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李文忠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83
转发:0
评论:0
生平早年经历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十三岁时,李贞带李文忠到滁阳投奔朱元璋,留在左右。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己姓,起名文忠。李文忠读书聪颖、敏悟,所学东西就像以前学过一样。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后又进攻青阳、石埭、太平、旌德,都将其攻下。于万年街击败元朝院判阿鲁灰,又于于潜、昌化击败苗军。进攻淳安,夜袭洪元帅,降服其部众千余人,李文忠被授为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至正十八年(1358年),会合邓愈、胡大海军,攻取建德,改为严州府,率军驻守。“苗帅”杨完者率数万军队进攻严州,李文忠率轻兵击败其陆军,将所斩杀首级浮在巨筏之上,水军见此情形也争相逃跑。杨完者又来进攻,李文忠与邓愈一起率军将其击退。进而攻克浦江,严禁军队焚火打劫,以示恩惠、信用。义门郑氏避军于山谷,李文忠将其招回,并派...

生平

早年经历

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去世,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 。十三岁时,李贞带李文忠到滁阳投奔朱元璋,留在左右。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己姓,起名文忠 。李文忠读书聪颖、敏悟,所学东西就像以前学过一样。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后又进攻青阳、石埭、太平、旌德,都将其攻下。于万年街击败元朝院判阿鲁灰,又于于潜、昌化击败苗军。进攻淳安,夜袭洪元帅,降服其部众千余人,李文忠被授为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至正十八年(1358年),会合邓愈、胡大海军,攻取建德,改为严州府,率军驻守 。

“苗帅”杨完者率数万军队进攻严州,李文忠率轻兵击败其陆军,将所斩杀首级浮在巨筏之上,水军见此情形也争相逃跑。杨完者又来进攻,李文忠与邓愈一起率军将其击退。进而攻克浦江,严禁军队焚火打劫,以示恩惠、信用。义门郑氏避军于山谷,李文忠将其招回,并派兵保护。民心大悦。杨完者死后,其部将乞降,李文忠予以招抚,招降三万余人 。不久,李文忠与胡大海攻占诸暨。张士诚侵扰严州,李文忠率军于东门抵御,另派将领出小北门,抄小路袭击张军后路,大破张士诚。过了一月,张士诚再次进攻,李文忠又在大浪滩打败张军,乘胜攻克分水。张士诚派遣将领占据三溪,李文忠又率军将其击败。斩首陆元帅,焚烧敌垒。李文忠晋升为同佥行枢密院事 。

平定江南

胡大海俘获陈汉将领李明道、王汉二,送往李文忠处,李文忠释放二人,并以礼相待,命二人前去招降建昌守将王溥,王溥投降。至正二十二年,苗将蒋英、刘震杀害胡大海,以金华反叛朱元璋。李文忠派遣将领将其击败,并亲自安抚其部众。处州苗军也发动叛乱,杀死耿再成。李文忠派遣将领驻屯缙云,谋取处州。李文忠被授为浙东行省左丞,总摄严、衢、信、处、诸全等地军事 。当时十万吴军正猛攻诸全,守将谢再兴告急,李文忠派遣同佥胡德济前去救援。谢再兴再次请求增兵,李文忠却因兵少派不出援兵。正巧此时朱元璋命邵荣讨伐处州,李文忠便扬言徐达、邵荣将率大军即日进攻。吴军获悉,十分恐惧,企图趁夜逃跑。夜半时分,胡德济与谢再兴率领敢死队开门突袭,大败吴军,从而保全了诸全 。

第二年,谢再兴叛降于张士诚,率吴军进犯东阳。李文忠与胡深在义乌迎战,率领千名骑兵横突敌阵,大败吴军。不久,李文忠采纳胡深之计,在离诸全五十里处另筑一城,与诸全互为掎角。张士诚派遣司徒李伯升率十六万大军前来进攻,未能攻克。一年后,又派二十万大军进攻新城。李文忠率朱亮祖等迅速救援,在离新城十里之处扎营。胡德济派人告知李文忠,说吴军势头极盛,应当驻扎以待大军。李文忠说:“用兵在于谋略,而不在于人数众多。”于是下令道:“敌军多而骄,我军少而锐,以锐遇骄,必能克敌制胜。敌军辎重堆积如山,这是上天要使你们富裕起来,你们要努力啊!”

