位加一根斜棍标示为负数。

小数

孙子算经的度量衡已有十进位制概念,如尺、寸、分、厘、毫、丝、忽。七丈一尺二寸三分四厘五毫六丝,用现代表示方法为71.23456尺,用算筹排为

其中 为十位数, 为个位数, 为十分之一位等等。

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将小数推广到非度量衡,如

表示为:

即在个位数1下记一“日”字。

加法

筹算

  筹算加法 3748 + 289 = 4037 {\displaystyle 3748+289=4037}

筹算

算筹本身已经包含加法,因此用算筹进行加法运算十分方便快捷。筹算加法与阿拉伯数字加法最大的不同,在于算筹本身具有可加性,用算筹进行加法运算,只须机械地搬动筹棍,即可进行运算,不需要另外背诵加法表,这与阿拉伯数字不同,不可能将阿拉伯数字1和2机械地叠成3字,2和3叠成一个5字。

左图表示 3748 + 289 {\displaystyle 3748+289} 的运筹步骤:

将被加数3748放上行,加数289放下行,位数对齐。

从左往右计算。

取出下行百位数的二竖棍,与上行7合并为9。

从上行十位的4,取出二根筹棍(上行剩2),与下行8合为10,进位1,与百位的9合为10,进一位。

将个位数的8,取出一根筹与下行9合为10,进位1,与百位的2合为3

答案4037。

上行被加数筹码,在运算过程中逐步变化;下行加数筹码,在运算过程中逐步消失。

减法

筹算

 

不需向上一数量级借位的情况下,只要从被减数中去掉与减数相同数目的筹棍,剩余的筹码就是答案。左图为计算54-23的演示步骤。 右图为计算4231-789的演示步骤,此情况即为需要向上一数量级借位:

将被减数4231放在上行,减数789放下行。从左往右逐位运筹。

从千位借1为百位10,减去下行该位的7,余数3与上行2合为5,下行本位的7被取去,留空白。

从百位5借1留4,百位所借1减十位下行8得2,与上行3合为5;至此上行筹码为3451,下行为9。

从上行十位的5借1余四,所借1(=10)减去下行9得1,搬往上行得2,至此下行筹码已全部减除,上行得3442即是运算结果。

乘法

筹算

  筹算 38x76=2888

筹算

  十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乌基里德的乘法,是孙子乘法的变化

运用算筹进行乘除运算时必须先学会九九表:《夏侯阳算经》云:

《孙子算经》对筹算乘法有详细阐述。 左图即为筹算38×76的演示步骤:

将被乘数放在上排(上位),乘数放在下排(下位),乘数的个位,对齐被乘数的最高位。如图:被乘数38在上排,乘数76在下排,其个位数6对齐被乘数38的3。上下排之间,留空几排,作中间积存放处。

运算规则:从左至右。

从被乘数的最高位开始运筹(例中即先运算30×76,再运算8×76)。在运算中必须运用九九表。据九九表“三七二十一”,将筹码21放在中间排,1对齐乘数的十位,即在7之上;然后“三六一十八”;(30×76得中间积2280),如图中排,至此被乘数的3已经完成运算,从筹板除去。

将乘数76的筹码,往右移动一位,7改横码,6改为竖码;

以下再运算8×76,运算“七八五十六”,撤乘数十位数筹码7;

运算“八十八”,4与上一步所得56的6合并为10,进位1,撤去被乘数个位8,撤去乘数个位6;

将中间积2280与608相加,得积2888,至此整条算式运算完毕。

P.S.:范例图片是一边乘一边加而不是像文字描述所说乘完后才加。

除法

筹算

  十世纪阿尔乌几里德除法

筹算

  孙子除法 309/7=44 1/7

筹算

  9世纪花拉子米除法是孙子除法的翻版

筹算

  十一世纪伊本·拉班除法也是孙子除法的翻版

左图为计算 309 7 {\displaystyle {\frac {309}{7}}} 的演示步骤:

将被除数309放中排,除数7放下排,上排留空。

将除数7左移一位,变横码,用九九表和减法运算30÷7:30除7得4剩2,

商4摆上排,2留中排。

将除数7右移一位,改竖码;再用九九表和减法运算29÷7:29除7得4余1,

商4放上排,除数不撤,最后得商44,余数1,故 309 7 = 44 1 7 {\displaystyle {\frac {309}{7}}=44{\frac {1}{7}}} 。

孙子除法在9世纪初最早由花拉子米从印度介绍到阿拉伯国家,十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乌几里德《印度的算术》 叙述的早期除法和十一世纪波斯数学家伊本·拉班《印度算术原理》叙述的除法,也是不折不扣的孙子除法:

