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远哲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60
转发:0
评论:0
学习与成长过程李远哲出生在新竹州,并在台湾接受中小学、大学、硕士班教育。小时候曾有一段躲避空袭在乡间生活的经历。由于父亲是画家李泽藩,对运动与音乐也多有涉猎,所以李远哲从小的发展较全方位。在中学毕业前,李远哲其花了许多精力在体育及课外活动上。中学一场肺病让他在病床上休养一个月,这段期间阅读居里夫人的传记,让他有成为一位化学家的想法。同时也读了许多文学书,对他影响较大的有高尔基(苏联)、屠格涅夫(俄罗斯)、罗曼·罗兰(法国),还有不少刊登在开明书店的《开明少年》、《中学生》杂志上之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小品,这些作品让他一生都带有很浓厚的社会主义思想,影响最大的一篇是《蓝色的毛毯》。高中毕业之后,李远哲先是进入台湾大学化学工程系就读,后来于大二时转入化学系。受到同寝室室友当年联考丙组的状元张隆鼎之兄张昭鼎学长的影响,开始对物理化学感到兴趣。可是,当时化学系并没有安排很多物理方面的课程,张昭鼎便...

学习与成长过程

李远哲出生在新竹州,并在台湾接受中小学、大学、硕士班教育。小时候曾有一段躲避空袭在乡间生活的经历。由于父亲是画家李泽藩,对运动与音乐也多有涉猎,所以李远哲从小的发展较全方位。在中学毕业前,李远哲其花了许多精力在体育及课外活动上。

中学一场肺病让他在病床上休养一个月,这段期间阅读居里夫人的传记,让他有成为一位化学家的想法。同时也读了许多文学书,对他影响较大的有高尔基(苏联)、屠格涅夫(俄罗斯)、罗曼·罗兰(法国),还有不少刊登在开明书店的《开明少年》、《中学生》杂志上之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小品,这些作品让他一生都带有很浓厚的社会主义思想,影响最大的一篇是《蓝色的毛毯》 。

高中毕业之后,李远哲先是进入台湾大学化学工程系就读,后来于大二时转入化学系。受到同寝室室友当年联考丙组的状元张隆鼎之兄张昭鼎学长的影响,开始对物理化学感到兴趣。可是,当时化学系并没有安排很多物理方面的课程,张昭鼎便安排了一个暑假与李远哲在宿舍中研读热力学。而后,李远哲也真的去物理系修了电磁学。

学术生涯

李远哲的学术研究生涯始于大学时代,由郑华生(Hua-sheng Cheng)教授指导,研究用纸电泳分离锶与钡。1959年入清华大学(新竹)原子科学研究所放射化学组硕士班,论文由浜口博(H. Hamaguchi)教授指导,研究温泉沉积物矿质北投石含有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1962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就读化学系博士班,论文由马汉(Bruce Mahan)教授指导 ,研究电子激发的碱金属原子的化学离化过程(chemiionization processes of electronically excited alkali atoms)。在此期间,李远哲逐渐对离子-分子间作用以及分子散射的动力学(ion-molecule reactions and the dynamics of molecular scattering),尤其是利用交叉分子束研究反应动力学(crossed molecular beam studies of reaction dynamics),产生兴趣。1967年,李远哲去哈佛大学在赫施巴赫的指导下进行博士后研究。赫施巴赫让两位研究生跟随李远哲精巧的构想与设计工作,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期间,由于李远哲不眠不休的工作,终于组装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交叉分子仪。拓展了交叉分子束法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在物理化学领域上,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赫施巴赫后来还因此多次夸称李远哲为“物理化学界的莫札特” 。

1968年李远哲离开哈佛大学,应聘至芝加哥大学。1974年应聘至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与劳伦斯柏克莱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简称LBNL)。 198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4年放弃美国国籍,返国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