当时有股自东北而来的白气覆盖军队上空,李文忠占卜“必胜”。决定次日早晨与吴军会战,大雾笼罩,天空昏暗,李文忠对天盟誓,于是命元帅徐大兴、汤克明等统率左军,严德、王德等统率右军,而自己亲率中军首当其冲。处州援兵这时也已赶到,奋勇搏击。浓雾稍散,李文忠横握长矛率领数十名精锐骑兵,从高处奔驰而下,冲往敌军中坚之中。敌军精锐骑兵将李文忠重重包围。李文忠亲手杀敌甚多,引骑向外猛冲,所向披靡。大军乘机进攻,城中军队也擂鼓呐喊着猛冲出城,敌军大溃。李文忠军追击败兵数十里,斩首数万,溪水尽成血色,俘获将领六百,士兵三千,收缴兵器、粮草,数日不尽,李伯升仅只自身幸免逃脱。捷报传来,朱元璋大喜,将李文忠召回,整日设宴慰劳,赏赐御衣名马,然后命其返回军中 。

次年秋天,大军进攻张士诚,李文忠受命进攻杭州以牵制张军。李文忠率朱亮祖等攻克桐庐、新城、富阳,然后进攻余杭。余杭守将谢五,是谢再兴之弟,李文忠以信招降,许他不死。谢五与谢再兴之子五人出城投降。诸将请求处以死刑,李文忠不同意。然后直趋杭州,守将潘元明也投降,李文忠整军而入。潘元明以歌妓相迎,李文忠便挥军离去,驻扎丽谯,并下令:“擅入民居者死。”一名士兵借用百姓炊锅,被斩首示众,城中因而井然有序。李文忠获军三万,粮食二十万,被就地加封为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恢复李姓。大军进攻福建,李文忠另外率军驻扎浦城,进逼闽地。返师之后,金子隆等聚众抢劫,李文忠再次讨伐,将其擒获,于是平定建、延、汀三州。下令军中收养途中弃儿,被养活者无数 。

北伐大漠

洪武二年(1369年),李文忠担任偏将军,跟随常遇春攻占元上都。常遇春死后,李文忠受命代替统率其军,奉诏会合徐达进攻庆阳。行至太原时,获悉太原被围告急,便对左丞赵庸说:“我等受命而来,如果是有利于国家的军务,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而今大同情况紧急,我们可以顺路前去救援。”于是率军出雁门,驻扎马邑,打败元游兵,擒获平章刘帖木,进至白杨门。当时雨雪交加,军队已经驻扎,李文忠却下令向前移动五里,依水为险阻自固。元兵乘夜来劫,李文忠军坚壁清野,岿然不动。天亮时,元军大至,李文忠委派二营将士,殊死作战,估计元军已经疲惫,才派出精兵,左右夹击,大破元军,擒获元将脱列伯,俘斩万余人,追击至莽哥仓而返 。

第二年,李文忠被授为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分道北征,率领十万人出野狐岭,到达兴和,降服兴和守将。进兵察罕脑儿,擒获平章竹真。驻军骆驼山,赶走平章沙不丁。驻军开平,降服平章上都罕等。当时元顺帝已死,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即位,即元昭宗。李文忠派人探知此情,率军兼程奔往应昌。元昭宗北逃,李文忠俘获其嫡长子买的立八剌及后妃、宫女、诸王、将相官属数百人,及宋、元玉玺金宝十五件,玉册二件,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件。并派出精锐骑兵穷追至北庆州而返。经过兴州时,擒获国公江文清等,降服三万七千人。到达红罗山时,又降服杨思祖的部众一万六千余人。李文忠到京城奉献捷报,朱元璋御临奉天门接受朝贺。大封功臣,李文忠功劳最大,被授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同知军国事,食禄三千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 。