同样上、中、下三行的布列格式

同样上为商数,中为被除数,下为除数

同样的左边对齐

同样的自左往右运算

同样算一步后将除数右移一位

同样除数后面以空格代0

同样的商和余数,以三行格式表示。

分数

用筹算进行除法运算时,如留有余数,则必须保留除数和余数,形成一对筹码,一在上一在下。刘徽《九章算术注》中,在上的筹称“实”,为在下的筹称为“法”:《孙子算经》中,在上的筹称为“子”,(分子),而在下的称为“母”(分母)。如右图一对筹码一在上一在下,1是子,7是母,构成分数 1 7 {\displaystyle {\frac {1}{7}}} 。 这种筹算分数的表示法,在9世纪由花拉子米介绍到阿拉伯国家。

分数加法

筹算

  分数加法

1 3 + 2 5 {\displaystyle {\frac {1}{3}}+{\frac {2}{5}}}

将分子1,2 摆放在算筹板的左边,将分母3,5摆放在算筹板的右边

将分子与分母交叉互乘,将所得的积代替相应的分子

将分母相乘,将乘积摆放在算筹板右下方

将新的分子相加,其和摆放在算筹板右上方

结果: 1 3 + 2 5 {\displaystyle {\frac {1}{3}}+{\frac {2}{5}}} = 11 15 {\displaystyle {\frac {11}{15}}}

分数减法

筹算

  分数减法

8 9 − − --> 1 5 {\displaystyle {\frac {8}{9}}-{\frac {1}{5}}}

将分子8,1的算筹摆放在算筹板的左边

将分母9,5 摆放在算筹板的右边

分子分母互乘,以乘积代替相应的分子。

分母相乘,其积摆放在算筹板右下方

新分子相减为差,将差数摆放在算筹板右上方

结果: 8 9 − − --> 1 5 {\displaystyle {\frac {8}{9}}-{\frac {1}{5}}} = 31 45 {\displaystyle {\frac {31}{45}}}

分数乘法

筹算

  分数乘法

3 1 3 × × --> 5 2 5 {\displaystyle 3{\frac {1}{3}}\times 5{\frac {2}{5}}}

将 3 1 3 {\displaystyle 3{\frac {1}{3}}} 和 2 5 {\displaystyle {\frac {2}{5}}} 在算筹板上布置成商、实、法形式。

商乘法加入实。 3*3 + 1=10; 5*5 + 2=27

实乘实:10*27=270

法乘法:3*5=15

实除法: 3 1 3 × × --> 5 2 5 {\displaystyle 3{\frac {1}{3}}\times 5{\frac {2}{5}}} =18

分数除法

将分数在算筹板上以商、实、法的三行格式排列。

将商乘法,并入实。

将除数分数的分子、分母互换。

分子、分母相乘。

约分。

最大公约数

筹算

  求最大公约数

九章算术给出求两个数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即辗转相除,以至最后余数相等,即为最大公约数。

左图为求 32450625 59056400 {\displaystyle {\frac {32450625}{59056400}}} 的最大公约数,并进行约分。

最大公约数为25,约分得 1298025 2362256 {\displaystyle {\frac {1298025}{2362256}}} 。

分数内插法

筹算

 

何承天发明名为调日法的分数内插法,反复将弱值分数与强值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加已求得更佳的近似值。祖冲之用此法求的著名的圆周率 约率 22 7 {\displaystyle {\frac {22}{7}}} 和密率 355 113 {\displaystyle {\frac {355}{113}}}

开平方根

筹算

  筹算开方术

筹算

  伊本·拉班开平方术

孙子算经卷中:“今有积,二十三万四千五百六十七步。问:为方几何?答曰:四百八十四步九百六十八分步之三百一十一。

术曰:置积二十三万四千五百六十七步,为实,次借一算为下法,步之超一位至百而止。上商置四百于实之上,副置四万于实之下。下法之商,名为方法;命上商四百除实,除讫,倍方法,方法一退,下法再退,复置上商八十以次前商,副置八百于方法之下。下法之上,名为廉法;方廉各命上商八十以除实,除讫,倍廉法,从方法,方法一退,下法再退,复置上商四以次前,副置四于方法之下。下法之上,名曰隅法;方廉隅各命上商四以除实,除讫,倍隅法,从方法,上商得四百八十四,下法得九百六十八,不尽三百一十一,是为方四百八十四步九百六十八分步之三百一十一”。

右图为筹算开方 234567 ≈ ≈ --> 484 311 968 {\displaystyle {\sqrt {234567}}\approx 484{\tfrac {311}{968}}} 。

算法如下:

