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学渊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魏了翁易学论
魏了翁推崇朱熹理学,又和陆九渊接近。南宋后期,学派变为门户,诗派变为江湖,了翁独穷经学古,与真德秀齐名。认为“河图与洛书,发挥道数无遗余”(卷6《四川茶马牛宝章大季修杨子墨池以书索题咏》)。他肯定河图洛书的存在,坚信先天图古已有之,绝非邵雍私意,说:“先天一图亭亭当当,愈玩愈有味,此决是古来曾有此说,特不知何为汉、唐千余年间更无一人说有。《参同》中虽略有此意,而方圆图之妙,则未知古人曾见之否?”卷36《答真侍郎》)“窃意先天一图自古有之。”(卷65《题冯仰之因重论后》)魏了翁曾在上封事书中以邵雍说为基础,详细论述了先后天图及其体与用:臣尝读《易》,至“天地定位”,则乾与坤对;“山泽通气”,则艮与兑对;“雷风相薄”,则震与巽对;“水火不相射”,则离与坎对。此为先天八卦之序也。然而语其用,则地天而为《泰》,泽山而为《咸》,风雷而为《益》,水火而为《既济》。盖天道不下济,则地气不上跻;山体不内虚...
· 文学家叶绍翁
![](https://imgs0.zupu.cn/jwh/59/0b050773-8394-4323-934f-87c15971c1a6.jpg)
简要介绍: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sìzōng),号靖逸,龙泉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浦城。原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酬唱:用诗词互相赠答)。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大学教授翁大根
![](https://imgs0.zupu.cn/jwh/696/730c0a76-b1e0-4435-a49b-877d87eea86a.jpg)
翁大根,男,博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10月生,江贤人。197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197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1989年7月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同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历任同济大学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兼任同济大学结构理论研究所、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地震工程、结构工程专业的科研、技术服务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与工作领域为:1、消能减震结构体系分析与工程实践;2、储罐结构抗(减)震研究;3、地震灾害预测;4、砌体结构抗震;5、房屋质量检测;6、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中文名翁大根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贤出生日期1952年10月目录1人物简介2科研项目3科研成果人物简介翁大根,男,博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10月生,江贤人。197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197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1989年7月同...
· 陆九渊心学中的“道”、“理”
“道”、“理”也是陆九渊心学十分重要的概念。认为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的学者们,有的把陆九渊的“道”和“理”混为一谈,有的说“陆九渊以心言道,主张道在心中”。前者只注意到陆九渊“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故曰‘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中的“理”,而忽略“道在天下,加之不可,损之不可,取之不可,舍之不可,要人自理会”中的“道”。为了论证陆九渊是以
· 陆九渊心学中的“格物”
认为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的学者们说:“陆九渊的认识论是建立在‘吾心即是宇宙’的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认识路线不是由物质到‘心’(意识),而是由‘心’(意识)到物质的唯心主义路线。”理由有二:(一)陆九渊以为“一切知识和真理都在我的‘心’中,是‘心’所固有的。”(二)“陆九渊以‘心’为本体,因此,就毋需通过‘格物’的途径去体认‘心’,而只需反省内求,就可以自己体认‘吾心’。如果说,陆九渊也谈什么‘格物’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