洪武四年(1371年)秋,傅友德等平定蜀地,李文忠受命前去安抚。李文忠下令建筑成都新城,派军队守卫诸郡要害之地,然后才返回。第二年又以左副将军的身份由东路北征,出居庸关,直趋和林,到达口温,元军逃遁。军队进至胪朐河时,李文忠命部将韩政等保护辎重,而自率大军,每人携带二十日粮食,迅速赶至土剌河。元太师蛮子哈剌章率领部众全部渡河,列阵以待。李文忠率军进逼,元军才稍微退却。到达阿鲁浑河时,元军逐渐增多。李文忠马中飞箭,他下马之后,手持短器,继续战斗。指挥李荣将自己的战马交给李文忠,而自己则夺乘敌军战马。李文忠重获战马,更加殊死作战,终于将元军打败,俘获元兵数以万计。追奔至称海时,元军重新聚集。李文忠便收兵据险,杀牛犒劳士兵,将所获马匹释放野外。元军怀疑有伏,慢慢引军而去。李文忠也率军返回,错过了旧路。到达桑哥儿麻时,缺乏饮水,军中将士十分口渴,于是向天祈祷。所乘战马跑过之地,泉水涌出,全军都得以解渴,于是杀牲祭天,然后班师回朝。这一战役,两军胜负相当,而宣宁侯曹良臣,指挥使周显、常荣、张耀都已战死,因此朱元璋未予赏赐 。

洪武六年,李文忠率军前往北平、山西边境,在三角村击败元军。七年,派遣部将分道出塞。到达三不剌川,俘获平章陈安礼。到达顺宁、杨门,斩杀真珠驴。到达白登,擒获太尉不花。这年秋天,李文忠率军进攻大宁、高州,攻克两地,斩杀宗王朵朵失里,擒获承旨百家奴。追奔至毡帽山,击斩鲁王,俘获其妃及司徒答海等。然后进军丰州,擒获元朝旧官十二人,马驼牛羊甚多,穷追至百干儿才返。此后,李文忠屡次率军防备边境 。

入朝参政

洪武十年,李文忠受命与李善长一起商议军国要事。十二年,洮州十八番族反叛,李文忠与西平侯沐英合兵将其讨平,并筑城于东笼山南川,设置洮州卫。还朝之后,李文忠报告说西安城里的水含有咸卤,不能饮用,请求凿地引龙首渠水入城,以便汲取,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李文忠返回之后掌管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 。李文忠器量深沉而宏大,人莫能测。临阵踔厉风发,大敌当前而更显壮志。李文忠颇好学问,经常因事就教于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所写诗歌雄浑可观。当初,朱元璋平定应天,因军队兴盛,粮饷不足,而增加百姓田租,李文忠为此请求,百姓得以减低税额 。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裁撤大都督府 。李文忠解除兵权,闲居家中后,为人恭敬谨慎,如一位儒者,朱元璋十分偏爱看重他。家中因此宾客很多,李文忠曾以宾客之言,劝说朱元璋少杀戮,又劝谏朱元璋征伐日本,甚至说宦官过多,并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因此屡屡触犯圣旨,不免遭受谴责。洪武十六年冬,李文忠得病。朱元璋亲临探视,并命淮安侯华中负责医治。第二年三月,李文忠去世,终年四十六岁。朱元璋怀疑华中下毒,便降低华中的爵位,将其家属逐至建昌卫,其他医生及妻子儿女都被斩首。朱元璋废朝三日,亲自写文致祭,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赐葬钟山之北,谥号武靖 。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均位列第三。李文忠之父李贞已先死,追赠为陇西王,谥号恭献 。