把234567放在算筹板的由上数起的第二行上,称之为 实 。

把一个标记“1”放置在第四行的万位,称为 下法 。

估计平方根的第一位,放在第一行( 商 )的百位。

将商乘以下法(4×1),把积放在第三行,称之为 方法 。

将实减去商和方法的积,23-4×4=7

将方法乘以2,把它移向右边,改为横码。

把下法向右移两位。

估计平方根的第二位,放在商的十位。

将商乘以下法,积加到方法。

8×8=64,将74减去64,把10放到实。

把方法的个位乘以2,加到原方法80。

把方法向右移,改变方向;把下法向右移两位。

估计平方根的第三位。

将商乘以下法(4×1),积加到方法,此时方法应为964。

从实减去4×9+4×6+4×4=76,余下311。

把方法的个位乘以2,加到原方法960。

答案: 234567 ≈ ≈ --> 484 311 968 {\displaystyle {\sqrt {234567}}\approx 484{\tfrac {311}{968}}}

十一世纪波斯数学家伊本·拉班的开平方术,与孙子基本上向同,唯最后分母加1,所以平方根的小数比真值略小,孙子算法所得,则比真值略大。

开立方根

筹算

  贾宪增乘开立方术

九章算术卷第四《少广》有数道开立方题,其开立方术为后世开立方术的基础。

〔二二〕又有积一百九十三万七千五百四十一尺、二十七分尺之一十七。问为立方几何?

答曰:一百二十四尺、太半尺。 开立方术曰:置积为实。借一算步之,超二等。议所得,以再乘所借一算为法,而除之。除已,三之为定法。复除,折而下。以三乘所得数置中行。复借一算置下行。步之,中超一,下超二等。复置议,以一乘中,再乘下,皆副以加定法。以定法除。除已,倍下、并中从定法。复除,折下如前。开之不尽者,亦为不可开。若积有分者,通分内子为定实。定实乃开之,讫,开其母以报除。若母不可开者,又以母再乘定实,乃开之。讫,令如母而一。

1937541 17 27 3 = 124 2 3 {\displaystyle {\sqrt[{3}]{1937541{\frac {17}{27}}}}=124{\frac {2}{3}}}

北宋数学家贾宪发明增乘开立方法和递增三乘开四次方术。

右图为贾宪增乘开立方解九章算术第四卷少广〔一九〕

今有积一百八十六万八百六十七尺。问为立方几何?

答曰:一百二十三尺。

: 1860867 3 = 123 {\displaystyle {\sqrt[{3}]{1860867}}=123}

联立方程

筹算

  联立方程

九章算术 卷第八 方程: 〔一〕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 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答曰:

上禾一秉,九斗、四分斗之一,

中禾一秉,四斗、四分斗之一,

下禾一秉,二斗、四分斗之三。

有三捆上等谷物,两捆中等谷物,一捆下等谷物,共39斗;有两捆上等,三捆中等,一捆下等,共34斗;有一捆上等,两捆中等,三捆下等,共26斗。分别找出上、中、下等谷物的数量。

方程术曰,置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于右方。中、左禾列如右方。

以右行上禾遍乘中行而以直除。又乘其次,亦以直除。然以中行中禾不尽者遍乘左行而以直除。左方下禾不尽者,上为法,下为实。实即下禾之实。求中禾,以法乘中行下实,而除下禾之实。余如中禾秉数而一,即中禾之实。求上禾亦以法乘右行下实,而除下禾、中禾之实。余如上禾秉数而一,即上禾之实。实皆如法,各得一斗。

将中列乘以右上角的数字,即3。

重复地从中列减去右列,直到中上角的数字为0。

将左列乘以右上角的数字,即3。

重复地从左列减去右列,直到左上角的数字为0。

对中列和左列使用上述消除算法后,矩阵将简化成三角形状:

一捆下等谷物的数量= 99 36 = 2 3 4 {\displaystyle {\frac {99}{36}}=2{\frac {3}{4}}} 斗

一捆上等谷物= 9 1 4 {\displaystyle 9{\frac {1}{4}}} 斗

一捆中等谷物= 4 1 4 {\displaystyle 4{\frac {1}{4}}} 斗

行列式

日本数学家关孝和在《三部抄》的《解伏题之法》中,将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纵横写成方阵的形式,发明了行列式。关孝和还提出了两种计算行列式的值的方法:逐式交乘法和交式斜乘法。

高次方程

筹算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将贾宪的增乘开方术推广,以求解高次方程。右图为秦九韶解下列四次方程式的程序。

程序:

置6262506.25 为实

置15245 为上廉

置1为益隅

上廉超二位,益隅超三位。

置商20步

以商乘益隅入下廉

以下廉乘商生负廉

以负廉与正廉相消得正上廉

以商乘上廉为方

以方乘商除实

又以商乘益隅入下廉

以下廉乘商生负廉

负廉与正廉相消

商与上廉生方

商隅相乘入下廉

商与下廉生负廉

负廉与正廉相消

商又与隅生下廉

下廉三退,隅四退

无商(商第二位为0),以上廉并入方,并益隅入下廉

益隅并负廉与正方廉相消,命为母

约分

得 x = 20 1298025 2362256 {\displaystyle x=20{\frac {1298025}{2362256}}}

四元高次方程

筹算的应用在朱世杰《四元玉鉴》中的四元术到达高峰。

今有股弦较除弦和与直积等。只云勾股较除弦较和与勾同。问弦几何?