家庭

夫人毕氏,凤阳临淮人,生李景隆、李增枝、李方英三子 。

李文忠死后,李景隆袭父爵封曹国公。靖难之役时,为建文帝大将,屡屡败于燕王朱棣。朱棣南下进攻应天府时,李景隆和谷王朱橞开金川门投降,使朱棣顺利入城。永乐二年(1404年),李景隆被副都御史陈瑛、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告发“在家坐受阁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明成祖于是褫夺其爵位,与弟李增枝、妻儿等数十名家人一起被家中,家产遭收,李景隆十日不死,直到永乐末年逝世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名将李文忠的简介李文忠的儿子是谁
明朝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与此同时他也是朱元璋手下的名将和谋臣,他也是明朝开国的第三功臣。后人对李文忠的评价很高,因为他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人,那么关于明朝李文忠还有哪些资料,他的的简介是什么呢?李文忠去世的时候45岁,他有儿子吗,他的儿子是谁呢?明朝李文忠的简介出生年份:公元1339年李文忠图片死亡年份:公元1384年籍贯:江苏淮安盱眙职业:军事家、政治家工作:当过监军、做过荣禄大夫、主持过大都督府、曾经是浙江行省平章事、还主管过国子监。荣誉:封了曹国公,死后又成为了岐阳王,是明朝的开国功臣,排名第三。性格特点:李文忠的父亲是一个友善之人,因此,李文忠的性格特点中也有友善的成分。同时,因为李家算是小康家庭,加上李文忠的父亲很善良经常接济朱元璋,因此,朱元璋对李家很是秦厚。在李文忠和父亲因天灾和乱兵而流离失所的两年间,李文忠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生活的不容易。在投奔朱元璋后,因着李家曾经的照...
· 李忠
世系图参考文献《后汉书》列传11·本传
· 李忠
简介李治刚立为太子时,就有了李忠这个儿子,并且在宫中设宴庆贺,不久唐太宗便驾幸宫中说:“朕初得此孙,欲共同乐。”便一同喝酒,酒酣耳热之际竟快乐得跳起舞来,连带着让臣属一起共舞。贞观二十年(646年)时,封李忠为陈王;永徽元年(650年)时,更拜李忠为雍州牧。当时王皇后已与高宗结婚多年,却依然没有生育,她的舅父柳奭便建议她立李忠为太子,因为李忠的母亲刘氏出身相当低贱,史书甚至没有记录她是否获得嫔妃的封号,李忠如果立为太子的话,将来势必可以与皇后亲近,于是王皇后便同意了这件事。柳奭因此与褚遂良、韩瑗、长孙无忌、于志宁等人相继向高宗请求立李忠为太子,于是在永徽三年(652年)立李忠为太子,六年(655年)为他元服。但是就在同一年,王皇后被废,正得宠的武昭仪之子李弘刚三岁。许敬宗知道高宗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便进言表示应该要效法汉光武帝时郭圣通与刘彊的故事,表示武氏为皇后的话,就应该废掉出身卑微的太子...
· 李忠
经历出场李忠在水浒传的出场,是由他的徒弟史进引见。当时史进在渭州和鲁智深闲谈间遇到正在卖药的李忠,鲁智深便邀请李忠一起到酒楼吃饭。之后三人听得金老汉父女受镇关西压迫的不平事后,决定一起教训镇关西,但鲁智深却因沈不住气自己先行离去。三人便到街上分手。桃花山李忠后来在路过桃花山时被山寨首领周通袭击,李忠却把他打败了,之后便坐上了桃花山的第一把交椅,成为桃花山大头领,周通则沦为二头领。一日,当鲁智深路过桃花山下的桃花村时,恰巧遇上周通于桃花村中强行迎娶桃花村庄主的女儿,鲁智深因想帮助庄主,便先行躲在房中打了周通一顿。周通逃回山寨后李忠闻讯下山去替周通报复,双方交谈数句后便认得鲁智深,跟鲁智深再次相遇。之后双方和解后,鲁智深便离去。上梁山后来,呼延灼征梁山泊时大败而逃,因大败而不敢回京受责,于是决定投奔青州知府并带兵攻打桃花山以将功赎罪。李忠探得消息后,派出周通迎战,却不是呼延灼对手。回到山寨后二...
· 李文忠简介三谏明太祖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
李文忠简介三谏明太祖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见到李文忠,十分喜爱,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自己姓朱。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明朝建立后,李文忠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1379年(洪武十二年),明太祖又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机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1384年(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