:得到 今式 − − --> y − − --> z − − --> y 2 × × --> x − − --> x + x y z = 0 {\displaystyle -y-z-y^{2}\times x-x+xyz=0}

云式: − − --> y − − --> z + x − − --> x 2 + x z = 0 {\displaystyle -y-z+x-x^{2}+xz=0}

三元式: y 2 − − --> z 2 + x 2 = 0 ; {\displaystyle y^{2}-z^{2}+x^{2}=0;}

三元式与云式相消,

人天易位 人弦-->天勾

得: 前式 − − --> x − − --> 2 x 2 + y + y 2 + x y − − --> x y 2 + x 2 y {\displaystyle -x-2x^{2}+y+y^{2}+xy-xy^{2}+x^{2}y}

及 后式 − − --> 2 x − − --> 2 x 2 + 2 y − − --> 2 y 2 + y 3 + 4 x y − − --> 2 x y 2 + x y 2 {\displaystyle -2x-2x^{2}+2y-2y^{2}+y^{3}+4xy-2xy^{2}+xy^{2}}

相消得 x 4 − − --> 6 x 3 + 4 x 2 + 6 x − − --> 6 = 0 {\displaystyle x^{4}-6x^{3}+4x^{2}+6x-6=0}

解之得 x = 5 {\displaystyle x=5} 天勾=5;

人天易位 天勾-->人弦

得弦=五步。

筹算

  朱世杰《四元玉鉴·四象会元》四元术

今有股乘五较与弦幂加勾乘弦等。只云勾除五和与股幂减勾弦同。问黄方带勾股弦共几何?

消元,物易天位

解之,

物易天位,得 十四步。

参看

增乘开平方法

参考文献

^ 钱宝琮 《中国古代分数算法的发展》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卷9 392页

^ 吴文俊 《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 《吴文俊文集》 2页

^ 钱宝琮 《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卷9 383页

^新加坡大学教授蓝丽蓉:《阿拉伯数字体系起源于中国筹算的证据》,Fleeting Footsteps

^李约瑟原著 柯林‧罗南改编《中华科学文明史》卷2 第一章 数学

^ Ho Peng Yoke, Li, Qi and Shu p58 ISBN 0-486-41445-0

^ Lam Lay Yong, p87-88

^ Abu al-Hasan Ahmad ibn Ibrahim al-Uqlidisi, The Arithematics of Al-Uqlidisi, tran. A.S.Saidan, P57 D.Reidel, Boston, USA 1978

^ 朱世杰原著 李兆华校正 《四元玉鉴》 153页 ISBN 978-7-03-020112-6

^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 第一卷李俨《中国算学史》 第435-439页

吴文俊主编 《中国数学史大系·第四卷》第一章 《孙子算经》 第三节 算筹与筹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7303049258

《九章算术白话译解》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 7-5624-3848-X

李约瑟原著 柯林·罗南改编《中华科学文明史》卷2 第一章 数学

Lam Lay Yong(兰丽蓉) Ang Tian Se(洪天赐), Fleeting Footsteps, World Scientific ISBN 981-02-3696-4

Ho Peng Yoke, Li, Qi and Shu ISBN 0-486-4144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微文化—安徽名人—我国清代筹算女杰王贞仪(一)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原籍安徽天长,生于江苏江宁,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
· 微文化—安徽名人—我国清代筹算女杰王贞仪(二)
探索自然奥秘晴朗的夜晚,群星闪烁,人们都已入睡,王贞仪还披风饮露,独坐户外,静静地注视着天空,仔细观察星象的运行和变化。她一边观测,一边开动脑筋,琢磨着从书本上学来的东西。经过多次观测和模拟实验,终于搞清了日月食形成的原理。她在《月食解》中说,太阳照耀月亮,月亮才有光。人们站在地球上去看,只有十五才能见到望(月圆),初一才能见到朔(月隐)。虽然太阳照耀月亮,但地球只要不在太阳直射月亮的光束中,人们看到的就只是一个侧面,成了半圆月或弯月。朔的时候,只要太阳和月亮近于黄白二道的交点,太阳光被月亮所遮,就会出现日食。由于太阳高,月亮低,相隔非常遥远,因此随观测者位置的不同,见到的食分(日食的程度)就不同。到了望,只要月亮进入地球的影子,就会发生月食。王贞仪非常推崇张衡对月食成因的解释,并在食分问题上作了一些新的发挥。她所阐述的日月食成因的理论,同现代天文学认识的日月食原理完全一致。地球是一个大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